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浩楠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道 | 公衆号 QbitAI
格局穩固的車載地圖市場,來了一個新玩家。
剛剛,就在今年的數字生态大會上,騰訊發布了最新的車載導航産品騰訊智駕地圖。
不尋常是“智駕”二字,有意瞄準汽車智能化變革,尤其是核心的智能駕駛部分。
以前,車由人開,導航也給人看。
現在,有了智能駕駛,有了人車共導、人車共駕,關于車和出行的一切都在變。
而騰訊認為,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地圖。
為智能駕駛時代而生的地圖,需要同時滿足于自動駕駛汽車使用,和駕駛員使用的需求,成為二者之間最有效的人機交互界面。
地圖新勢力,新在哪?智駕地圖,本質不同是“三圖合一”,把普通導航地圖、高精地圖、ADAS地圖整合。
這一張圖,既要讓車上的人看懂,更要讓智能駕駛 “看懂”,完美貼合量産乘用車人車共駕的現狀。
也就是說,車輛處于智能駕駛、輔助駕駛和人工駕駛不同模式下,這張圖可以自動匹配當下場景所需要的地圖導航形态,跟随車輛駕駛模式無縫切換。
對于智能駕駛系統來說,什麼樣的地圖才算看得懂?
開啟智能駕駛過程中,普通導航地圖的路徑信息首先傳遞到智能駕駛系統,在傳感器數據之外給系統一個中長期的路線參考,然後再結合高精地圖給出的路線詳細信息,去控制汽車的行進路線。
這一套流程,涉及不同地圖信息的匹配、數據互通互認、人車交互等等方面,如果普通導航地圖和高精地圖兩者之間匹配不好,整個智能駕駛的體驗就會很糟糕。
騰訊認為,智能駕駛地圖區别于傳統車載導航的核心在三個層次:數據、引擎和界面。
首先是數據應用,是指将道路數據提供給智能駕駛算法,屬于自動駕駛域。
其次,引擎是指導航引擎,它同時服務于用戶在“人駕”時的信息娛樂域,和自動駕駛域的超視距信息。
最後,是和用戶直接進行交互的可視化3D導航界面。
所以高精地圖、ADAS地圖、标準導航地圖“三圖合一”在底層研發上,不是讓系統簡單地在幾種不同類型地圖間來回切換,而是從地圖的采集測繪、系統架構、功能協作方面的重新設計開發,優化不同功能的融合協作,使智能駕駛體驗更絲滑。
采集測繪,可以理解成把現實世界和虛拟的數字世界打通;系統架構,溝通智能駕駛軟件和地圖數據。
體驗層面,三合一智駕地圖,用UI把用戶和車、路相連接,打通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兩個核心。
從這個角度看,騰訊智駕地圖溝通數字世界和人,似乎還有“元宇宙”的概念呢。
車載導航,現狀不夠好嗎?騰訊的新,在于項目出發點,一開始就把滿足智能駕駛作為地圖産品的最重要使命。
而智能汽車需要的導航服務,以前的圖給不了嗎?
從導航這個功能角度來看,車載地圖其實經曆了三個不同的發展階段。
分别是2D平面地圖、電子導航地圖、以及高精地圖。
它們對應的,依次是電子電氣時代、移動互聯網時代,以及正在高速演進的智能時代。
2D平面地圖,也是第一代在車端使用的導航軟件。它需要将各城市的地圖數據下載至本地,路徑規劃通過本地芯片進行計算後得出結果,但是計算邏輯基本隻會考慮距離以及道路屬性。
第二代,也就是目前所廣泛使用的電子地圖導航。本地數據開始聯網,并且逐步引入大數據和雲計算。導航所考慮的問題越來越多,擁堵、距離、時間,都在其考量範圍之内。而随着地圖精度的提升,在通過岔道口時,導航還會彈出道路圖像和引導路線。
第三代,就是高精地圖。
高精地圖的絕對精度一般都會在亞米級,不僅有高精度的坐标,同時還有準确的道路形狀,并且每個車道的坡度、曲率、航向、高程,側傾的數據也都包含在内。
另外,每條車道和車道之間的車道線,是虛線,實線還是雙黃線、線的顔色、道路的隔離帶、甚至道路上的箭頭、文字的内容,所在位置都會有描述。
對于智能駕駛,傳感器是眼睛,高精地圖就是詳細攻略。
理論上看,高精地圖的絕對精度、語義信息應該足夠目前的智能駕駛系統使用,但很多時候的使用體驗并不好,為什麼?
