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中考數學當百荟”,感謝您的支持!
初中數學學習中一些常用語中考數學當百荟
在數學學習中,經常遇到一些習慣性說法。這些說法沿用曆史悠久流傳甚廣,因而成為數學學習中約定俗成的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
一.書寫格式用語1.解與證明
解:本義是解答的意思,常用于解答題型,解答者答題書寫的第一個字。有提醒意味(相當于演講開始前清嗓子,試麥敲話筒),表示答題開始,“解”字以後的話都是解答者的觀點和解釋,文責自負。
證明:根據條件,利用所學公理、定理推導命題的過程。常用于證明題型,解答者答題書寫的句首,表示論述開始,“證明”二字以後的話都是解答者的觀點和論述。
2.原式
原式:原來的代數式的意思。常用于化簡、求值類題目,若式子較長或較複雜,常用“原式”二字代替。解答者答題書寫在“解”字後面,“原式”後面必跟“=”,因而格式上寫成“解:原式=”的樣式。用“原式”二字代替一長串由字母和運算符号等組成的象動車一樣長式子,是一種合理合法的“偷懶”行為,免去你抄寫原代數式之苦,也能省不少筆墨和紙張,也為環保出一份力。但在實際中學渣們常容易犯三類錯誤:其一,已經夠省了,還想再偷懶,寫為“解=”;其二,解方程(不等式)類型的題目,是不用這種格式的;其三,将“式”字寫殘廢了,經典的錯誤“工 戈”(常寫殘廢還有另一個字“或”,後話,先按下不表)。
3.因為與所以
因為所以,常用在證明題型。連在一起組成“因為。。。,所以。。。”的樣式,表示根據條件,推導結論的過程。實際中,因為所以也常用專用符号“∵∴”代替,但點陣的倒正學渣們易混。特别說明的是,雖然“∵∴”成對出現,但可以一個“∵”跟多個“∴”,這種情況往往是因為前一個“∴”又是下一步推理的條件,所以“∵”就省了(這段話有點繞,還是舉例吧)。比如:∵1 2=3,5-2=3,∴1 2=5-2,∴1+2+2=5,∴1+4=5.
二.數學概念用語4.距離與絕對值
簡單說絕對值就是距離,它表示兩個數在數軸上相距多遠。比如:3的絕對值,就表示3與0的距離;3-4的絕對值,就表示3與4的距離;那3+4的絕對值呢?顯然表示3與-4相距多遠呗!反過來,求任意兩個數a,b相距多遠如何表示?就表示為|a-b|.
準确理解絕對值這個概念,要從以下四個方面把握:讀法、記法、幾何含義、其值是多少。比如看到| x-1|這個記号,讀作:x與1差的絕對值,表示數x與1的距離,其值有三種可能:
x-1,0,1-x;依次對應的條件:x>1,x=1,x<1.因為距離不可能為負數,所以去掉絕對值符号,必須保證“大”減“小”!
5.垂直與相交
垂直與相交,特殊與一般的關系。相同點:都表示兩條直線不是平行線。垂直是相交的一種特殊狀态,當且僅當兩條直線相交且所成角為直角(90°),此時,稱之為兩條直線互相垂直。關鍵是書面表達普遍搞錯!直線a,b互相垂直,正确寫法:a⊥b,垂足為M,不正确的寫法:a⊥b于點M,符号“⊥”讀作“垂直于”後面還跟“于”字,造成重複!
6.或與且
或與且,邏輯聯結詞。字面意思明了,區别明顯。但在初中階段想徹底理解,對大多數人來說,困難!高中學過集合運算、複合命題、排列組合等知識後,可能才會理解更深刻。對于初中生來說記住三點:其一,或,初學容易理解為非黑即白選擇關系。多個條件用“或(or)”聯結表示至少滿足其一;其二,且,類似于語文連接詞“既,又”,“不僅,而且”。多個條用“且(and)”聯結,表示同時成立;其三,不要把“或”寫殘了,經典的錯誤 “戈”缺一撇。用圖示意或與且的區别和聯系吧!
7.根與解
解與根,表示解方程最後得到的正确結果,但常常讓人傻傻分不清。想象一下,容器與容器中的東西。解是方程根的總稱,類似于“容器”,而根類似于“容器中的東西”。具體來說,初中學段的兩類整式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比如:方程x 1=0,其解唯一(x=-1),此時根就是解,解就是根;方程x^2-4x 3=0,有兩個不相等的根(x=1,x=3),此時,方程的解就是3和4,而3或4隻能稱為方程的根,一字之差“和”與“或”,意思不同,仔細體會。類似于方程的“根”與“解”,還有不等式的“解”與“解集”。這些受學段内容限制,初中學段不學集合概念,沒有建立集合元素與集合的概念,所以隻能“容器”與“容器中的東西”來形象說明。
8.開平方與開方
開平方與開方,特殊與一般的關系。開方是初中學段所學六種基本運算中的一種,這六種基本運算分别是加、減、乘、除、乘方、開方。開方又包括開平方(開二次方)、開立方(開三次方)、開四次方。。。,而開平方、開立方,是開二次方、開三次方的簡稱,它們都隻是開方運算的一種。
9.相等(=)與恒等(≡)
相等與恒等,簡單說相等是有條件的,恒等是無條件的。比如:1 3=4,實際左右恒相等,此時1 3≡4,而x 1=0,左右相等是有條件的,除非x=-1,否則,左右不等。因而x 1=0,隻是等式,不是恒等式;1 3=4,不僅是等式更是恒等式,還有乘法公式,如(a b)(a-b)=a^2-b^2,(a b)^2=a^2 b^2 2ab等都是恒等式。
10.兩根内與兩根外
兩根内與兩根外,求二次函數自變量取值範圍時,一種常用的口語表達。因為初中學段不學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所以先求出函數值為0時,對應的自變量的值,即方程的兩根,然後通過圖象觀察寫出自變量取值範圍是兩根内還是兩根外。比如:方程的兩根是x1,x2,兩根内即為x1<x<x2,兩根外即為x<x1,x>x2.
關注“中考數學當百荟”,感謝您的支持!
關注“中考數學當百荟”,感謝您的支持!點擊“了解更多”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