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重症監護病床上,17歲的小王既害怕又後悔。
半個月前小王因腹部劇痛、昏迷休克而被緊急送往當地醫院搶救,命懸一線。
更讓人吃驚的是,醫生搶救時從她身上抽出來的血液竟然全是粉紅色的。
原來17歲的小王,天天吃炸雞漢堡,長期大量高熱量、高糖的“垃圾飲食”,這些不良飲食習慣導緻小王血脂濃度“爆表”,并進一步出現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發重症胰腺炎這兩種急性嚴重并發症。
看過病的人都知道,抽血是最基本的一步,無論是發燒、感冒,都必須要抽血。
但你有沒有想過:為啥一生病總離不開抽血呢?
很多人到醫院做血常規檢查的時候不僅僅抽一管血那麼簡單,但是抽這麼多血液的具體原因你是否了解呢?
其實因為臨床不同的化驗需求對血液的要求也是不一樣,比如某些血液需要抗凝而某些血液則不用,因此就需要采用不一樣的抽血管。除此之外根據抽血項目的不同也需要采用不同的抽血機器進行分開抽血的操作,比如一般性血常規、肝腎功能或腫瘤指标等均需要獨立的一管血液才可以,因此在抽血的時候就需要多管血液且采用不同的抽血管就不足為奇了,并且醫院還會根據采血管的顔色進行區分化驗檢查。
抽血到底有什麼用又能查什麼病?首先,抽血可以輔助診斷腫瘤
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腫瘤科主任歐陽學農表示在腫瘤發生的時候人體的細胞、血液以及組織體液中的腫瘤标志物濃度會相應升高,比如肝癌或者生殖器腫瘤會導緻甲胎蛋白含量升高。所以說通過抽血檢查可以檢測出體内某些腫瘤标志物的值并為醫生的診斷确診提供參考數據。
然而,大家要注意的是,腫瘤标志物篩查隻能作為輔助診斷的指标之一,其篩查意義在于提示作用。如若碰到腫瘤标志物升高的情況下,應做進一步的檢查。但腫瘤标志物沒升高,人們也别掉以輕心,也應定期做好其餘檢查。
其次,抽血可以查出過敏患者的過敏源
食物、藥物以及花粉等過敏會引發變态性過敏反應,以皮膚紅疹、呼吸急促或者血壓驟升等為主要臨床表現,臨床可以通過抽血檢查出過敏患者體内的過敏源,并且可以輔佐醫生為患者采取對症性的脫敏治療措施。
最後,抽血有助于早發現心血管疾病
經常吸煙喝酒、壓力大、工作勞累、心腦血管病史等患者均要小心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因此臨床建議這些人都要定期做下抽血檢查。通常抽血檢查可以判斷血脂血糖以及血流變化等重要信息,如果必要還需要進一步做下心肌酶譜等檢查,旨在幫助患者發現早期心腦血管疾病并預防腦梗、心梗的出現。
檢查出的血液最後都何去何從?很多人抽完血之後除了關心檢查結果以外也會好奇抽取的血液到底去了哪兒?實際上護士在為患者抽血之後,相關人員會收集血液标本并送往醫院的檢驗科。
大部分血液标本用于檢測而剩餘部分血液會被醫生暫時保存起來,對于檢查結果有異議的患者可以利用保存的血液進行複查。
實際上一切病人的檢驗用血都被默認為潛在污染源。簡單來說,從你抽血開始,整個檢查過程,再到檢查完成,你的血液都被認為是疾病污染源,如無必要其實沒有人願意多碰一下。
曾經聽過一個同行的評價:在檢驗科眼裡,病人的血液比屎尿便髒多了,也更危險,因為血液可以傳播的疾病遠遠多餘排洩物。
所以,對于比屎尿還髒的東西,做完檢查第一時間存放在廢血冰箱,以便複查或者糾紛時作為證據,存放期過了之後,專人專車拉去醫用垃圾處理廠集中處理。
參考資料:
[1]抽血檢查到底能确診哪些病,醫藥與保健期刊,作者:吳志;張文明.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