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設計(英文:Industrial Design 簡稱:ID設計),指以工學、美學、經濟學為基礎對工業産品進行設計。
工業設計又稱工業産品設計學,工業設計涉及到心理學,社會學,美學,人機工程學,機械構造,攝影,色彩學等。工業發展和勞動分工所帶來的工業設計,與其它藝術、生産活動、工藝制作等都有明顯不同,它是各種學科、技術和審美觀念的交叉産物。
工業設計的對象是批量生産的産品,區别于手工業時期單件制作的手工藝品。它要求必須将設計與制造、銷售與制造加以分離,實行嚴格的勞動分工,以适應于高效批量生産。這時,設計師便随之産生了。所以工業設計是現代化大生産的産物,研究的是現代工業産品,滿足現代社會的需求。
産品的實用性、美和環境是工業設計研究的主要内容。工業設計從一開始,就強調技術與藝術相結合,所以它是現代科學技術與現代文化藝術融合的産物。它不僅研究産品的形态美學問題,而且研究産品的實用性能和産品所引起的環境效應,使它們得到協調和統一,更好地發揮其效用。
工業設計的目的是滿足人們生理與心理雙方面的需求。工業産品是滿足手工藝時人們生産和生活的需要,無疑工業設計就是為現代的人服務的.它要滿足現代人們的要求。所以它首先要滿足人們的生理需要。一個杯子必須能用于喝水,一支鋼筆必須能用來寫字,一輛自行車必須能代步,一輛卡車必須能載物等等。工業設計的第一個目的,就是通過對産品的合理規劃,而使人們能更方便地使用它們,使其更好地發揮效力。在研究産品性能的基礎上,工業設計還通過合理的造型手段,使産品能夠具備富有時代精神,符合産品性能、與環境協調的産品形态,使人們得到美的享受。
工業設計是有組織的活動。在手工業時代,手工藝人們大多單槍匹馬,獨自作戰。而工業時代的生産,則不僅批量大,而且技術性強,而不可能由一個人單獨完成,為了把需求、設計、生産和銷售協同起來,就必須進行有組織的活動,發揮勞動分工所帶來的效率,更好地完成滿足社會需求的最高目标。
國際工業設計協會聯合會自1957年成立以來,加強了各國工業設計專家的交流,并組織研究人員給工業設計下過兩次定義。在1980年舉行的第十一次年會上公布的修定後的工業設計的定義為:“就批量生産的産品而言,憑借訓練、技術知識、經驗及視覺感受而賦予材料、結構、構造、形态、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裝飾以新的品質和資格,這叫做工業設計。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工業設計師應在上述工業産品的全部側面或其中幾個方面進行工作,而且,當需要工業設計師對包裝、宣傳、展示、市場開發等問題的解決付出自己的技術知識和經驗以及視覺評價能力時,也屬于工業設計的範疇。”
本公衆号目的在于分享更多信息與好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系我們删除。
《國品工業設計分享》緻力于工業設計與科技創新的知識分享,每天發布工業設計與科技創新知識精彩内容。希望每一篇文章都能幫助到你們,有所認識,有所成長~~~~~~
歡迎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