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山西制造轉型發展

山西制造轉型發展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3 17:49:52

山西制造轉型發展(多措并舉挺起山西制造)1

開放條件下優化制造業發展環境調查·山西篇 本報記者 王彩娜 段樹軍張一鳴 曹英 張琴琴

近年來,“山西制造”精彩不斷,昔日的煤炭大省加速向制造強省挺進,制造業引領全省工業增長态勢明顯。但在全國新一輪經濟大潮中,“山西制造”總體産業發展水平偏低,依然是個“吃力的追趕者”,轉型跨越難關重重。如何優化制造業發展環境,是三晉大地亟待求解的共同課題。

主動選擇:推進煤炭和制造業結構反轉

海棠洗衣機、春筍彩電、塞北箭汽車、環球自行車、太行縫紉機、華傑電子表……作為老工業基地之一,“山西制造”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也曾跻身潮頭,但這些家喻戶曉的老品牌早已相繼偃旗息鼓。

在山西人看來,“遍地黑金的山西,之所以出現過山車式的跌落,緣于深陷‘資源優勢陷阱’。”

太原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魏建庭在接受記者記者采訪時表示,過去山西所有的産業結構幾乎都以煤炭行業為中心來布局服務,煤炭黃金十年,無心轉型,跳水成常态後,無力轉型,導緻山西其他經濟部門的基礎十分薄弱,尤其是制造業發展更是乏善可陳。

總體來看,山西制造業産業層次總體偏低,資源加工型、傳統産業占較大比重;關鍵核心技術與高端裝備對外依存度高、自主創新能力相對較弱,研發投入相對偏低;制造企業融資渠道較窄且單一,融資成本較高;引才留才難,高端人才不足;産業集聚水平偏低,上下遊企業供應鍊無法有序對接,專業化協作發展的配套能力不足等問題突出。

面對現實,山西主動選擇強化産業轉型指揮棒,優先發展先進制造業,推進煤炭和制造業結構反轉,擺脫嚴重依賴煤炭的困局,“到2022年,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由12%提高到15%,煤炭産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由15%下降到11%”。

山西省工信廳投資處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兩年來,山西省制造業結構性反轉成效明顯。2018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中,采礦業增加值下降0.2%,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2%,制造業對全省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76.4%。

一個紅色的“小家夥”,無需軌道也能自由“行走”,精準搬起貨物、轉身、放平,然後運送到指定地點碼放整齊,這個能幹的“小家夥”是山西東傑智能物流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傑智能”)開發的叉車式AGV機器人。

430噸重,22米高的“大家夥”,一錘下去,就有200噸的重量,将海工設備的樁基像根根定海神針一樣,打入近百米的深海,這個“大家夥”是山西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重集團”)研制的國内首台超大型液壓打樁錘,打破了國外同類産品的長期壟斷。

“優先發展制造業,在創新驅動發展上邁出更大步伐。”2019年1月,山西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繼續組織實施制造業振興升級專項行動,改造提升一批傳統制造業,做大做強一批支柱性制造業,培育一批高成長性制造業。

铿锵鼓點再傳希望之音,但漫長且多艱的轉型之路,并不好走。

步履艱難:尴尬的山西苦尋定位

尴尬的山西,一直在苦苦尋找定位。

“山西,不東不西,不是東西。”在調研走訪過程中,記者發現,這句自嘲的話一直挂在山西人的嘴邊,苦澀與無奈流露而出。與山西在整個中國經濟版圖中逐漸邊緣化相對應的是,山西城市經濟體系相對封閉,内部産業更新緩慢。

受“一煤獨大”的産業結構影響,相關負責人坦言,山西制造業從行業總量到具體産品、生産企業,規模都相對偏小,抵禦風險的能力較差,在行業内缺乏話語權,再加上尚未形成規模化的新興制造業,承接産業轉移的配套能力有限,制造業發展總體水平偏低。

在熱火朝天的“人才大戰”中,山西聲量不強,成了制造企業“吐槽”的重點對象。由于城市吸引力不強,制造業行業收入較低,老國有企業分配缺乏活力等原因,山西省吸納人才困難,産業工人、科技研發人才等流失嚴重,許多關鍵崗位人才匮乏。

(上接1版)

無人才,何來創新?山西是科技創新資源相對匮乏的省份,自主創新的基礎、投入、轉化、産出能力均處在末尾。包括太原工具廠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太原工具廠”)等在内的山西老牌制造企業,“家底”陳舊更是不争的事實。

