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發育遲緩長大後自愈

發育遲緩長大後自愈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5 18:53:39

揚子晚報/揚眼訊(記者 孔小平) 今晚,南京出品、南京拍攝、全片南京話的電影《寶貝兒》在大華大戲院舉行了首映禮,該片由侯孝賢監制,楊幂、郭京飛和李鴻其主演。負隅求生的劇情,使這部電影特别像是一部紀實紀錄片,講述的又是一個無解的死循環,看得人無比壓抑。導演劉傑現身表示,這部電影确實有些“反市場”,當自己實在想不出答案時,就把自己的困惑拍出來,不加工、不戲劇化,注重它的真實性,初衷還是希望生活更美好。

發育遲緩長大後自愈(關注被忽視的先天缺陷)1

負隅求生的劇情很像紀錄片

“我都活下來了,你的孩子一定也可以”

《寶貝兒》中,楊幂扮演一個因嚴重先天缺陷(身體多處器官存在畸形,包括無肛症、智力發育遲緩等)而被父母抛棄的棄兒江萌,她與年邁的養母相依為命,但政策規定成年後的江萌必須離開寄養家庭。

為了不讓養母流落養老院,江萌進城打工,在醫院遇到了與同病相憐的無肛女嬰,江萌意外發現,孩子的生父徐先生(郭京飛飾)意圖放棄治療,而江萌堅信這個嬰兒可以像她一樣活下來,于是與這個家庭發生了一系列故事。

對孩子的生父,江萌的訴求既簡單又振聾發聩:“我自己是先天缺陷兒,我都活下來了,你的孩子一定也可以!”

孩子該救還是不該救?江萌是對還是錯?這些涉及現實、倫理、人性的問題,都沒有标準答案,卻也因為沒有絕對的是非,才令人看了心生迷茫。

發育遲緩長大後自愈(關注被忽視的先天缺陷)2

緣起于導演朋友的真實故事

見證了腦癱兒家庭的無力選擇

劉傑透露,《寶貝兒》的劇情取材于自己朋友的故事。那是2009年,劉傑一個朋友即将為人父,興奮之中卻遭遇了晴天霹靂,醫生說,這個孩子是重度腦癱,醫生給朋友夫婦三天時間考慮“要還是不要”。在第三天的晚上,朋友給劉傑打電話,約他出去喝酒,朋友喝得一塌糊塗:“我知道我今後的日子就完全不一樣了,後半輩子就毀了,可是我還是決定把這個孩子生下來。”

後來,孩子的母親辭去了在世界500強的企業高管工作,在北京租了農家小院專門帶孩子,他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劉傑一路見證了這些。這是個非常現實的問題,誰遇到了,誰都要去選擇,而每個選擇都足以令人心力交瘁。

發育遲緩長大後自愈(關注被忽視的先天缺陷)3

每年新增出生100萬缺陷嬰兒

這是一個并不微小但被忽視的群體

《寶貝兒》中,劉傑将目光投向了一個并不微小卻一直被忽視的群體——“先天缺陷”人群。

“其實江萌的故事,離我們并不遙遠。”劉傑說,如果不是朋友的遭遇,他不知道會有這麼多的缺陷嬰兒。他開始了相關研究,去福利院、兒童醫院采訪,在網上查閱資料,而随着了解的深入,他就越發現問題的嚴重,據2012年衛生部數據統計,我國出生缺陷發生率在5.6%左右,每年新增出生缺陷數約100萬例,平均每半分鐘就有一個出生缺陷兒降生。另有國際研究顯示,出生缺陷兒中約有30%在五歲前死亡,40%為終身殘疾……

像影片中提到的“無肛症”,又名肛門閉鎖症,是一種先天性疾病,常發于新生兒,患兒的日常生活很痛苦,手術治療耗資巨大,且存在很大風險,還有可能落下後遺症。

就這樣,劉傑把這個“少人知曉”的問題拍了出來,當江萌這樣的角色成為叙事主體,觀衆得以從她的視角,窺見這個群體的生活一角——缺陷者與缺陷者為伍,棄兒的朋友也隻有棄兒。比如江萌推心置腹的朋友隻有菜市場的啞巴小軍(李鴻其 飾)。出生就被父母抛棄的孩子,這一生還會被各種對象抛棄,所以必須做好“随時被抛棄的準備”,因此小軍才會勸江萌不要救徐先生的孩子,原因就是:“如果小孩活下來,還不是和我們一樣嗎?”

