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送暖入屠蘇”這句詩出自北宋政治家王安石的詩《元日》,全詩是: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整首詩描寫的是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萬象更新的景象。
作者王安石既是詩人,又是政治家和改革家。
《元日》這首詩作于王安石上書變法主張的同一年。
當時的宋王朝面臨着政治、經濟危機以及遼、西夏不斷侵擾的困境。
為擺脫這樣的困境,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對”,王安石上書變法主張,并打算在來年實施新政。
那年春節,王安石見每家每戶為準備過年的熱鬧景象,由此聯想到變法後的新氣象,有感而發創作了這首詩。
《元日》作為描寫新年熱鬧景象的傑作,一直以來廣受傳頌。
但詩中卻有一點一直存在争議,那就是關于“春風送暖入屠蘇”中“屠蘇”的注釋。
有一派認為是以前過年時用來防治瘟疫的一種藥酒,語文課本中也是這種觀點;
還有一派則認為是指草房子,因為前面有個“入”字,春風入酒解釋不通,作為草房子就通了,也與後面的“千門萬戶”對應得上。
對此,我傾向于第一種解釋,即屠蘇是指酒,原因有三:
1. 飲屠蘇酒是古時過年的是一種習俗
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中記載:
“飲屠蘇,歲旦辟疫氣,不染瘟疫及傷寒”。
因此,古時候有家家戶戶用屠蘇草泡酒,吊在井裡,過年時取出來暢飲的習俗。
該詩的題目叫《元日》,描寫的是春節那天的景象,詩中用了多個過春節時的民間習俗,如點燃爆竹,換新桃符,按照這樣的推理,和煦的春風吹來,大家暢飲屠蘇酒更站得住腳。
2.同時期詩人的詩中,屠蘇是指酒
根據與王安石同時期的蘇轍,以及稍後一些的陸遊和鄭望之的詩,詩中出現的屠蘇都是指代酒。
蘇轍《除日》詩:年年最後飲屠蘇,不覺年來七十馀。
鄭望之《除夕》:可是老也無?兒孫次第飲屠蘇。
還有陸遊的《除夜雪》: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
以上詩中的屠蘇皆是指酒。
3.春風也可“入”酒
關于這裡的“屠蘇”不是指酒的一個争議是前面的“入”字,認為如果屠蘇是指酒,為何不用“飲”?
我認為這恰恰是王安石詩的獨到之處,婉轉含蓄,富有意境。
還記得他的那句“春風又綠江南岸”嗎?一個字改了又改,最後用一個“綠”字傳頌千年。
同樣,如果将“春風送暖入屠蘇”,改成“春風送暖飲屠蘇”,頓時就失色不已。
所以,我認為這裡的“屠蘇”是指酒更有說服力。
4. 過年為啥要飲屠蘇酒?
這裡說一下古人過年飲屠蘇酒習俗的由來。
據說,屠蘇酒是由漢朝名醫華佗首創,後來由唐朝的醫藥學家孫思邈傳播開來。
孫思邈在每年春節的前一個月(即臘月),總會分送給鄰裡鄉親一包草藥,并告訴大家用這個藥泡酒,在除夕時喝下,那他們在來年身體就會變得更強壯,不會得病。
後來經過代代相傳,飲屠蘇酒就成為了過年的一種習俗。
跟我們現在喝酒一般總是讓年長者先喝不同的是,飲屠蘇酒是讓家裡年紀最小的人先喝,年紀越大越往後。
據梁·宗懔《荊楚歲時記》記載:
"歲飲屠蘇,先幼後長,為幼者賀歲,長者祝壽"。
原來,過年對小孩子來說是長大了一歲,因此大家都要祝賀他,而年長的人則是又老了一歲,所以就要排到後面。
除此以外,讓年長的人後面喝也是祝他們長壽的意思。
【end】
注:圖片來源自網絡
我是立志讀萬卷書、行萬裡的讀書旅行茶,關注我,閱讀更多相關内容。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