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的航母戰鬥群中,除了作為核心的航母之外,就屬驅逐艦最為重要的了。驅逐艦的功能多種多樣,能夠完成防空、反潛等多種作戰任務。除了掩護航母編隊的安全之外,驅逐艦也能完成中近距離的火力突擊任務。除此之外,掩護部隊登陸作戰,打擊岸防火力等等,也完全不在話下,是海軍艦隊中名副其實的“水上多面手”。
有人可能會注意到,很多驅逐艦艦體上方都會頂着一個球體,這其實是驅逐艦的相控陣雷達系統。正常情況下,球體的體積越大,他的雷達搜索範圍也就越廣。但球體太大了,不免就會影響艦體的外觀。說人話就是“太醜了”。
就拿英國的45型驅逐艦來說,45型也叫勇敢級,是目前英國皇家海軍噸位最大、性能也最先進的驅逐艦之一。45型驅逐艦設計定型于上世紀90年代,從2003年開工建造,2009年正式下水服役。45型導彈驅逐艦相比于他的前輩42型,不僅噸位大了不少,滿載排水量達到了7350噸。最大的不同就是其頭上頂着的那個大球體。
1982年英阿馬島戰争,英國的42型驅逐艦被阿根廷擊沉了兩艘。這場戰争讓英國人看到了42型驅逐艦在防空系統上的嚴重不足。
痛定思痛之下,英國新研制的45型驅逐艦都搭載了先進的桑普森相控陣雷達系統,号稱搜索範圍可達到400公裡,性能那是沒得說。但可惜的是樣子太醜了,碩大的雷達球體高高聳立在驅逐艦上,看着就十分的不協調。為了增加雷達的性能,球體上面還橫七豎八的插着大量的天線,模樣就像是鋼鐵仙人球。
“絮弗倫”級
英國的 45型驅逐艦的模樣雖然不協調,但至少還能看得過去。和45型驅逐艦相比,法國的“絮弗倫”級驅逐艦還要奇怪的多。船體上頂着的大球甚至超過了船寬的三分之二,是一艘實實在在的“大頭”驅逐艦。
嚴格意義上講,法國的絮弗倫級并不能稱之為驅逐艦。在法國海軍的編制中,并沒有驅逐艦這一類水面艦艇,因此法國人将絮弗倫級歸入到護衛艦的行列中。
作為法國二戰後的第一代護衛驅逐艦,絮弗倫級護衛驅逐艦的性能也是很強悍的。标準排水量為5300多噸,滿載排水量更是高達6700多噸。不管是體型還是性能方面,絮弗倫級都稱得上是法國當時最先進的水面艦艇之一。
最為法國海軍眼中的護衛艦,絮弗倫級最重要的任務還是“防空”與“反潛”,因此它上面也搭載了當時法國在先進的DRBI23型對空搜索雷達,搜索範圍達到400公裡左右,能夠實現三維空間的全方位掃描。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艦艇上的搜索雷達應該都是平面或者曲面,很少看見還搭載球形雷達的驅逐艦或是護衛艦。事實也确實如此,随着技術的發展,現代海軍艦艇的相控陣雷達基本都是“四面陣”,放置在艦體的高層建築上,不僅能完美契合在艦體上,搜索性能也更上一層樓。
而傳統的相控陣雷達因為搜索範圍不夠廣,運行之後必須要不斷旋轉以增加搜索範圍,因此最終就被設計成了體積巨大的球形。
就拿絮弗倫級的DRBI23型雷達來說,因為搜索性能比較有限,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将雷達天線增大加長。在DRBI23型雷達球中,其天線的長度已經達到了10米。為了保護雷達和天線,法國人幹脆在外面蓋了一個直徑11米的大罩子。
要知道絮弗倫級艦寬也不過15米,這個體型巨大的雷達罩直接超過了艦體的三分之二,也難怪會被别人稱之為“大頭”。而且絮弗倫級的雷達球因為體型過于巨大,甚至連旋轉都做不到。不過因為雷達天線足夠長,所以即使不旋轉,也能實現大範圍的雷達搜索,這一點與英國的45型驅逐艦倒是有很大區别。
強悍的性能
二戰時期,法國在納粹德國的鐵蹄下徹底淪陷。因此,其他老牌資本主義強國在二戰期間大力發展軍工業,而法國的戴高樂流亡政府隻能躲在英倫三島,呼籲法國人民奮起反抗。二戰結束之後,法國的軍事實力已經被英美甩下了一大截。
為了重振法國海軍,法國從1955年開工建設“克萊蒙梭”級航空母艦,等到克萊蒙梭級航母下水之後,卻沒有相應的護衛艦和驅逐艦組成航母編隊。沒有防空艦艇的掩護,航母直接就成了活靶子。
到了60年代,世界各國都研制出了最先進的反艦導彈,并且天空之上,也早已是渦輪噴氣飛機的時代。噴氣式飛機和反艦導彈能夠輕易突破傳統的防空火力網,給予敵軍艦隊以毀滅性的打擊。于是乎,後知後覺的法國人開始為大力發展自己的導彈護衛艦艇。
1962年克萊蒙梭号航母服役之後,法國也正式開工建造絮弗倫級防空驅逐艦。首艘絮弗倫級于1967年正式下水服役,而這艘驅逐艦下水之後,立刻得到了世界的廣泛關注。除了那吸引眼球的雷達罩之外,絮弗倫級的火力也同樣不容小觑。
在防空火力方面,絮弗倫級搭載了“馬祖卡”中遠程艦對空導彈,采用雙聯裝發射方式。馬祖卡防空導彈射高達到30公裡,最大射程為55公裡,導彈發射升空之後,最快速度能達到3馬赫左右,具有極高的導彈攔截率。除了防空方面,絮弗倫級驅逐艦還搭載了“馬拉弗恩”反潛系統,同時配備有大量反潛火箭。以防範來自水面下的威脅。
絮弗倫級是法國戰後的第一代護衛驅逐艦,不管是防空、反潛還是雷達方面,各項性能都比較均衡。雖然達不到當時的世界一流水準,但保衛自己的幾個航母戰鬥群卻是綽綽有餘了。不過當時法國身處北約框架之下,各種沖突基本都由美國出面。而且法國也沒有經曆馬島戰争那樣的大規模戰争,所以絮弗倫級服役之後,幾乎就沒有經曆過真正意義上的戰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