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他”字的本意
林時九
二、“他”字的現代含義
【代詞】(本作“佗”。形聲。從人,“它”聲聲。本義:負擔)古代、近代泛指男女及一切事物,現代則用于稱代自己和對方以外的男性第三者〖he〗某以非他故。——《儀禮·士昏禮》。注:“彌親之辭。”他用剛日。——《儀禮·士虞禮記》又如:他家(他或她);他每(他們,他懑);他爹(他大。方言。孩子的爹);任指第三者。當沒有必要區分性别或性别不明時用“他”。如:他誰(猶言何人、誰);他适(指女子改嫁他人,改嫁)表示對稱,相當于“别的”、“其他的”,與“此”相對。又況于他物乎?——《呂氏春秋·貴生》。注:“猶異也。”我亦無他。——宋·歐陽修《歸田錄》他工輩。——宋·王谠《唐語林·雅量》此無他。——清·黃宗羲《原君》不在他人。——清·梁啟超《飲冰室合集·文集》又如:他山(别處的山);他心(别的打算;異心);他志(别的想法、企圖);他故意(别的理由、原因;别的事);他室(别室);他途(别的途徑。多指不正當的途徑);他處(别處);他腸(異心,惡意);他意(别的企圖;異心)虛指〖it〗。如:吃他一頓;打他個措手不及。
方去疾
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今天很多人都弄錯了
有多少詩詞名句、俗語典故以及成語,被我們用着用着就用錯了?随便舉個例子,比如有個成語叫“無奸不商”,本來明明是“無尖不商”,是一個褒義詞,形容賣米的商人量米時故意讓鬥裡的米冒尖,讓買米人受益。不知道為何流傳時,“尖”變成了奸詐了。
這種在流傳過程中,誤傳了一個字,讓大家理解錯的情況我們也尚且能接受。但杜甫的“此曲隻應天上有,人間能有幾回聞”,明明是諷刺朝中大臣逾越禮制,用皇帝才能用的樂制,如今卻常被人用來誇人彈得好、唱得好。不過也有不少網友表示,詩聖這個詩寫得太含蓄了,諷刺意思從字句上根本看不出來,用錯了也是能接受的,沒什麼不對。
好吧,這樣的解釋也算是說得過去。但本期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這句詩被用錯,則有些說不通了。這句詩就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提到這8個字,有多少人和曾經的我一樣,傻乎乎地以為是用石頭去打敗玉?要理解這8個字的真正意思,我們要先找到它的出處,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原詩,看看它到底是什麼意思:
《詩經·小雅·鶴鳴》鶴鳴于九臯,聲聞于野。魚潛在淵,或在于渚。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萚。他山之石,可以為錯。鶴鳴于九臯,聲聞于天。魚在于渚,或潛在淵。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很多人看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意思是得用另一方的事物,來打敗眼前令自己為難的事物。所以這裡的“他山之石”便成了一件利器,而“玉”則成了石頭要打敗的對象,石頭和玉是對立關系。但事實上,從一開始這句詩就不是這個意思。很多人經常用,也是用錯了的。
這是一首來自《詩經》中的經典四言詩,因為來自民間,所以對于作詩的背景,目前有不同的說法。但最為大家接受的一種解法是認為,詩人是希望君王能招各方賢才為朝堂所用。全詩可分為兩節,運用了大量的比興手法,兩節的意思相差不大。
樹東2021-12-0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