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龍井産地大清谷

龍井産地大清谷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7 22:48:03

龍井産地大清谷(太行山深處村民正忙着采)1

■村民展示她采摘的茶葉。

龍井産地大清谷(太行山深處村民正忙着采)2

■村民正在挑一芽一葉的茶葉采摘。

龍井産地大清谷(太行山深處村民正忙着采)3

■制茶師傅在精心挑選茶葉。

又到一年采茶季。地處太行山深處的靈壽縣東寺嶺村的茶園裡,茶葉新芽長勢喜人,茶農今年又豐收了。村裡十多年前引進杭州龍井茶苗種植,經過多年的精心培育,逐步擴大種植面積,利用當地良好的自然氣候環境,産出北方“龍井茶”。依靠茶葉種植,東寺嶺村茶葉合作社帶領村民過上好日子。

□文/圖 本報首席記者 柳安臣

谷雨時節 太行山深處采茶忙

“一芽一葉一抹香,一人一簍采茶忙。”20日10時許,位于石家莊市靈壽縣南營鄉東寺嶺村河灘的茶園裡,村民們三五成群,手提茶簍,正在茶葉樹旁采摘新茶。

4月的太行山上,早已是綠色滿山,春意盎然。東寺嶺村位于靈壽縣城西北方向70餘公裡的太行山深處,經度113.94,緯度38.64,海拔439.21。雖然緯度超過38度線,但是這兒生長着一片綠色的茶葉,常年被順山勢流下的河水滋潤,長勢喜人。這裡小橋流水,茶園飄香,讓人仿佛置身煙雨江南。

“我們這兒的采茶季節比長江以南要晚半個月左右。”正在采茶的村民王段妮介紹,有一句諺語叫“早采一天是寶,晚采一天是草”,茶葉對采摘時間的要求非常苛刻。在江南一帶采明前茶時,太行山區的茶葉才剛剛吐出芽尖,現在谷雨季節剛過,大部分茶園還在采摘着第一茬新芽。

今年的茶葉長勢不錯,王段妮家作為茶葉種植合作社的一員,今天一早便來到茶園采茶。“今年這片茶園還是第一次采茶,從現在開始,采茶時間有一個月左右,每棵茶樹能采摘3茬茶葉。所以說,今天采的茶葉相當于南方的明前茶,金貴着呢!”王段妮手指着身後的一片茶園說。

“看看我上午采茶的成績。”一位采茶的村民拿着裝有新茶的筐子向記者展示她上午的采摘成果。她說,今天在現場的幾十名茶工都是附近村裡的,每人每天工錢50元,當天就給錢。這位采茶的村民說,由于頭茬茶葉小,采摘起來費勁,一天每人能采1斤左右鮮茶,而炒1斤幹茶需要4斤左右鮮茶。

現場采茶的村民介紹,他們種植的綠茶品種嬌貴,一芽一葉,葉是展開的,這是合作社要求大家采摘的标準。不是每一顆茶芽都能采,不到成熟的時候是不能采的,按照這個嚴格的采摘标準,所以每年的産量還是比較稀少的。

看着今年茶葉豐收在望,南營鄉東寺嶺村黨支部書記王獻民高興地說,種植茶葉對環境要求是比較高的,他們村地處五嶽寨山腳下,這裡的土壤肥沃,山上植被豐茂,陽光充足,還有旁邊山澗水溪帶來的一股水汽,茶葉樹澆灌的也是山澗的泉水,良好的環境孕育了這裡的茶,泡出的茶湯和香甜度以及口感比較好。

從試種到擴大種植 他花了11年

在人們印象中,茶樹是南方的植物,在北方太行山區成片的茶園實屬少見。今年53歲的東寺嶺村黨支部書記王獻民向記者講述了他們種植茶葉的經曆。

2009年,王獻民是東寺嶺村第一戶種植茶葉的。當時,他到南方參觀學習種茶技術,從杭州引進了3萬棵龍井茶苗,回到村裡開始試種了4畝耕地。由于對茶樹的習性并不是特别了解,開始成活率隻有一半,而且長勢不旺。