一台車上幾套地圖,盡管用戶看來車内屏幕上似乎隻有一個,但是對于ADAS來說,需要到數據分别來自導航、高精地圖。
調用時需要來回切換,系統的架構、時延,不同功能模塊的溝通、融合,都會影響智能駕駛體驗…
所以智能汽車時代,需要不同于互聯網時代的新地圖。
這張圖,不僅要“導人”,也要“導車”。
在人車共導的狀态下,标準地圖、高精地圖、AR地圖就需要融合成“一張圖”,針對“導車”和“導人”不同狀态自由切換地圖模式。
導車時,導航信息、超視距的地圖信息和動态交通信息需要傳遞給自動駕駛域做這種實時路徑規劃,做出更好的智能駕駛體驗,所以從軟件的連接來說,地圖是自動駕駛域和信息娛樂域最主要的連接點
導人時,智駕地圖是自動駕駛域最佳的可視化呈現,直接供用戶觀察操作,這也是普通用戶對智駕地圖最直觀的感知。
讓智能駕駛的功能和用戶之間的距離足夠短,讓用戶更加安心更加了解智能駕駛在幹什麼。
這就好比在Windows來之前,電腦是極客的工具。而隻有帶圖形界面的交互系統誕生,才使得電腦進入了千千萬萬家庭。
騰訊入局地圖,怎麼看?首先是騰訊自身技術積累的必然選擇。
雖然To C導航地圖市場的感知有限,但在To B江湖裡,騰訊就是低調的王者。
比如美團、京東、滴滴、貨拉拉等,都是騰訊位置服務的合作夥伴。
沒錯,騰訊的冠軍,是在國内位置服務市場上的第一。
不過這項服務多面向B端,普通用戶對“騰訊”标簽感知不多。
形形色色的定位服務,無論是美團外賣、小程序、微信位置分享等等,實際上是把一個大的導航功能打散在不同産品中,有基礎定位、有PUI檢索、有導航路線規劃,甚至有導航引導。
千千萬萬設備的位置彙聚起來以後,騰訊就有了對整個路網的動态信息理解,車載地圖導航産品也就水到渠成。
另外,道路數據采集方面,騰訊目前擁有全國最大的基礎路網數據采集團隊和數據采集車輛,保證了地圖數據更新能力。
騰訊現在的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團隊也在大範圍地和政府交通部門開展深入合作,基于這種用戶脫敏之後的大數據推算,能夠獲得準确動态交通信息、動态路況信息。
騰訊智駕地圖,的确有備而來。
既然騰訊技術儲備如此豐富,卻為何選擇2021年入局車載導航?
還是那句話,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地圖。
以紙張為承載的地圖,服務了人類數千年,先是手繪,後有印刷品,更嚴謹精準,信息也更完善。
但紙質地圖更新周期以年,甚至是數年為單位,工業社會尚嫌太慢,開啟信息化進程後,越發不夠用。
于是互聯網誕生後,電子地圖迅速上位,這時地圖的承載是PC,車端的承載是車機。
接着,互聯網向移動端發展,地圖的載體從固定的PC也走向手機、穿戴設備。
但無論是電子地圖還是紙質地圖,始終有一點沒變過,那就是地圖信息的服務對象一直都是人。
紙質或是電子,其實一脈相承,沒有本質區别,隻是形式更精緻。
但是對于AI深度參與的智能駕駛汽車來說,這樣的地圖用起來并不順手。ADAS系統對地圖的要求,是精準、實時的數據。
所以智能汽車時代,地圖也有推陳出新的機會。
而騰訊預判汽車産業的巨大變化,就是汽車向超級終端演變,并且精準押注會長期存在的“人車共駕”的狀态,瞄準地圖導航這個鍊接用戶、系統的關鍵節點投入。
另外,汽車市場也在不斷發生重要變化。之前以預裝地圖為主的車載導航市場,在百度高德等免費地圖入局後,迅速引發了深刻的洗牌和重塑。
好比傳統巨頭諾基亞的确沒做錯什麼,但在安卓和iOS起跑的玩家反而做大,因為它們更貼合新技術、新需求。
而在“智駕地圖”這個新機遇裡,騰訊跟其他地圖玩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
随着騰訊入局,競争也會更激烈。對于已經穩固的車載地圖導航市場,騰訊智駕地圖是一個全新的變量。
池水再次活躍,新老玩家都必須拿出更好的産品和體驗服務用戶,這樣的競争會讓更多用戶受益。
所以,騰訊智駕地圖,可以歡迎,值得期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