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抗旱優先保生活用水

抗旱優先保生活用水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5 20:23:46

長江流域大部持續高溫少雨;洞庭湖、鄱陽湖水位創有實測記錄以來同期最低……一段時間以來,長江流域的旱情牽動着全國人民的心。豐水區為何會發生氣象幹旱?如何保障旱區的供水安全?農田灌溉是否有保證?當前仍處于汛期,如何統籌做好抗旱與防汛?

抗旱優先保生活用水(抗旱減災保障供水與農田灌溉)1

8月23日,在江西省撫州市金溪縣琉璃鄉澳塘村電力排灌站,當地黨員幹部察看電力排灌設施運行狀況,保障周邊稻田灌溉用水。 新華社發

豐水區為何會發生氣象幹旱?

21日,記者在飛機上看到江西境内河道水面萎縮,出現了大面積的河床裸露,作為長江流域的重要省份之一,高溫、幹旱成了近期的代名詞。

而在當天,江西省多地繼續發布幹旱橙色預警。綜合氣象幹旱指數監測,江西多地仍出現中度以上幹旱,部分重旱到特旱。

此前,江西省水利廳廳長王純在水利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江西自6月下旬以來,持續晴熱少雨,全省平均降雨量僅155毫米,較同期均值偏少5成,排曆史同期倒數第3位,蒸發量較同期降雨量偏多近6成。江河湖庫水位持續走低,10河10站出現曆史新低水位,鄱陽湖星子站于8月6日退至11.99米,為1951年有記錄以來最早進入枯水期的年份。

遭受幹旱的不僅僅是江西。

記者從當天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7月以來,長江流域大部持續高溫少雨,降雨量較常年同期偏少4.5成;長江及洞庭湖、鄱陽湖水系來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2~8成。據國家衛星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鄱陽湖、洞庭湖1個月縮水近70%。

水利部副部長劉偉平表示,目前,長江流域旱情發展迅速,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6省(市)耕地受旱面積1232萬畝,83萬人、16萬頭大牲畜因旱供水受到影響,長江流域發生了1961年以來最嚴重的氣象幹旱。

一向豐水的長江流域為何會在汛期發生氣象幹旱?

對于今年長江流域幹旱的成因,水利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劉志雨表示,長江流域大部分地域位于我國南方,水資源相對比較豐沛,降雨主要集中在汛期4—9月。通常情況下,7—8月長江上遊位于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以下簡稱“副高”)西側,為多雨區;而長江中下遊受副高控制不利于降雨,易發生夏伏旱,例如2013年、2019年都發生過嚴重的夏伏旱。

“在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受持續拉尼娜事件影響,今年7月以來,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面積偏大、強度偏強,位置偏西偏北,受副高下沉氣流控制,長江全流域持續高溫少雨,流域内主要河湖來水明顯偏少,水位顯著偏低,出現了多年同期少見的幹旱形勢。”劉志雨說。

預計,8月底前,長江流域降水、來水總體仍将偏少,展望9月份中下遊大部地區降水來水仍可能繼續偏少,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幹旱情勢可能進一步發展,長江上遊水庫群蓄水形勢嚴峻。

如何保障旱區的供水安全?

高溫幹旱天氣仍在持續,這會影響長江流域的飲水安全嗎?

“為了有效應對目前長江流域嚴重的旱情,水利部決定實施‘長江流域水庫群抗旱保供水聯合調度專項行動’,旱區範圍内群衆飲水安全正是此次供水保障的主要對象之一。”劉偉平說。

據介紹,為遏制長江中下遊幹流水位快速下降趨勢,确保沿線灌區和城鎮取水,自8月16日12時起,水利部調度以三峽水庫為核心的長江上遊梯級水庫群、洞庭湖湘資沅澧“四水”水庫群、鄱陽湖贛撫信饒修“五河”水庫群加大出庫流量為下遊補水,計劃補水14.8億立方米。

據初步測算16日至21日期間,長江上遊水庫群将向下遊補水8.3億立方米,其中三峽水庫向長江中下遊補水4.8億立方米,金沙江烏東德、白鶴灘、溪洛渡、向家壩水庫接續向三峽水庫補水3.5億立方米。通過補水調度,可使長江中下遊沙市、城陵矶、漢口、湖口站較不補水情況下擡高0.4—0.1米。

長江委副主任吳道喜介紹說,納入今年長江流域聯合調度範圍的控制性水庫一共有51座,其中長江上遊包括三峽水庫在内共27座,長江中遊包括丹江口水庫在内共24座。通過水庫群聯合調度,實現流域上下遊統籌、左右岸協調、幹支流兼顧,保障流域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充分發揮水庫群綜合效益,為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提供水安全保障。

據介紹,8月份以來,水利部門已調度長江流域控制性水庫群向中下遊地區補水53億立方米。

水利工程是防汛抗旱的‘利器’和‘重器’,科學精準調度水利工程是抗旱的有效手段,也是抗旱的關鍵措施。”劉偉平說。

農田灌溉是否有保證?

