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參加了一次學校組織的家長課堂,在課堂上,主持人問了家長一個問題:孩子沒考好,回到家你的第一句話是什麼?
當場随機采訪,大家說法不一,但基本上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是崇尚嚴管下面出高分的,回來聽說孩子沒考好,立刻一頓質問。
一類是相對比較開明,聽說孩子沒考好,會對孩子說:“沒關系,下次努力就行了。”
這兩種說法貌似都沒有不合适的,現實中的家長基本上就是這樣兩種态度。當然,在日益注重孩子精神層面教育的今天來說,從表面上看,第二類家長的說法似乎更讓人能夠接受一些。
聽了這些答案,主持人卻微笑着不置可否,片刻之後,主持人請了三位家長上台,一位扮演孩子,另外兩位分别扮演爸爸媽媽。“孩子”低着頭對着“媽媽”說:“媽,我這次沒考好。” “媽媽”說:“沒關系,沒考好下次再努力就行了!”
然後主持人問扮演孩子的家長:聽了“媽媽”這句話,你心裡有什麼感覺?
那位扮演孩子的家長說:“為什麼我聽了之後不覺得輕松,反而覺得比被罵一頓更加難受了呢?”
主持人環視一下下面的家長們,緩緩地說:
“爸爸媽媽們,知道問題的關鍵在哪兒了吧?如果你是孩子,聽到這句話,你會感覺比罵你一頓更讓你覺得難受,那是因為,在你為成績考差而難受的時候,你的父母在意的還是成績,而你的感受被忽略了!
如果是我,我會對孩子溫柔地這樣說:媽媽聽你這樣說,知道你心裡挺難過的,你需要媽媽幫你做些什麼呢?無論怎麼樣,媽媽愛你!你現在不要想這次考沒考好,隻問一下你自己,從這次考試你得到了什麼?”
首先,孩子沒考好自己也很難過,作為家長要讓孩子知道,在你的心目中最重要的是他,而不是考試。
其實,現實生活中,90%的父母無法正确面對孩子考試失利。
但是,不管你心裡在想什麼,請先别說出來。有一個小細節,不知道家長朋友們有沒有注意到,就是孩子要給你彙報成績時,如果他考的不好,他其實也很難過、很失落,他會用一種忐忑、渴望但又害怕看見你反應的眼神看着你。當然,也有孩子已經随時準備好了反擊的理由。
如果你的反應是:“啊!怎麼隻考了這點分?你們班第一名考了多少分,你是班上第幾名?”他就會有很多的理由來試圖給自己解釋。其實更多的時候,他不僅僅是為了跟你解釋,也是想用這些理由來安慰自己。
而如果你說的是“沒關系,下次考好就行了”的時候,看似是在輕描淡寫地安慰孩子,可是聽在孩子的耳朵裡,孩子心裡就會很難受,因為我們重視的第一要素是成績,而不是他這個人,我們忽略了他的感受。
當此時你要告訴孩子:你明白他的心情,知道他此刻心情很不好,你就和他産生了共情。你就會讓孩子知道,在你的心目中,固然很希望他能考好,但無論如何,他這個人永遠比考試都重要。此時此刻,你愛他,所以你更在意他的感受!
其次,保護好孩子對學習的信心。
給大家講了一個小故事:
兩位母親送自己的兒子去打籃球。訓練中,一個孩子投籃10次連進9個,一個孩子連投10次僅進1個。進了1個球的孩子的母親說:“寶貝,你太棒了,剛進的那球太漂亮了,将來你一定能打進NBA。”而進了9個球的孩子的母親則雙手叉腰:“你真讓我失望!那一個球為什麼沒有進?你怎麼就做不到十全十美呢?”若幹年後,那個當初隻進了1個球的孩子真的在NBA賽場上叱咤風雲,他就是喬丹。
看,家長的不同态度,會直接影響孩子對一個事物的感受。讓孩子對某一件事感興趣并不難,而是要讓孩子找到勝任感,沒有什麼比家長的鼓勵更有效。
所以,信心對于孩子來說,比成績好壞更加重要。有了信心,孩子也許不能保證一定能考好,但沒有信心,那他一定會考得不好!因為失去了信心,孩子就有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反正自己也學不好,努力也沒有用,索性就玩算了。
大家可以仔細觀察,但凡身邊考上好大學的孩子,都是憑着一股不服輸的勁頭和堅信自己肯下功夫就能成功的決心,從未聽說過哪個孩子無欲無求,最終卻考進了自己未曾預料到的好大學的案例。
所以,無論如何,我們一定要先肯定孩子的努力,然後鼓勵他。我們要比孩子看得開,學會引導孩子去看糟糕的成績以外的事情。
再次,等孩子情緒有所緩解,幫助孩子分析沒考好的原因,形成正确的歸因方式。
考試的成績隻是一個數字,而這個數字背後隐藏的信息,才是我們最需要去關注和分析的内容。這時候家長就要主動跟孩子一起分析失分的主要原因,比如大多數孩子失分可能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在考試中遇到的知識點剛好是薄弱環節。
有的孩子代數方面知識點薄弱,如果這方面考試内容較多,成績自然不理想。知識點薄弱,是因為功能練得不紮實,遇到稍有變化的題目就不會了。那麼這個時候就應該幫助孩子理出思路,正确引導孩子合理分配學習時間,短時間内多把精力傾向于知識點薄弱的環節,盡量做到不偏科。
2、心理狀态對孩子的考試成績也會産生影響。
考場上因為緊張或着急,會做的題目卻沒有做對,那麼家長就要幫助孩子進行強大的心理建設,我覺得最好的辦法就是平時養成好的作業習慣,把每一次作業當成考試一樣緊張的來對待,那麼遇到考試的時候,自然就會像寫作業那麼輕松了。
3、考試時間安排和順序安排不合理。
沒有先做自己會做的題目!有的孩子在做考題的時候,容易的題目做得很快,但遇到難一點的題,就把精力全部放到這道難題上了,導緻最後難題沒有攻克,後面容易的題由于時間太緊匆匆做完,結果容易出錯不說,還沒時間檢查前面的題目。
想起自己剛剛學會開車的時候,那時總覺得自己已經會開了,容易大意,結果有一天倒車的時候一下子撞到了電線杆上,驚了一身冷汗,繼而後怕:如果後面不是電線杆而是人,那現在是什麼狀态?從那開始,我就時刻提醒自己:開車一定要萬分小心!
跟上面開車一樣的道理,我倒覺得,有時候對于孩子來說,偶爾考差并不是壞事。如果能讓孩子意識到平時學習的狀态其實會直接影響到大考中的發揮,而不是總以為自己聰明、悟性高,就每次都能依靠突擊拿到高分,這也未嘗不是件好事。
但作為家長此時一定要冷靜,不能跟孩子一樣唉聲歎氣,一定抓住機會,懂得借力打力。因為孩子沒考好,心裡一定憋着一股勁,家長一定要抓住機會,讓孩子努力“奮鬥”一段時間,趁機糾正孩子不良的學習習慣,保持動力,燃起孩子内心學習的小火苗。
同時要告訴孩子:學習就像是一次長跑,剛開始可以緩緩地跑,保存實力,但必須要穩紮穩打,因為我們要為後面的沖刺做好鋪墊。等到中間就要勻速地跑,慢慢地提升速度,把速度拉起來後一定要把持住。到最後,就是勝利的沖刺了!
來源:小學語文教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