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雲南的哀牢山,山峰連綿,山陡林密,溝壑縱橫,地形極為複雜。林中起霧時,能見度不到10米,極易迷路。哀牢山的氣候也變化莫測,一山分四季,隔裡不同天。山上是寒溫帶氣候,山腳下是熱帶雨林氣候。
茂密的原始森林,加上濕潤的氣候,是野生動物最為理想的栖息、繁衍的場所。哀牢山南麓深處有個“野豬溝”,近年來由于砍樹和打獵的人少了,附近山上的野生動物漸漸多了起來,一到晚上就能聽到狼叫,随處可見野豬的蹤影。就算是在白天,誰也不敢單獨一個人進去。
據雲南網報道,野豬溝附近的村子裡,最近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有隻膽大包天的野公豬趁夜深人靜時,破壞圈舍,竄入張奶奶家的豬舍裡,與她家養的母豬“親熱”,不久後,母豬竟然跟着公野豬跑到山裡去了。幾個月後,這頭母豬又回到張奶奶家,還帶回了12隻豬仔。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01野豬進村,啃包谷吃花生,見什麼吃什麼,村民無計可施近年來,野豬溝周邊山嶺裡的野豬又死灰複燃。這些野豬中等個頭,體重大約在80-190公斤,不過,最大的據說達300多公斤,但村民說較少見;體長在120-200厘米之間,高度平均約92厘米。
它們的毛色有黑色和褐色兩種,毛粗而稀,背上長有剛硬的針毛,尾巴細而短,兩對獠牙不長,但是十分鋒利。
雖然眼睛非常小,視力很弱,看不清遠處的東西,但是,它們有一個又直又長的鼻子,嗅覺特别靈敏,周圍稍有一點響動,它們就會豎起耳朵聽,一旦發現敵情就急忙逃跑。
據村民介紹說,這些野豬的食性比較雜,植物的嫩葉、根莖、漿果,它們都可以拿來填飽肚子;遇到葷食時,它們也是來者不拒。隻要能吃飽,不管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它們都愛吃。即使覓食路上遇到毒蛇,它們并不怕,上前一口咬死,正好可以加個餐,打個牙祭。
最讓村民頭痛的是,每逢春天,田地裡的豆苗剛長出,它們就成群結隊來啃吃;到了夏天,野豬悄悄跑進包谷地裡,偷吃包谷;到了秋天,野豬便進莊稼地裡偷吃快要成熟的花生。
村民也奈何不了它們,白天野豬很聰明,都躲到密林中去了,隻有到了晚上,才出來活動找吃的,而且是見什麼吃什麼,害得村民們無計可施,誰叫人家是保護動物呢?
除了混吃混喝之外,讓村民想不到的是,它們還學會了“走婚”!
02公野豬下山,撞開豬圈“會”母豬,大家圍着豬圈使勁敲才肯走平常,深山裡的野豬跟村裡養的家豬是“井水不犯河水”,但是到了母豬發情的時候,公野豬就會下山來豬圈裡“走婚”,跟母豬“搞對象”。
春天一到,一頭山裡的公野豬開始下山,它身材精瘦,細長的豬眼炯炯有光,看起來可不是一般的兇猛,它身強體壯,約有兩三百斤,尖嘴長牙,鋒利的獠牙像兩把尖刀,露在嘴邊,很有威懾性。
大白天,圍着張奶奶的房子附近轉悠,平時它隻是站在屋子外面老遠的地方,安靜地望着裡面的母豬,看來這頭公野豬是看上了張奶奶養的母豬了。
2天後,公野豬又來了,一時情不自禁,鬼使神差地跳進了張奶奶家的豬圈裡,想霸占裡面的母豬。盡管母豬正在發情,但還是不敢過來,隻能在旁邊直哼哼。公野豬慢慢靠近母豬,開始挨頭擦臉,不到一刻鐘的功夫,兩頭豬就顯得親密無間,貌似成了一對“老夫老妻”。
清早,張奶奶的兒媳婦走到豬圈前,吓了一大跳:一頭鬃毛直立、獠牙上翻的野豬正盯着她,兩隻眼睛還發着幽幽藍光,吓得她尖叫一聲,急忙跑回屋裡。
張奶奶擔心自家的母豬被公野豬咬死,便找來幾個鄰居,大家有的手拿木棍,有的拿着鐵桶,圍着豬圈使勁敲,想來個“棒打鴛鴦”。費了好大的勁,公野豬才越過1米多高的豬舍,戀戀不舍地跑了。
嘿嘿,後面還有更奇葩的,公野豬幾次三番被人趕,就想方設法拐走了母豬。
03公野豬拱倒豬圈牆,母豬跟着“私奔”上山盡管被人驅趕,公野豬還是三番五次地造訪。而且它還很有經驗,都是趁夜悄悄地來,又悄悄地走,時間和行蹤都捉摸不定。
有個時候,公野豬剛到母豬的欄舍外轉悠,企圖進去,卻被不知從哪裡趕來的大黃狗一陣“恐吓”,隻好不情願地離去。
也許是嘗到了甜頭,這頭野豬過幾天又來了。大半夜裡,狗又狂吠不止,張奶奶打開門一看,原來那隻野豬又來母豬舍企圖與其親近,母豬貌似也有了“感覺”,還不停地朝豬舍外面張望。
還有一次,張奶奶無意間發現豬圈裡多了個黑乎乎的東西,走近細看,那頭白天經常見到的公野豬竟然與老母豬親昵地睡在了一起!