發育遲緩長大後自愈(關注被忽視的先天缺陷)4

楊幂有望憑此片轉型

李鴻其郭京飛同樣可圈可點

《寶貝兒》被很多人看作楊幂轉型之作。為了這個角色,楊幂講南京話,素面朝天,并不惜扮醜。無論是身形背影,還是動作和對話,都非常契合片中江萌的人物特點,将一個犟和一根筋的18歲有天生缺陷的郊區女孩,演得相當到位了。

據導演表述,江萌這個角色的服裝是“從打工的小姑娘那兒拿來的,洗幹淨消毒後就給楊幂穿上了”。楊幂進組定妝時,為了呈現角色因消化系統疾病帶來的外貌特征,刻意化黑皮膚、畫上雀斑,曾有身旁的工作人員疑問說“是不是有點過了”,而楊幂本人對此卻毫不在意,阻止說“按導演要求的來”。

而被稱為“話劇王子”的郭京飛,在片中扮演的是孩子的父親徐先生。為了打磨一個崩潰絕望的父親形象,郭京飛進劇組時就真的三天三夜沒睡覺,直到真的憔悴下來,戲才成。最終郭京飛在警察局面對質問崩潰的場景,真實到讓人不忍看下去。

另外,《寶貝兒》中有一位全程無台詞的角色,就是李鴻其飾演的聾啞人小軍。或許《縫紉機樂隊》《解憂雜貨店》沒有讓你記住“李鴻其”這個名字,但《寶貝兒》中的小軍一定會。這位年紀輕輕的90後,如今已成為一顆冉冉升起的“文藝新星”,今年有三部作品入選國内外各種影展,除了即将上映的這部新作《寶貝兒》,還有畢贛導演的《地球最後的夜晚》和何蔚庭導演的《幸福城市》。

《寶貝兒》中小軍是聾啞人的設定,起先是劉傑導演不經意的一個決定,原因是李鴻其本身的台灣口音會與接地氣的南京方言有“違和”。這個看似随意的決定,卻成就了李鴻其在《寶貝兒》中的一次精彩表現。小軍這個角色對江萌的細微愛護、對平凡生活的向往和努力、面對警察質問時的惶恐與堅定,都被李鴻其那雙會說話的眼睛演活了。“你會不自覺地被他的眼神帶走”,這就是《寶貝兒》中李鴻其的魅力。

看似來自不同世界的三位主演,在《寶貝兒》中都毫無保留,組合出一個極具凝聚力的現實故事。“如果我不完美,是否還是你的寶貝”,紀實風格文藝片《寶貝兒》關注出生缺陷的“不完美生命”,為邊緣人群作出有力的發聲。

發育遲緩長大後自愈(關注被忽視的先天缺陷)5

《寶貝兒》是正宗的“南京造”

全片南京話聽起來很親切

記者了解到,《寶貝兒》由南京市文投集團作為聯合攝制方、文投旗下南京大華影視參與出品的。該片昨天上映了,看完全片會發現,這是一部極具南京地域特色的電影作品,全程在南京拍攝,可以看到南京人熟悉的仙林鼓樓醫院、八一醫院、第二拘留所、南京地鐵、楊柳村、衆彩市場等。而且片中演員們全部都講南京話,包括楊幂、郭京飛,他們都是在南京跟南京人現學的。另外南京本地的非職業演員言蘇榮、吳江、王燕君等也出演。

發育遲緩長大後自愈(關注被忽視的先天缺陷)6

【多說一句】

沒有答案的辯論更有意義

今年現實主義題材電影大爆,前有《我不是藥神》《找到你》,今天又上映了《寶貝兒》。看《寶貝兒》的劇情走向,就覺得這應該是一部很容易招觀衆哭的電影。但記者發現,當然淚點也多,但更多的是壓抑和思考,電影沒有用力煽情,也沒有預設立場說教,隻是如實呈現每個人的選擇,而不幫觀衆去做決斷。

電影結束時觀衆們都在疑惑地說“這就結束了?”因為電影并沒有給出答案。因為被卷入這場風暴的所有機構和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警察的職責是執法,不能放過偷走孩子的江萌,哪怕她的初衷是好的;福利機構的職責是收養無兒無女、喪失勞動能力、生活困難人群,因此他們必須帶走江萌半身不遂的養母,無法顧念她們十多年來有名無分的“寄養關系”。

劉傑坦承,他不知道該支持江萌還是徐先生,電影裡他也無意去回答,“一直以來,我都對沒有答案的問題更感興趣。當自己深入去調查去了解這個問題和這個群體的時候,我發現我也無法得出答案,有人會站在江萌一邊,也有人支持孩子父親。沒有答案的辯論更有意義。” 孔小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