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的發明
在兩千一百多年前,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王劉安等八個人,一起在八公山修煉長生不老之術。
用泉水,黃豆和石膏煉制長生不老藥的時候,偶然之間發明了豆腐。
清代著名文學家,美食家袁枚在他的《随園食單》中曾說“豆腐得味,遠勝燕窩。”
有味者使之出,無味者使之入。
豆腐入味方法極為豐富,入味後的口感也很突出。各地都有很多種式的豆腐制品,但是四川麻婆豆腐的名聲和影響力卻是最大的。
豆腐的前世今生
麻婆豆腐起源至今約一百五十多年,清朝同治年間,大約在1862年前,在成都北門萬福橋橋頭,也就是當時成都北門油糧行的重要通道。
因為這裡有很多往來的商人,顧客,挑夫,人來人往,很多人會在這裡休息吃飯。
這裡有一家名為“陳興盛”的飯鋪,陳春富的妻子烹饪的豆腐,又麻又辣,好吃到廣為傳誦。
而取名為“麻婆豆腐”,有一種說法是因為他的妻子臉上有幾顆麻子,所以被喊作“陳麻婆”,這種說法還被記入到了書中。
而現在成都的“陳麻婆豆腐店”是國家命名的中華老字号。直接承襲了陳麻婆豆腐的豆腐品牌與烹饪技藝。
怎樣才能做出好吃的麻婆豆腐?标準的麻婆豆腐必須有滿足
“麻,辣,鮮,香,酥,嫩,燙,整”
首先就是豆腐的選擇。
豆腐的制作有南北豆腐之分。南豆腐俗稱為嫩豆腐,是用石膏點制的豆腐。北豆腐,俗稱老豆腐,是用鹽鹵點制的豆腐。
而麻婆豆腐選用的就是老豆腐。
其次,在燒麻婆豆腐時,要“火督”,兩個字左右偏旁,我發現沒有這個字。這個字的意思是指,要監督燒豆腐的火,燒得好會發出去“嘟嘟”的聲音。
還有“勾芡”,就是指在煮制的過程中适當地加入澱粉。第一次勾芡是用澱粉把豆腐吐出的水吸收,豆腐要三次吐水,就要一般要三次勾芡。
他可以讓麻婆豆腐看上去非常的細嫩,有光潔度,保溫,保嫩。
還有臊子,這個一直有豬肉和牛肉之分。
汪曾祺老先生曾經在《豆腐》一文中寫到
一要油多,二要用牛肉沫。
我曾做過多次麻婆豆腐,都不是那個味。
後來才知道我用的是瘦豬肉沫。
薛祥順大廚的傳播
原四川省美食家協會主席,
“品得三千美食,勝過萬世功名。”舌尖上念念不忘的卻是薛祥順燒制的麻婆豆腐。
薛祥順是陳麻婆的親傳弟子,他在上個世紀40年代的時候,不斷的改進麻婆豆腐的烹調技法,并且還将方法毫無保留的傳授給了後人。
他“善食者美,善烹者仁”他隐居在幕後,卻心懷仁德,默默無聞地掌勺。
薛大廚做麻婆豆腐,不僅不放豆瓣醬,豆腐也不焯水,甚至連勾芡都不用。
将清油倒入鍋内煎熟,不是熟透,然後下牛肉,待到幹爛酥時,下豆豉和麻醬面。
然後下豆腐,倒入油煎熱鍋内,微微用鏟子鏟幾下,摻少量湯水。在岚岚大火燒熟後,看火候定局,再鏟幾下就可以了。
一份四遠馳名的麻婆豆腐就可以上桌了。
1905年, 薛祥順開始加入郫縣豆瓣。之後無數的廚師不斷地改良,就成了這樣的麻婆豆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