“這次旱情對農村供水和農田灌溉确實帶來了很大的影響。面對嚴重旱情,水利部向長江流域有關省份發出了緊急通知,部署各地強化責任落實,全力保障農村群衆飲水安全,有效保障農作物的灌溉用水。”水利部農水水電司司長陳明忠表示。

結合“長江流域水庫群抗旱保供水聯合調度專項行動”,水利部組織湖北、湖南、江西、安徽4省1983處大中型灌區逐一編制取水計劃,做好與長江幹流、洞庭湖“四水”、鄱陽湖“五河”來水情況的有效銜接,科學調度閘門、泵站等設施,搶抓時機,及時開閘引水、開機提水,保障農作物生長關鍵期用水需求。

“目前,大中型灌區的灌溉水源和城鄉供水是有保障的,受旱耕地主要是分布在灌區末端和沒有灌溉設施的‘望天田’。”劉偉平說。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水利工程也在抗旱保供水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8月17日下午,重慶市長壽區石堰鎮普子村蔬菜基地的負責人戴茂德正忙着鋪設塑料水管、安裝抽水機,為夜裡抽上灌溉水做積極的準備。

“眼下旱情正緊,每天從桃花河裡抽水用于蔬菜基地灌溉,這一季收成總算保住了。”戴茂德是石堰鎮的蔬菜種植大戶,承包了80多畝地種植茄子、豇豆、絲瓜等蔬菜。

戴茂德介紹,往年夏天出現短暫幹旱,他們基地沒有足夠的水源進行灌溉,完全是看天吃飯,現在水利部門從龍溪河向桃花溪調水,他再也不會因為蔬菜基地沒水進行灌溉而煩惱了。

戴茂德口中的龍溪河向桃花溪調水,得益于三峽後續項目龍溪河桃花溪水系連通工程的成功建成。該工程總投資3.1億元,是以保障桃花溪生态基流來改善和修複桃花溪河道水生态系統,也是促進桃花溪流域經濟社會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生态補水工程。該工程取水口位于龍溪河六劍灘電站庫區,出水口位于桃花溪範家橋水庫大壩下遊,工程全長8061.91米,引水建築包括明渠、無壓隧洞、渡槽及箱涵。

自7月以來,重慶市長壽區利用剛建成通水的三峽後續項目龍溪河桃花溪水系連通工程,從龍溪河向桃花溪調水4次,補水33天,共330萬立方米,惠及桃花溪沿岸群衆42萬人,覆蓋沿線農作物1.2萬畝。

“經過積極應對,6省(市)2500多處大中型灌區已灌溉農田1億多畝,基本保障農作物時令灌溉用水需求,有效控制農作物受災面積,為全面奪取秋糧豐收奠定了堅實的水利基礎。”陳明忠說。

當前仍處于汛期,如何統籌做好抗旱與防汛?

據預測,長江流域8月份降雨仍可能偏少,旱情可能持續或進一步發展。當前仍處于汛期,抗旱與防汛要統籌兼顧。

水利部水旱災害防禦司督察專員顧斌傑表示,下一步,水利部立足抗長旱、抗大旱,按照“預”字當先、“實”字托底的總要求,繼續以“确保旱區群衆飲水安全、保障大牲畜飲水、保障秋糧作物灌溉用水”為目标,精準範圍、精準對象、精準措施,編制保供水、保秋糧生産用水兜底方案。

顧斌傑表示要正确處理上下遊、左右岸、當前與未來一段時間用水、生活與生産用水的關系,保障群衆飲水安全、大牲畜飲水和秋糧作物灌溉用水需求;同時精準調度水利工程。立足後期持續無有效降雨的最不利情況,制定流域、區域水工程調度計劃,并精準實施。精細做好水庫群調度與取用水戶銜接,精打細算用好每一方水,千方百計滿足群衆飲水和秋糧作物灌溉用水需求。

“還要加快抗旱應急水源工程建設。根據各地實際情況,盡快實施庫庫連通、庫廠連通等工程,提高當地水資源利用率。有條件的地區,加快實施原水互濟、清水互補工程和跨縣區調水工程。山丘區要截潛流、引溪流,充分挖掘現有水源潛力。”顧斌傑說。

在做好抗旱工作的同時,還要時刻繃緊防汛這根弦,克服麻痹思想松懈心理,嚴防旱澇急轉。“我們将始終保持防汛關鍵期的精神狀态和工作機制,密切監視雨情、水情、台風,加強24小時值班值守和會商研判部署,滾動預測預報,及時發布江河洪水和山洪災害預警,科學調度水工程有效防禦江河洪水,突出抓好中小水庫和淤地壩安全度汛、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災害防禦等重點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衆生命财産安全。”顧斌傑說。


原文刊登于2022年8月25日《 人民政協報 》 第5版生态周刊

記者:王菡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