“茶葉嬌貴,茶樹對生長環境要求也高,北方種植最大的困難就是茶樹如何能安全過冬。”王獻民說,為了讓茶樹在北方土地上落地生根,他請教了南方産茶區的茶農和省農科院的專家,經過多年反複地實驗和實踐,他舍得下本,光大棚的塑料薄膜就加蓋了兩層,就這樣,試種茶苗開始緩慢生長。

王獻民說,2012年春,他的茶園第一次收獲了20斤幹茶。他和朋友把茶葉拿到省會茶葉市場上,很多懂茶的茶商品嘗過後都表示口感特别好,茶湯和香甜度也非常好。知道這茶産自本地的太行山裡,更加難能可貴,當場就以很高的價格将王獻民帶去的茶葉搶購一空。這次得到了茶業“專家”們的肯定,給了他巨大的信心。

當年,王獻民家在村裡試種南方茶葉的事情,大多數村民都抱以質疑的态度,他家試種的4畝茶園成功後,好多村民跟着他一起種起了南方的茶葉樹。在王獻民的帶動下,他們将村裡常年奔流不息的河流兩岸的沙灘地進行了改造,再加上部分村民将适合種植茶葉樹的土地入股,成立了“盤龍灣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在茶葉合作社的帶領下,村民通過打工、分紅,每戶都能增加純收入4000元左右,全村一起走上共同緻富的道路。

王獻民介紹,他們村山林多,平地少,茶樹種植對土質的要求高,首先得适合架設大棚。在種植的過程中,不施化肥,全部用牛羊糞做肥料,就連澆灌也用山澗流下的山泉水,加上當地的晝夜溫差大,所産的茶葉品質非常好。王獻民說,為了更好地宣傳和推廣太行山區的綠茶,合作社專門注冊了“五嶽寨茶”作為商标,準備打造他們本地特色的茶葉品牌。

大面積種植茶葉 村民收入翻番

王獻民介紹,東寺嶺村共有105戶345口人。多年前全村以種植玉米為主,由于耕地少,糧食産量及收入有限,屬于典型的貧困村。後來,在村裡茶葉種植合作社的帶動下,陸續開始引進南方的龍井茶試種,再到後來村民大面積種植,并取得了豐收的成績。“合作社戶戶都是股東,每年的采茶季、平時的管護茶園等,為村民提供了家門口的就業機會,使茶農嘗到了甜頭,總體收入比之前翻了番,全村早就摘掉了貧困的帽子。”王獻民說。

王獻民介紹,在合作社的帶動下,經過全村多年的努力,茶葉産量不錯,他們還在縣城開設了兩家茶葉專賣店。所有成品茶都是通過合作社統一進行銷售,除了店面銷售外,也有網絡銷售。由于這兒的茶葉小有名氣,每年這個季節到來之前,一批固定的茶友作為回頭客都會早早地預訂茶葉。

說起這幾年的成績,王獻民心裡比較滿意。他說,他們整個南營鄉各村都有種植茶葉的項目,總面積在800畝左右,而他們東寺嶺村到目前為止,納入他們合作社共同種植管理的茶園達到120餘畝,高品質的幹茶年産量達到900餘斤。最近幾年,靈壽縣委還為王獻民頒發了“十佳”農村實用人才榮譽證書;河北省科學技術廳還将他們村的茶葉種植合作社納入省科技型中小企業。

産量和銷路都不錯,村民提高了收入的同時,也增強了種植茶葉的信心。東寺嶺村茶農嘗到茶葉豐收帶來的紅利,王獻民沒有止步不前,在他心中已經有了更完美的規劃。

王獻民告訴記者,增加種植面積是肯定的,已經跟村民商量,把剩餘的優質土地也都種上茶葉樹,在山坡地種植猕猴桃等果樹,把村裡寬敞的河兩岸打造出美景,每年可以舉辦采摘節,以旅遊和種植相結合的形式讓村民繼續增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