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今日又是一年一度的七夕節,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也是中國的情人節,年輕的小情侶成雙成對,表白的、領證的歡聚一堂,黏黏糊糊讓人不忍直視,仿佛這才是愛的見證。
不過,秦觀所寫的這首詠七夕的《鵲橋仙·纖雲弄巧》中,卻道"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在很多人看來,再真摯的感情也經不起分離,畢竟異地戀很難有結局,不過凡事都有例外,老戲骨馮恩鶴便是其中的特例。
他為了妻子放棄了自己當紅的事業,一人獨自帶着孩子既當爹又當媽,卻放任妻子去留學,經曆了漫長了12年的分居生活,但他們的愛情卻沒有絲毫褪色,這波操作估計驚呆了不少人!
作為老戲骨,很多人的形象、角色我們都很熟悉,但他們的名字在很多人看來卻是陌生的,馮恩鶴最近正熱播的一部劇叫《幸福還會來敲門》。
單從名字看,我們就能猜想到這是一個大團圓結局,這也暗合了七夕需要"撒糖"的主題,這是聶遠和吳謹言第三次合作領銜主演的作品。
在劇中馮恩鶴飾演的是鐘正道,這是一部以充滿喜劇和溫情的手法,诠釋了曆盡苦難癡心不改的人生價值觀,傳遞着向上、向善、向美的正能量的電視劇。
人生不管經曆了多少困難,隻要心懷希冀,幸福總會來敲門。
不過,很多觀衆對他印象最深的一個角色,應該是2008年與孫紅雷、姚晨一同參演的《潛伏》中,飾演的保密局天津站站長吳敬中。
《潛伏》在當年獲"白玉蘭獎"時,評委會給出的評價是:"這是一部在全國産生巨大影響以及受廣大觀衆喜愛的連續劇,精彩的情節與鮮明的人物塑造很好地結合在了一起,把此類題材的電視劇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劇中融合了幽默、言情、懸疑、智鬥等諸多元素,讓我們一路跟着驚心動魄,劇中的吳站長,為人處事老奸巨猾,說他老謀深算一點不過分。
他以一個"副站長"之位,讓手下是争得你死我活,隔山觀虎鬥,坐收漁翁之利,瘋狂斂财,他的深沉似乎隔着銀幕都感覺得到。
憑借精湛的演技,馮恩鶴還獲得了當年白玉蘭獎的最佳男演員提名,吳站長作為一個反派人物,他可謂将其演繹的入木三分,而與這個形象反差最大的應是《槍火》。
2013年他出演的《槍火》中飾演的則是東北軍主戰派将領徐國真,而他的嚴肅與正派之氣完全躍然紙上,形象而生動。
這便是一個老戲骨真正的實力,從反面角色到正派人物,完全無縫對接,遊刃有餘,"一人千面"絲毫沒有誇張之意。
馮恩鶴,1948年出生在遼甯瓦房店,祖籍在河北,為了生計,父親在馮恩鶴還很小的時候,便拖家帶口來到了大連耐酸泵廠工作。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個人的生活環境,往往決定着他未來發展的走向,因而才有"孟母三遷"的典故出現。
馮恩鶴的家居住在一個大禮堂的旁邊,因而從小便受到了藝術的熏陶,不過,他并沒有一出校門便走上藝術的舞台。
學校畢業後,他曾在再一個縣城當小學老師,卻因為兒時受生活環境的影響,小号吹得特别棒,于是就在機緣巧合下,他被特招進入了東海艦隊文工團。
1971年時,因長官覺得他适合演戲,便被調入了海軍政治部話劇團當演員,2年後,他出演《南征北戰》中的劉永貴,從此正式步入影壇。
