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得自君之出矣
(唐)張九齡
自君之出矣,不複理殘機。
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
一輪殘月,勾起了張九齡不盡相思之意,那個皎皎秋夜,風中有着葉落的離愁,蕭索的風鼓起了他的白色衣袖,月華下仿佛是一隻素色的蝶,在秋日的凄涼中氣數已盡,掙紮得悲哀。清輝如洗,卻是寂寞的毒,入了眼便連心口都涼透,他仰起頭,這晚的月色是那麼清亮,如同他記憶中的那夜,終其一生,都再難忘記。
他又吟起了那首樂府舊題《自君之出矣》:自君之出矣,明鏡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窮已時。
原來這詩竟是這樣的意思,自從他走後,日日相思日日淚,再無心去對鏡簪花,打扮梳妝,縱是形容枯槁又有什麼關系,好花無人來嗅,好景無人同賞,隻剩那相思如水,長流無極,夜夜嗚咽,令人肝腸斷絕,感傷悲泣。
這樣的詩讀在嘴裡,一字一字都是酸澀,如同青梅在黃連水中沉浸經年,唯餘一個形,内裡早是綿軟的一團,沾一點便連心都是苦的,原來相思是這樣難耐的感覺。他憶起初見她時,正是在這樣的一個夜裡,清冷的月光下姗姗而來的窈窕女子,卻有着無比溫雅清潤的神情,讓他想起秋日裡冷冽的溪水,幹淨得如同水晶。她淺淺地笑着,如同昆明池中所有的白荷一起綻放,漫天漫地。她素衣楚楚的身影仿佛一道光華落在塵世之中,純淨而完美,把天際圓月都比下了幾分。
可是月華依舊,人已杳然,他又吟起那首詩:自君之出矣,不複理殘機。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
那是月圓人不圓的悲哀,你走之時,正是月滿如盤,如今卻剩得一抹銀色,挂在天邊,清輝不在,殘形如絲弦彎成,曲曲折折都是離人傷音。我亦是舊容不在,伴着那天際滿月,一日一日地枯淡下去,終至形容憔悴,不可再看,隻因思念使然。
我隻道張九齡是雅正沖淡的男子,不喜浮華雕飾,心懷天下,下筆亦是才略豪情非凡,史上留下的是赫赫良相之名,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谏,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輔助玄宗造就“開元之治”的神話。
一個男子,若能在政事上取得這樣的成就,已為千萬人所羨了,可他在萬丈的光芒之後,竟也有這樣不為人知的傷。命運果然是公平的,哪裡可求得兩全之法,不負蒼生不負卿。
那女子或是鄰家的青梅竹馬,折花藤架下,一眼之間便是情衷,又或是遊學偶遇,俏生生待于水邊: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她便是這樣走入他年少的夢中,從此再不能忘。
張九齡是素樸而含蓄的,他不會寫“遺恨幾時休,心抵秋蓮苦""弦語憶相逢,知有相逢否”那樣哀豔的句子,他隻是說: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
那女子定是如月般吧,玲珑清明,丁丁零零織成月光下的詩篇,是梨花月色,是鳳箫鶴夢,是月中生出的精魂,在每一個靜穆的夜裡,踏夜風輕雲人夢來,絢麗了他的每一夢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