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小學語文知識篇

小學語文知識篇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26 13:13:14

小學語文知識篇?每日一練一、二年級,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小學語文知識篇?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小學語文知識篇(小學語文知識第120期)1

小學語文知識篇

每日一練

一、二年級

請選擇合适的詞語填在橫線上。

A.熱鬧 B.熱烈 C.熱情 D.熱忱 E.熱心 F.熱誠 G.熱衷

1.“猴子爬竿”的表演剛結束,台下就響起了____的掌聲。

2.節日的大街上____非凡。

3.客人來了,我____地招待他們。

4.他生活十分艱苦,對工作卻滿腔____。

5.他從不____于榮華富貴,而隻追求為人類造福。

6.我雖然初出茅廬,缺少經驗,卻有一股學習的____。

7.她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大家____的掌聲。

三、四年級

下面四句話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A.使用了新的生産線以後,産品的數量和質量都大大提高了。

B.閱讀課外書可以增長知識和寫作水平。

C.通過老師的教育,使他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

D.這次考試之前,同學們都做了充分準備。

五、六年級

下列句子中,括号中的成語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小學一、二年級

請選擇合适的詞語填在橫線上。

A.觀賞 B.觀看 C.張望 D.看望

1.明天,我和爸爸要去體育館____一場足球比賽。

2.前來____菊花的人川流不息。

3.聽到叫喊聲,他四處____。

4.我和同學去____生病的李老師。

答案 :BACD

【答案解析】

觀賞】觀看欣賞。着重于觀看,如觀賞景色,觀賞雜技表演,觀賞盆景等。

【觀看】參觀;觀察。指特意地看,如全村的人都出來觀看。

張望】向四周或遠處看;從小孔或縫隙裡看。

看望】到長輩或親友處問候起居情況:看望父母 ,看望老戰友 。

小學三、四年級

下面四句話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A.一天早晨,我蹑手蹑腳地輕輕走出家門。

B.這個故事發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約摸算來,一定有一萬年了。

C.2009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紀念日。

D.通過參加語文實踐活動,使他更喜歡學習語文了。

答案 :C

A,蹑手蹑腳和輕輕兩個詞重複了;

B,約摸和一定語義矛盾;

D,需要把"使"删去,不然沒有主語。

小學五、六年級

“凹”字的結構是( ),筆順規則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獨體字,筆順是豎、橫折折、豎、橫折、橫。

百科知識

一、“完璧歸趙”這個故事發生在( )

A、春秋戰國 B、秦漢時期

C、三國時期 D、唐宋時期

答案: A

【解釋】: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趙國。後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本人。

出自】:《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

成語故事】楚國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寶玉,為趙惠文王所得,秦昭王聽說後,表示願意用15城換取和氏璧。趙惠文王召見蔺相如,蔺相如表示願帶和氏璧去秦國,如果趙國得到秦國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國,反之,一定完壁歸趙。蔺相如到秦國後,将和氏璧獻上,秦昭王大喜,卻全無将城邑給趙之意。蔺相如诓說玉上有一小疵點,要指給秦昭王看,拿回了寶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說:趙王擔心秦國自恃強大,得和氏璧而不給城邑,經過我勸說方才答應。趙王齋戒5天,然後才讓我捧璧前來,以示對秦國威嚴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禮儀簡慢,毫無交割城邑的誠意,現在若大王一定要搶走寶玉,我甯可将腦袋與寶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無奈,隻得劃出15個城邑給趙。蔺相如估計秦昭王不過是假意應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應齋戒5日,再鄭重其事地交換。秦昭王隻好應允。蔺相如便派随從懷藏和氏璧,偷偷從小道返回趙國。秦昭王齋戒完畢,舉行交換儀式時,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趙之事告訴秦昭王,從而保全了和氏璧。

二、“但使龍城飛将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中的“飛将”指的是( )

A、 漢朝名将霍去病 B、漢朝名将李廣

C、趙國名将廉頗 D、三國名将趙雲

答案: B

【答案解析】

李廣(?-前119),隴西成紀(今甘肅靜甯)人,漢文帝十四年(前166)從軍擊匈奴因功為漢中郎。李廣接受世傳弓法,射得一手好箭。景帝時,先後任北部邊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為中央宮衛尉。元光六年(前129),任骁騎将軍,領萬餘騎出雁門(今山西右玉南)擊匈奴,因衆寡懸殊負傷被俘。匈奴兵将其置卧于兩馬間,李廣佯死,于途中趁隙躍起,奔馬返回。匈奴人驚歎李廣騎術,'飛将軍'由此得名。

三、鐵面無私包青天中,包青天的原名叫什麼?

答案:包拯

【答案解析】

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北宋名臣。

天聖五年(1027年),包拯登進士第。累遷監察禦史,曾建議練兵選将、充實邊備。曆任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請求朝廷準許解鹽通商買賣。改知谏院,多次論劾權貴。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再召入朝,曆權知開封府、權禦史中丞、三司使等職。嘉祐六年(1061年),任樞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故世稱“包待制”、“包龍圖”。

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贈禮部尚書,谥号“孝肅”,後世稱其為“包孝肅”。有《包孝肅公奏議》傳世。

包拯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師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後世将他奉為神明崇拜,認為他是文曲星轉世,由于民間傳其黑面形象,亦被稱為“包青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