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報對大多數人來說,好像很陌生,但對特定人群來說,就是一種煎熬、愛不起來的負擔了吧,網上搜一下手抄報,可以搜到五千多萬個結果,搜一下手抄報 家長,也有好幾百萬的結果,其實這從某種角度來說,這個手抄報,大部分是在家長的參與下完成的。
1.手抄報是什麼?
資料顯示,手抄報是一種可傳閱、可觀賞也可張貼的報紙的另一種形式。在學校,手抄報是第二課堂的一種很好的活動形式,具有相當強的可塑性和自由性。簡單點說它就相當于縮小版的黑闆報。那麼,辦手抄闆有什麼好處,或者說想要達到什麼目的呢?辦手抄報可以算作是一項綜合實踐活動,它能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求知欲望,還能提高學生搜集信息、美術設計、書法寫字等綜合素養。聽起來是不是感覺還不錯?但不知道實際操作之後效果怎麼樣?
2.手抄報誰在做?
學校,特别是小學,手抄報都是要求學生和家長共同參與完成的,這樣理解的話,它可以算作是一種親子活動。但是,據了解,目前這個活動反響不好,主要表現在學生不會做,家長不想做。學生不會做,可以理解為這些任務超出了學生的能力範圍,更可以理解為,學生做出來的成果大部分情況下達不到老師或者學校的預期。并不是每個孩子都有設計天分或者美學素養,這就好像是愛因斯坦的小凳子,在老師看來,他的手工作品遠遠達不到老師的要求,但在愛因斯坦自己看來,已經是很努力之後的成果了。家長不想做表現在,家長對自己的定位很模糊,家長在這一活動中,大部分應該扮演引導或者指引的角色,但實際操作中,因為種種原因,往往最後家長成了代筆者——不這樣,就不能完成作業,可是完成了作業或者得到了老師的認可甚至贊許,家長反而會更加迷惑,即,這種活動的意義在哪裡?
3.手抄報為了誰而作?
前面已經講過,手抄報是用來在班級或者學校展示的。如果學校展示了家長更多代勞的作品,會給人一種暗示,這種行為,學校是鼓勵的。這樣一來,家長帶着情緒不得不更多地參與進來,這也擠壓了學生發揮的空間,唯一的好處,就是老師完成了工作任務,學校得到了所謂的教學成果(更多地像面子),家長的怨氣隻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大。
而且,這種積極展示,對家長和學生意味着什麼?語文課文中經常會學到一類課文,說家長和孩子,在某種情況下,共同完成了一種手工作品,這個作品,對他們的一生都産生了積極的影響。可是,這種影響,在手抄報上,并不存在。
第一,在制作的過程中,他們沒有感受到一絲快樂,隻是被動地完成,感覺做這項工作,純粹是為了應付,是為了交差,可想而知,他們對這份手抄報,傾注了怎樣的情感?
第二,他們完成這份作業之後,得到了怎樣的反饋。小編也做過這些手抄報,得到的反饋無非兩種:第一種,退回重新做。第二種,老師通過了,然後就沒有然後了。試想一下,如果是家長和學生費盡心思、絞盡腦汁完成的一項任務,隻得到了這兩種評價,對他們的積極性是怎樣大的打擊!而且,應付的作品還好,如果是他們寄語厚望的一個作品呢?是否應該對他們有更積極的反饋,至少,應該讓他們知道,他們的作品最後得到了怎樣的評價,落得個怎樣的下場,比較好吧。
所以,我們應該反思的是,這樣一份看似非常美好的活動,為什麼最後往往以這樣一種方式收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