始建于1958年的太原工具廠,雖然從“六五”以來,技術裝備已經連續四次技改,但太原工具廠相關負責人坦言,與國内外實力較強的同行相比,技改在質和量方面都存在相當大的差距。

太原工具廠相關負責人透露,企業技改項目财政資金目前已經到位,但與項目配套的技改資金還有一部分缺口。“從2017年五六月份開始,就積極向多家銀行金融機構申請貸款,遲遲未予落實。”

東傑智能等民營企業更是頭疼,“融資渠道較窄,且手續繁瑣成本較高,抵押登記難以辦理。”

“過于嚴格的信貸擔保抵押要求和風險管控制度,限制甚至剝奪了企業依靠創新投資和創新投入來實現轉型升級的機會。”在大同市金融辦相關負責人看來,現已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難以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因為企業可有效質押的資産已全部陷在銀行裡了,想幫助企業再融資很難。”

“大同市制造業投資氛圍不強。”大同市發改委總工程師韓偉表示,大同市制造業的利潤基本不足10%,“習慣于炒地皮賺快錢的煤老闆看不上”。

勞動密集型生産制造企業--山西美原齒科器械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山西美原”)進入規模化發展後,“人力成本增加,導緻比其他行業的利潤率更低,生存難度更大。”

自2017年以來,山西緻力于打造“六最”營商環境,營商環境得到極大改善,“但從招商政策來看,吸引力還不夠強,組合優勢不夠明顯。”太原市商務局總經濟師王之峰說。

高層次人才明顯不足;自主創新能力較弱;稅費負擔超出承受能力;制造業與科技創新融合出現諸多障礙;金融和制造業融合模式尚未形成;産業隊伍素質普遍不高且不穩定;産品技術含量偏低,趨同化現象普遍;環保成本在不斷上升……在向制造業強省邁進的過程中,競争力弱、利潤不高的山西制造業,還有諸多的挑戰需要應對,亟須尋找新的動能來爬坡過坎,探尋适合自己的突圍之路。

欲突重圍:持續加碼降本增效

為沖出重圍,山西須使出渾身解數。

生産制造業服務化生根發芽。太原鍋爐集團從鍋爐的生産商向煤的清潔高效燃燒集成體系解決方案提供商轉變,開展個性化産品設計,發展遠程咨詢、專業維修等新型服務業态。

太原鍋爐集團副總經理趙旭國表示,“在環保政策不斷趨嚴、鍋爐市場需求急劇下滑的态勢下,2018年,太原鍋爐集團各項經濟指标創曆史最好水平,全年訂貨額18.4億元。”

為強化人才基礎支撐,山西省人社廳專業技術人員管理處的李昕建議,在制造業重點領域大力引進高端人才、急需緊缺人才以及創新團隊,完善人才雙向流動機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探索“訂單式”人才聯合培養機制,加快高技能技術人才培養,促進産教融合,建設一支門類齊全、技藝精湛的高素質技能人才隊伍。

探索已經展開,如太原工具廠與中北大學進行“産學研”合作,設立了“中北大學與太原工具廠工具裝備研究生培養基地”及“校外教學實習基地”,初步實現了強強聯手、校企聯手的戰略布局。

通過與清華大學嶽光溪院士團隊攜手共進,太原鍋爐集團引領中國的循環流化床鍋爐技術走過了從“定态設計”到“留态重構”再到“流态二次重構”三個階段,實現了爐内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的超低排放。趙旭國建議,“支持企業主導或參與制定國家标準、地方标準或企業标準,鼓勵企業不斷提升産品質量與品牌。”

太原工具廠希望,地方行業協會協調建立企業聯系互動機制,鼓勵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選用本地産品,擴大合作範圍,實現互通共赢。

太重集團相關負責人建議,在制定錯峰生産實施方案過程中,按照環保設施和排放的具體情況,做到“一廠一策”,不搞“一刀切”,有效釋放産能。

“人力成本大幅提升後,企業經營會非常困難,投資動力和創新研發能力也會受到抑制,不排除裁員的可能性。”山西美原齒科建議,針對制造業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不同形态,要實現差異性的減稅策略。比如,面對創新研發投入強度高的高端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要深化和擴大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的執行力度和覆蓋範圍。

山西省表示,2019年,減稅降費力度要大于去年,把能減的都減下來,能降的都降下來,讓企業輕裝上陣。要切實強化金融服務,讓企業感受到融資環境在改善、融資成本在下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