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我們隻說一個字“書”,就知道它大可能是用紙做成的一頁一頁的上面有字的長方體的物品。
“圖書館”這個詞放在面前,我們通過字面理解就會知道是裡面會有很多書的一個建築物。
通過思維的“概念化”,我們會迅速的理解、推斷出事物的大體概念,類似于“最小化可行性産品”MVP,也就是能将就用不用,去深究也能行事。
我們提到“圖書館”就會大體知道是個場所,裡面有很多書,至于中國有多少個圖書館、都有什麼陳設、什麼曆史這些基本不會去主動了解。
書 圖書館
用“思維”行事,等同于找到一種理解世界的快捷方式。而這個工具這麼好用,人們就會更趨向于使用它。
再比如,我們教孩子,會直接指着外面說:“這是一棵樹、那是一根草... ...”而全然不會去觀察他們的存在本身是什麼樣子。
所以當孩子們問:“為什麼樹和草都是綠色的?為什麼樹那麼高?而草那麼矮?”
通常我們會一怔,因為完全沒去考慮過、觀察過、了解過。
因為我們習慣了用“思維”用“概念化”去了解這個世界、構建自己的思維框架但卻少有好奇心去覺知事物本身就是個奇迹。
快捷方式
在思維模式中,我們可以快速的了解、操作,但不易精通,而覺知會讓我們更深層次的去理解事物本質。所以,我們高等動物的“思維”是一把雙刃劍,能讓我們更快但也更淺地行事,如果想要達到精通、成為專家則需要我們關閉快捷方式,而去用心體會、開啟好奇心去全然覺知。
稻盛和夫曾經抱着瓷器睡,甚至想要用手去感受熔爐裡的産品,就是為了感受産品的“需求”、産品的“呼喚”,終于,在他的精心研究、全然覺知的情況下“奇迹般”的以一己之力開發出了當時隻有世界頂尖公司科研團隊才能研究出來的世界頂尖瓷器産品,從而救活了企業。
抱着瓷器(抱歉隻能找到這個圖片o(╥﹏╥)o)
嫉妒縮小化的世界在現代社會中,環境極度的縮小,連地球都變成了地球村,我們的認知也被濃縮成名詞、概念、系統中。
絕大多數的人能了解身邊環境、事物的運轉模式,能在其中很好的生活,可想要成為卓越者還需要你去更深層次的了解、體會、覺知、覺察事物的本質、底層邏輯。
你覺得呢?
晚生後學以學愈愚
5 年持續輸出寫作;
10 年的外貿人;
30 歲的雙胎媽媽;
堅持不懈輸出倒逼輸入地上進女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