随着近年國内醫療美容行業迅猛發展,植發領域正日益受到衆多股權投資機構追捧。
早在2017年9月,植發機構雍禾獲得中信産業基金約3億元股權投資;4個月後,植發連鎖機構碧蓮盛則獲得華蓋資本5億元戰略投資。
去年底,市場傳聞紅杉資本有意投資另一家植發連鎖機構大麥。
一位長期關注國内醫療美容行業投資機會的創投機構合夥人向記者透露,曆經過去3年迅猛發展,當前國内植發市場競争格局已被“固化”——即行業四大頭部平台雍禾、新生集團(下稱“新生”)、大麥、碧蓮盛開展角逐。
“因此我們不再關注植發領域初創類企業,更看中這些行業頭部平台是否具有新的股權投資機會。”他告訴記者。他所在的創投機構内部估算,一家植發領域初創企業若要創造雍禾、新生、大麥等行業頭部企業的市場份額與業務規模,至少需要投入逾30億元資金,顯得相當“昂貴”。
記者多方了解到,在吸引投資資本的征途上,新生打算另辟蹊徑——直接登陸資本市場IPO募資。
新生聯合創始人兼副總經理張通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目前企業内部正在籌劃IPO事宜,目的是通過引入資本,推動新生集團從植發連鎖機構,向頭發植養護一體化服務機構蛻變。
資料顯示,新生集團緻力于打造以毛發移植與養護、基因檢測等醫療服務為主,集植發技術研究、醫療産品設備研發為一體的大型醫療集團,已在境内42個城市開設43家專業植發服務網點,擁有員工近5000人,服務逾20萬客戶。
張通還透露,近期他們與多家創投機構協商過股權投資合作。這些創投機構對植發領域企業投資價值的主要判斷依據,集中在四個方面——即企業是否處于行業頭部地位、業績增長潛力、專業醫療團隊與核心優勢技術的打造,以及企業未來發展方向。
“目前,不少創投機構對新生所打造的頭發植養護一體化服務機構戰略發展方向,有着相當高的投資興趣。”張通向記者表示,公司内部的想法是,在登陸資本市場前,企業内部将進一步練好内功,即持續提升植養護一體化服務的标準化、流程化、系統化服務品質,以及研發更卓越的新技術以持續提升植發療效。
在張通看來,盡管植發技術從1997年開始進入中國市場,但整個産業的快速崛起,卻發生在2017年後。究其原因,一是中國人口紅利效應開始凸顯。相關數據顯示,去年中國約有2.5億脫發人群,其中女性群體接近1億,且脫發群體日益年輕化。因此市場調研機構Market Research Future發布最新《全球植發市場報告》認為,随着中國人群植發需求日益旺盛,到2023年全球整個植發市場規模将達到238.8以美元;二是當前工作壓力增加令越來越多白領金領出現脫發迹象,在個人形象方面“間接”影響他們未來職業發展上升空間,因此這些群體的植發需求與日俱增;三是中國民衆财富增加令國人對“形象美”的追求日益強烈,越來越多民衆不滿脫發令自身形象“失分”,希望通過植發扭轉局面。
植發行業自2017年以來的迅猛發展,随之出現不少亂象,包括影子醫生、無證行醫,植發醫生3天速成班、毛囊數量評估不完善導緻植發效果欠佳、隐性消費驟增等。
“這些亂象肯定會給植發行業良性發展造成較大危害。作為行業頭部企業,新生有義務遏制這些亂象蔓延。因此我們持續加大技術研發、打造專業醫療團隊、樹立頭發植養護一體化服務标杆,促進産業盡早邁入良性發展軌道。”張通向記者表示。為此新生一方面通過技術研發,打造3D植發、TDDP植養護體系、微針植發、Nocut不剃發植發等核心技術,促進行業植發技術持續進步;另一方面打造“9大保障”、與平安養老險江蘇分公司合作提供手術意外風險保障、術後一對一管家服務等,讓消費者感受到專業植發與良好養護體驗,推動行業形成“良币驅逐劣币”效應。
