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陶行知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縣人,中國人民教育家、思想家,偉大的民主主義戰士,愛國者。曾有評論說道:“陶行知不僅是一個很有創造力的教育家,也是一個勇敢的出色的反法西斯鬥士。”
提起陶行知先生,在中國的教育界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善于用多角度思維從孩子和學生身上找出其優點和閃光點。并且善于用他們身上的積極情感克服和戰勝消極情感,在生動活潑的思想中自然地引導孩子,激發其主動性,創造性。
如果你的孩子犯錯了,你會怎麼做?不少家長的做法是從自己的認知上對孩子進行教育,讓他認識到錯誤所在。其實不然,這往往就忽略了孩子做這件事情的考慮和出發點,抹殺其主動性。
接下來,有一則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引導孩子的小故事,相信會幫助不少家長重視每一個“狀元”孩子的全面重視和培養。
“哎呀,你打掉了一個‘愛迪生’”
有一次,一位朋友的夫人來看陶行知,說她的孩子把一塊新買的金表拆壞了,她非常生氣,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頓。陶行知聽了,連連搖頭說:“哎呀,你打掉了一個‘愛迪生’。”接着,他又親自到朋友家裡,把那個小孩請出來,帶他到修表店去看師傅修表。他們站在修表師傅身邊,看着他把表拆開,把零件一個個浸在藥水裡。又看着他一個個裝起來,再給機器加上油。用了一個多小時,花了一元六角錢修理費。陶行知深有感觸地說:“鐘表店是學校,修表師傅是老師,一元六角錢是學費。在鐘表店看一個多小時是上課,自己拆了裝,裝了拆是實踐。做父母的與其讓孩子挨打,還不如付出一點學費,花一點功夫,培養孩子好問、好動的興趣。這樣‘愛迪生’才不會被趕走和打跑。”
生活即教育,很少有家長能夠像陶行知一樣及時引導孩子的興趣點。就像在日常的學習中,能夠激發孩子學習的主動性是最快速幫助孩子提高成績的路徑。想成為一名“狀元”,學習之路并不平坦,主動學習會幫助減輕孩子一大部分壓力和負擔,這方面需要家長格外重視。
孩子犯錯了,到底該如何管?如何教育孩子?錯了就該批評嗎?
Ø 孩子犯了錯要以教育為主
犯錯了該怎麼辦?
孩子犯了錯還是要以教育為主,小孩子不懂事犯了錯,如果你上去就罵他兩句或者是動手教訓,孩子或許會因為害怕不在你面前犯錯,離開你的視線就又會犯錯了,這種教育本身就治标不治本,真正的好方法是讓孩子從心底認同你,這才可以保證在以後不再犯相同的錯誤。無用的批評通常是情緒化的結果,最後的結果就是孩子“口服心不服”,“你罵你的,我做我的”。試想,這樣的一種情緒如何博得孩子的尊重,如何使孩子信服,又如何能讓孩子聽從呢?
Ø 對孩子進行換位思考教育
應該批評什麼?
在孩子剛剛開始接觸新事物的時候,由于認識不深,準備不足,行為表現不太合理,出了偏差和錯誤可以被理解的。這時候家長需要做的是幫助他認識新事物,提高判斷能力。第一次錯了可以理解,第二次錯了可以諒解,再錯就不能容忍了,這個時候進行批評是合理的。
對孩子進行換位思考教育,當孩子犯錯的時候,你可以跟孩子分析一下因為他的犯錯而給别人造成的影響:如果是你的話,你希望别人對你造成這種影響嗎?通過這種換位思考的方式,孩子會更容易接受,這樣以後類似的錯誤就不會犯了。
Ø 對孩子保持尊重的态度
什麼時候批評?
當孩子第一次犯錯誤後,家長隻需要告訴他為什麼錯了,怎麼做是對的就行了。在指導的時候,對孩子保持尊重的态度可以讓他也尊重你的意見,耐心細緻的講解讓他明白錯誤的原因及後果,善解人意的情緒讓他不會被失敗的陰影束縛。如果孩子再次犯了類似的錯誤,也許是孩子還不太熟悉正确的方法,也許教訓不夠深刻讓他忽視。我們首先應該對他的原因進行分析,如果是前者的話,就要講清楚,把事情說明白,再給他機會去做;如果是後者的話,才應該對他做适當的批評。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何況是一個正處在好奇心和認知正在逐步完善的孩子,他的成長需要家長通過一些方式進行更加合理的引導,不要讓自己已經形成的認識和情緒化抹殺了一個孩子的成長中的閃光點和潛能的萌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