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開學的9月,一位學生倒在一堆打印好的材料中,團委一位負責的同學撲上去拼命搖醒:“同學,你醒醒啊。”
他虛弱地微睜雙目,顫抖的右手努力去撿散落的紙張,吃力地說:“這,這是我的暑期實踐報告結項材料,有實踐日志、心得體會總結、調研問卷、分析報告、照片、視頻、宣傳畫冊以及承諾書,還有提交的優秀團隊申報表、優秀實踐成果申報表、先進個人申報表......請,請一定代我轉交組織。”說完又陷入昏迷。
團委負責同學含淚晃着他的身子:“同學,同學,你醒醒,快醒醒,組織還...還有要求,還要交電子版......”
1
“變味”的社會實踐還有意義麼?
伴随着暑假的到來,各大高校也開始了一年一度的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當然各種“短期支教無用”、“社會實踐求蓋章”、“代寫實踐調研報告”等各種消息也開始甚嚣塵上。可如今,“變味”的大學生社會實踐真的有意義嗎?
有的團隊選擇旅遊景點進行社會實踐,拿着學校給的經費,變相成為公費旅行,這個“所謂實踐”實際就是去玩,然後順便“實踐”。扛着實踐團大旗,穿着統一的隊服,然而最後卻隻是拍幾張合影然後回家。
有的團隊報着實踐類型各式各樣的“院級團隊”、“個人返鄉實踐”,直接就不去實地社會實踐,卻在臨開學之際,讓家長找人随便幫忙“開個證明蓋個章”,從網上複制粘貼一份調研報告,随便修改一下敷衍應付結項。
2
宣傳報道的狂轟濫炸
“老師您好,今年暑假,我們XX學校幾個大學生将赴外地進行社會實踐,能否為我們報道一下? ”每到暑假,不少陌生大學生會給報社媒體打來電話,希望通過報道擴大活動的宣傳效果。不少大學生使出渾身解數,動用一切社會關系“掃蕩”媒體,更有甚者,還未開始實踐,就已預定好媒體,希望對該社會實踐活動予以關注和報道。
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為何如此鐘情于媒體?請看江蘇某高校的暑期實踐方案↓↓
每年暑假,每所大學都有幾十支、甚至上百支社會實踐隊伍,幾乎每一隊都有專門負責宣傳的媒體聯絡員。有人專門負責寫稿,有人負責拍照攝影,有人則負責找媒體。隊員們動用一切社會關系,找父母或找老師幫忙聯系報社記者,希望能發稿。
不少學生坦言,主要是因為在評比“暑期社會實踐先進個人和優秀團隊”時,如果有媒體報道可以“加分”。
如果獲得市級、校級優秀團隊或者優秀實踐成果,還能獲得一定的獎勵和補貼,報銷部分費用。
除了經濟獎勵外,社會實踐得獎可以在綜合素質評定上加分,對今後評比三好、優秀幹部、獎學金、就業等方面會有一定幫助。
3
重點不在于實踐,而在于社會
以前有一位能力很強的女同學帶領的實踐團隊,去調查她家鄉的工廠污水排放問題。甚至還聯系了環保相關媒體(挺有名氣的一媒體,導師聯系的)以及鳳凰網、人民日報等等平台要發稿,那人家能讓她調查嗎?
企業一頓好堵,把我那女同學堵的不行,氣得來向我傾訴,說實踐進度為此拖了好幾天。最後還是找關系聯系了企業,說隻參觀不外傳,才給她們進了大門,還被别人兇了一頓。
實踐遇到這樣的事情,确實不得已。可是選題之初就沒有考慮到嗎?地方企業污染,地方管理者會不知道?知道為什麼還不處理?背後牽扯的利益鍊是你一個大學生(或者一小撮大學生)就能觸碰到的?
想都别想。社會實踐也要考慮曆史發展的進程啊(手動滑稽)。最後隻能不了了之,權當是踏入新領域參觀,然後草草結束自己的實踐報告。幾個媒體期待搞個大新聞,也沒能成功。企業的聯系人,還氣得不輕。
小時候以為自己心懷正義,以為能靠自己的執着和努力颠覆些什麼,可是真正接觸到社會的邏輯才發現,自己不過是一個小火星,連火苗都算不上,還沒來得及亮起來,就被人踩滅了。
為什麼說是添亂?因為你想做的,本就很少能做到。最後你所做的,隻不過是讓所有人白忙活一番,然後無功而返罷了。
比如我曾參加的一個探究傳統手工藝傳承新出路的實踐,從準備到結束,戰線之長甚至超過了在校内辦一場大型活動。
目标定的很美好,給傳統手工藝尋找更多傳承的機緣和渠道。也聯系了很多手工藝人,約談了不少相關機構,走訪了很多博物館,最後卻發現,這些問題存在于政府政策、利益、價值觀等等很多很多的方面,不是拓寬渠道能解決的。
有什麼辦法呢?隻能在宣傳稿裡寫上,“傳統手工藝的傳承和保護,還在路上。”
對,還在路上,永遠在路上。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設立的初衷絕對無可厚非,青年服務國家,乃是通過這樣的一個途徑讓大部分在學校的青年學子體驗社會、感知國情,在實踐中曆練,在實踐中成才,增長在學校無法體驗到的見識,但全社會依舊有很多功課需要補上,現在的社會實踐,重點不在于實踐,而在于社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