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灘有狗頭金嗎?作者: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馮瑛冰 任會斌,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戈壁灘有狗頭金嗎?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作者: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馮瑛冰 任會斌
↑庫布其沙漠七星湖 連振攝/本刊
◇從遼甯盤錦、江蘇蘇州引種的螃蟹在庫布其沙漠濕地安了家,并因為水質純淨品質好受到市場歡迎
◇生态産業化,沙漠資源化,既帶動沙漠增綠、經濟發展,又讓庫布其人認識到生态的價值,真正體會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展開中國地圖,一條長近400公裡、寬5~65公裡的大沙帶,自西向東橫亘在陰山南麓、鄂爾多斯高原北緣,就像一根金色的弓弦,将滔滔黃河拉出一個大大的“幾”字彎。這就是庫布其沙漠——我國第七大沙漠。
庫布其沙漠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杭錦旗、達拉特旗、準格爾旗等5個旗區境内。過去,沙漠裡植被稀少,風沙肆虐,“地不打糧畜無草,做飯取暖沒柴燒”,當地百姓生活窮苦,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受困。
南鎖、北堵、中切割。經過近70年治理,桀骜不馴的庫布其沉靜下來,片片不毛之地煥發出勃勃生機。黨的十八大以來,沙區幹部群衆踐行生态文明思想,貫徹生态優先、綠色發展要求,從單純治沙轉為治用結合,因地制宜發展綠色産業,昔日的不毛之地正變成綠色發展的“金山銀山”。
沙海中奏響田園牧歌
杭錦旗巴音溫都爾嘎查位于庫布其沙漠北部。2014年以來,水利部門統籌防淩和荒漠治理,每年在黃河淩汛期向庫布其北部的窪地分淩引水,至今已在沙漠中形成近60平方公裡的濕地。登高遠眺,波光粼粼的水面宛如一面面鏡子,鑲嵌在座座金色的沙丘之間。
令人吃驚的是,濕地裡不僅生長出一叢叢蒲草和蘆葦等水草,從遼甯盤錦、江蘇蘇州兩地引種的螃蟹也在這裡安了家,成群結隊地在水邊爬來爬去。“今年撈了3萬多斤商品蟹,賣得不錯,四兩規格的批發價在每斤50元左右。”入秋以來,51歲的牧民那仁滿達呼和兒子呼斯勒圖格外忙碌。
那仁滿達呼家有8800多畝牧場,過去近半被低矮的沙丘盤踞,分淩後出現了1000多畝水面。眼看着水面越來越大,他琢磨着養點什麼。2017年,他試投了一批蟹苗,一年多後賣了近10萬元。“養一年半就能出售,去年6月新投了28萬元的蟹苗,預計今年毛收入接近80萬元。”在分揀螃蟹之餘,他樂滋滋地算起了賬。
近幾年,庫布其沙漠濕地裡已經建起多處螃蟹、魚養殖場,品種也不斷豐富,由于水質純淨品質高受到市場歡迎。
目前,庫布其沙漠治理面積已超過6000平方公裡,其中綠化面積達3000多平方公裡,沙漠裡形成連片成帶的綠洲,耕地牧場不再受流沙侵襲,草木多了,飼草料豐富了,特色農林牧漁等産業也蓬勃發展起來。
“7000多畝已經進入盛果期,按畝産1噸左右算,畝均收入近5000元。”看着枝頭橙紅色的沙棘果,達拉特旗白土梁林場場長張俊生沉浸在豐收的喜悅裡。
為了治沙,達拉特旗于1958年創建了白土梁林場,面積達20.94萬畝。過去,這裡植被覆蓋率不到10%,到處是流動沙丘。經過治理,目前森林覆蓋率達到76%,到處是茂密的林木和平整的農田。
張俊生介紹說,過去幹林場,總想走賣樹的路,近十來年,林場探索發展特色生态産業,已種植沙棘、桑樹、棗樹等果林1萬多畝,林間種植麻黃、艾草、蒼術等藥材和苜蓿、燕麥等飼草1萬多畝。“既能固沙,還有經濟效益。挺多著名的中藥、飲料企業采購我們的産品,供不應求。”
近期,白土梁林場又在試種一批藥材、飼草和觀賞樹品種,力争幾年内将特色種植面積擴大到5萬畝。張俊生笑着說,流沙固住了,有一陣子我們以為除了護林,沒了用武之地,現在感覺迎來了又一個春天。
哞……走近達拉特旗展旦召蘇木道勞村的康泰侖牧場,耳畔傳來陣陣牛叫聲。牧場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樣的牧場共在當地建了3處,養殖奶牛、肉牛近萬頭。當地政府在庫布其沙漠邊緣配置飼料地3萬多畝,過去很多是荒沙,經過平整、綠化,已經改造成飼草基地,年産苜蓿等飼草2萬多噸,形成集沙地治理、飼草種植、養殖和乳制品加工為一體的産業鍊。