上述長期關注醫療美容領域投資機會的創投機構合夥人向記者表示,目前創投機構要精準判斷植發行業頭部機構的投資價值,還需密切關注它的醫師團隊與管理人才培養能力。因為他們發現近年不少植發機構在四處開設植發門店大舉擴張同時,醫生與管理人才儲備遠遠跟不上業務發展速度,導緻新設植發門店盈利周期大大拉長。
“我們測算過,若植發連鎖機構能提供足夠的專業醫生與管理人才,加之當地市場植發需求旺盛,一家新門店大概隻需半年左右時間便能盈利,但若管理人才與專業醫生不到位,盈利周期可能會長達2-3年。”他告訴記者。
張通透露,這也是新生尚未決定引入創投股東的主要原因之一——公司内部高層認為必須先培養足夠的專業醫生與管理人才團隊,才去開設新的門店;否則受到資本驅動“過快擴張”,很快會遭遇人才瓶頸壓力,反而造成客戶服務體驗下滑,不利于企業長遠發展。
他指出,植發實質是一門精細美學手術,手術過程相當複雜精細,對醫護配置要求較高。一般情況下,一台手術需要配置8-10位醫生團隊,從頭發毛囊提取,分離,培育,種植等,都需要專業醫生操作。目前不少小型植發機構為了降低成本,對手術醫生人員配置較低,導緻手術簡單設計,手術配合默契不夠,術後找不到醫生,令術後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新生要求每位植發醫生不但在當地衛生局注冊,還對參與植發手術的醫生做出硬性規定,包括擁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等。
此外,新生還投入數千萬元打造術後“一對一”管家服務體系,協助用戶通過改進生活習慣擁有更好的植發效果,比如術後能否吃辣、能否做一些劇烈運動,都會給予專業指導。
“與此對應的是,目前新生設立的新服務網點在當地處于業績領先行列。”他向記者表示。
多位創投機構人士則向記者直言,他們正密切關注哪家植發行業頭部機構能在登陸資本市場方面“先拔頭籌”。不過,由于歐美日韓國家已上市的植發連鎖機構“屈指可數”,因此他們尚未找到有效方法給國内首家IPO植發連鎖機構“精準估值”。
“在缺乏歐美日韓同類機構估值參照的情況下,多數二級市場投資機構都将整形美容行業上市公司作為參照物,嘗試對植發連鎖機構進行估值。”一家創投機構投資總監告訴記者。這令他們對植發連鎖機構開展Pre-ipo投資時,無法給予相對精準的估值判斷。
張通則認為,當前中國植發連鎖機構業務規模與發展前景,與歐美日韓同類機構差别極大。盡管歐美日韓國家植發行業發展曆史悠久,但整個産業長期存在單家機構體量小、數量衆多的狀況。比如韓國多數植發機構一個月的植發手術平均在30台左右,相比而言,新生任何一家門店的單月平均植發手術數量就能超過200台。
“因此歐美日韓植發機構的估值,無法與中國同行直接比較。”他指出。尤其在國民植發需求日益旺盛、大量技術創新令植發手術更加便捷安全,以及監管政策逐步完善(包括衛計委等七部門聯合開展嚴厲打擊非法醫療美容專項行動等),令行業亂象得到持續有效遏制,操作規範且擁有良好市場口碑效應的行業頭部機構最終将成為最大受益者,有機會植發市場持續迅猛發展的最大市場蛋糕。
“這也是我們規劃IPO的最大底氣,與此同時我也會與創投機構積極溝通,通過創投機構的資金支持與資源整合,引入歐美日韓國家更先進的植發技術與器械,進一步完善新生的頭發植養護一體化服務戰略布局。”張通表示。
責任編輯 李劍華 實習生 李各力
更多内容請下載21财經APP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