1978年時,他調入八一廠演員劇團,從此開始自己專業的電影演員生涯,他是《解放石家莊》中的潘有财,他是《十六号病房》中的老二哥,他是《熱泉》中的梁子如。
1987年時,39歲的馮恩鶴憑借《戰争讓女人走開》中飾演的焦永泰,成功斬獲上影廠小百花優秀男配角獎。
次年,馮恩鶴又參演了自己的首部電視劇《晉中大捷》,事業雖然算不上大紅大紫,但也算紅紅火火,先後出演《古墓荒齋》、《大決戰:遼沈戰役》、《老人與狗》等影視劇。
不過之後,馮恩鶴便迎來了自己漫長的12年息影時間,而其中的緣故,便需要從他的感情生活講起了。
馮恩鶴并沒有太早步入婚姻的殿堂,直到1978年,30歲的他才在領導和戰友的百般催促下開始考慮個人問題。
作為大齡青年,他身邊熱心的親友,便開始為他張羅着介紹相親對象,于是他和比自己小1歲的季穎見面了。
兩人的反差其實還是蠻大的,馮恩鶴長相粗犷,雖然是混娛樂圈的演員,但依舊保持着軍人習性,而季穎卻是一個溫婉讀書寫字的文藝女青年。
季穎不僅是喜歡文字,而且是專門從事兒童文學的研究、評論及翻譯的,兩人共同的興趣愛好并不多,甚至在外人眼裡,也并不是特别匹配,但奈何兩人一見鐘情,就此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後的兩人可謂是一窮二白,連個像樣的家具都沒有,而且婚姻不是追星,隻看臉便夠了,在婚後的兩人因而也出現了很多摩擦。
特别是軍人出身的馮恩鶴習慣了整潔,而季穎習慣了随性的生活,因而也時常為此發生碰撞,所幸随着兒子的誕生,兩人的婚姻便在感情的磨合中漸漸趨于了穩定。
家和萬事興,兩人的事業在彼此的扶持下都漸漸有了起色,季穎的童話《青蛙買池塘》還獲得了1994年的陳伯吹兒童文學獎。
生活不隻是"柴米油鹽",季穎作為才女,并不敢于将畢生的才華蹉跎,她想要追尋更寬更廣的發展空間。
每個人都有自己追逐夢想的權利,對此馮恩鶴是非常贊成的,1997年妻子帶着幾乎他們全部的積蓄去了日本留學而這一走就是12年。
家中還給他留下了一個正在讀高中的兒子,為了照顧和督促兒子學習,馮恩鶴幾乎是處在息影的地位,默默幹起了辦公室的後勤。
為了給兒子攢大學學費,他開始省吃儉用,開始不買衣服,不請客,盡量減少沒必要的開支,而在這12年裡,他與妻子長期分居兩地,甚少見面,但他沒有一句怨言,兩人的感情也并沒有為此産生隔閡。
随着妻子的回歸,他再度複出,幾乎成為了"軍統站長"的代言,他是《風聲傳奇》中的南京站站長,《風語》中中的軍統四處處長,《螳螂》中的杜雷站長。
無論在演藝圈紅與不紅,角色大與小,他都始終堅持着自己的"三不原則":
第一,他不帶助理;第二,他不試戲;第三,他不和不做功課的演員演戲。
自古在婚姻裡,都是女人為家庭,為丈夫犧牲自己的事業,馮恩鶴卻為了妻子甘願荒廢12年幾乎不拍戲,而且中途從未曾惹出任何花邊新聞。
這樣的老戲骨如何不讓人敬重呢?無論是戲品,還是人品,都值得我們後輩學習與借鑒。
在如今快餐式的時代,無論作品還是感情,都在漸漸喪失它應有的厚重感,這何嘗不是時代的悲涼?
如今的馮恩鶴已經72歲了,他讓我們見證了老戲骨對藝術和婚姻的虔誠與忠貞,不像如今的很多小鮮肉,能力不大,排場倒是不小,身邊的助理、保镖能有一打。
正如老藝術家葛存壯叮囑葛優道:演員,在熒屏裡演的是人,在生活中沒有理由不像人。整天趾高氣揚、擺譜比闊,實在沒必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