張奶奶一聲大吼,那野豬嗖地一聲,竄出了1米多高的豬舍,很快消失在山林裡。野豬雖然肥大,但動作十分敏捷,穿越茂密叢林,爬坡越溝,如履平地,一個縱身就能蹿出3米多遠。半人高的豬圈,難不倒它們,野豬輕輕一躍,就能出圈。
幾天後的一個深夜,明亮的月色下,這頭野豬又在豬圈門口徘徊,母豬不停地用頭拱着門,想出來。但半人高的豬圈,家養的母豬是很難出去的。
到了天麻麻亮,忽然一聲巨響,力大無比的公野豬竟然把張奶奶的豬圈牆給拱倒了,豬圈露出一個缺口。母豬快速鑽了出來,十分開心地跟在公野豬的後面,“私奔”而去。
其實,不僅僅張奶奶家的母豬,在很多地方,居住在距離山林附近的村民飼養的母豬,到了發情季節,萬一找不到公豬來交配,就會“私奔”到山林中,與公野豬交配。
看來,再高的豬欄,也攔不住“愛情”呀!
04母豬産下12頭小野豬,花花綠綠得十分可愛,常跟在母豬身後覓食母豬一到山裡,一群公野豬便一哄而上,這明擺着是想搶人家的“老婆”呀。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野豬們的規矩,不管是誰帶回來的,要想赢得交配權,公野豬之間還是要進行一次決鬥。
幸好,下山的那頭公野豬成為勝者,它不僅會成為“新郎”,而且還用尿液劃出來自己的領地範圍,而那些失敗者失去了領地,隻好落荒而逃。
“蜜月”過後,母豬挺起了個大肚子,原來它已經懷孕了,公野豬也不下山糟蹋莊稼了,天天帶着它四處捕捉小獵物,來補充營養。到了預産期,公野豬還很懂事,竟然會叼來一些樹葉與幹草,為“愛妻”即将到來的分娩建造一個漂亮的“産房”。
小豬仔如期出生了,一共12隻,看上去花花綠綠的,十分惹人疼愛。不到一周,小豬崽們便露出了它們的野性,活蹦亂跳到處亂跑。
又經過半個月的哺乳,小野豬就能跟着父母外出尋找食物了,母豬走在前面開路,小豬則跟在母豬後面,在母豬挖鑿的土溝裡尋食,公野豬則站在遠處觀望,生怕有花豹等天敵接近。
05深夜帶着小豬仔回家,這可把張奶奶高興壞了一個月圓的夜晚,公野豬帶着母家豬下山,不過它隻把母豬與小豬仔送出山林,兩頭豬依依不舍地挨了挨頭,道别而去。公野豬站在山口,久久駐足,依依不舍。
沒有人知道這是為何,難道是怕母豬與小豬仔不适應山林環境,還是怕自己的孩子被山林裡的猛獸吃掉,這不得而知。
不過,原來傷心的張奶奶一家可高興了。這天夜裡,自家的母豬回來,還帶回來12頭活潑可愛的小豬仔。
高興之餘,張奶奶發現,這些小豬崽長得和家豬完全不同,它們個個黑黃花紋,精瘦精瘦的。家裡1米多高的豬欄,這些小豬仔“嗖嗖”地随意跳了出來。
奇怪的是,一年後,小公豬還長出了獠牙,向别的小公豬示威,有時候還會打架。小母豬還好,沒有長獠牙。村裡的人戲稱,這是“混血兒”。
最讓張奶奶費心的是,這些小豬仔總非常好動,不像别的豬吃飽了就想睡覺,一到晚上它們就跳出豬欄,四處啃人家的莊稼,害得張奶奶四處找人賠不是。
很多人好奇,家豬與野豬結合,怎麼會生下豬仔呢?
大約1.1萬年前,人類就嘗試馴服野豬了,現在的家豬主要是蘇拉威西疣豬的後代。
雖然家豬的馴化已經很久了,但是它們在基因上依然與野豬非常相似,也正是因為如此,家豬的生物學分類依舊是野豬的一個亞種。
可見,家豬和野豬是一個物種,不存在生殖隔離,它們可以“結婚生子”。
雪靈谷自然實驗室/出品
參考資料:科學通報雜志、科學時報、森林與人類、大自然探索、中國動物志、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