種植的甘草等道地藥材享譽南北,沙地瓜果香甜可口,奶牛、肉牛和肉羊、獺兔、鹌鹑等特色養殖規模日益壯大,沙柳苗遠銷甯夏、甘肅、新疆等地……在庫布其沙漠一帶,類似的特色生态産業項目不勝枚舉。
僅達拉特旗,現已建設優質飼料地200多萬畝和一批奶牛、肉牛養殖基地,每年利用灌木枝條養殖獺兔近500萬隻、生産食用菌150多萬斤,在沙地上種植棗、沙棘、枸杞等經濟林近2萬畝。
達拉特旗林草局局長劉錦旺說,黨的十八大以來,旗委政府在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從過去的單純治沙追求生态效益,向生态建設、生态經濟齊頭并進轉型,在沙地上奮力書寫綠富同興的新篇章。
綠色工業漸成集群
不久前,達拉特光伏發電應用領跑基地二期1号項目建成。登上發電站旁邊的一座沙丘眺望,隻見藍天白雲下,一排排藍色的太陽能光伏闆矗立在平緩的沙地上,與周圍連綿起伏的沙丘相映成景。
“光伏闆角度調整、清洗均自動完成,每天能發電400多萬千瓦時。”達拉特旗發展和改革局局長李銳介紹說。
達拉特光伏發電應用領跑基地位于庫布其沙漠東南部,現有中廣核、華能、中電投等7家能源集團參與建設,規劃容量200萬千瓦,占地10萬畝。2017年1月啟動以來已完成投資60多億元,建成并網100萬千瓦,每年可發電20多億千瓦時,成為全國最大的沙漠集中式光伏發電基地。
庫布其沙漠年均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度高,是一類太陽能資源區,加上沙漠裡村莊、人口極少,不涉及占用耕地、林地和牧場,征地成本低,太陽能開發條件得天獨厚。李銳說:“正是有這麼多優勢,基地成為全國首個把光伏上網電價降到平價水平的項目。”
通過應用新技術,達拉特光伏發電應用領跑基地的發電效率提升15個百分點,與燃煤電站相比,全部建成後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320萬噸、粉塵90萬噸。特别是基地采用“林光互補”建設模式,在南北兩側建設沙障和喬灌結合的鎖邊林,基地道路兩側種植楊樹、柳樹、樟子松林帶,光伏闆之間則密植黃芪、黃芩、甘草、苜蓿、沙打旺、紅棗等沙生藥材、牧草和矮化經濟林,實現治沙、清潔能源開發和生态經濟發展多赢。
李銳說,目前已種植沙障1.75萬畝、防護林0.3萬畝,藥材、經濟林等植被1萬多畝。随着植被增多,正規劃配建肉牛養殖和工業旅遊項目,目标是建成20萬畝有機農林種植基地和年接待遊客15萬人次的沙漠研學教育基地。
目前,庫布其沙漠裡已經建起3個大型生态光伏發電項目,建成規模近200萬千瓦,新落地的項目不斷增多。“光伏 生态”開創了治沙用沙的新模式,也給當地農牧民帶來增收的機遇。
楊鳳祥是杭錦旗獨貴塔拉鎮杭錦淖爾村人,2018年,他與億利集團簽訂協議,在生态光伏發電站的光伏闆下發展特色養殖,目前養殖着80多隻羊和700多隻雞、鵝和大雁、大鸨等禽類。
記者看到,散養的羊和禽鳥時而覓食,時而嬉戲,在光伏闆下跑來跑去。“主要是在草地裡找食,輔助喂些玉米和麸皮。”楊鳳祥說,現在都認綠色食品,今年共出售羊和禽類1000多隻,純收入8萬多元。
沙柳、羊柴、檸條等沙生灌木易成活,生長快,是造林固沙的先鋒樹種,在庫布其沙漠種植廣泛。每隔3~5年,這些灌木就要平茬複壯,否則就會枯死。以達拉特旗為例,去年末全旗森林面積368萬畝,其中近300萬畝為灌木林。杭錦旗共造林400多萬畝,其中灌木林占90%以上,每年可供利用的灌木資源量達50多萬噸。
冬春兩季是給灌木平茬的季節,眼下,庫布其沙漠一帶的部分治沙戶已在雇人手,備工具,準備為灌木平茬。
達拉特旗烏蘭壕村的郝來治沙1000多畝,大部分是灌木林,今年他計劃平茬100畝左右。他告訴記者,砍下的灌木枝條送到當地的人造闆廠,1噸能賣200多元,平均一年能收入1萬元左右。
加工人造闆,燃燒發電,生産顆粒飼料、食用菌棒……近些年,灌木的新用途不斷被發掘,一個沙柳資源開發的産業集群正在形成。
坐落在杭錦旗錫尼鎮的源豐生物質熱電廠,建有兩台熱電聯産機組,運轉時每年消耗灌木約20萬噸,集中供熱面積達100多萬平方米,年發電量近2億千瓦時。“灌木幾乎不含硫等雜質,是清潔燃料。”電廠技術人員介紹說,工廠以“公司 農戶”的運營模式,每年可帶動20多萬畝灌木林平茬,發放收購款近6000萬元。
旅遊休閑大做“沙文章”
站在達拉特旗境内的5A級景區響沙灣高處俯瞰,一座菱形房頂、藍白相間的鋼木結構酒店與周圍的沙丘渾然一體,就像綻放在金色沙海中的一朵蓮花。這座有380多間房間的酒店未使用磚瓦、沙、石、水泥等傳統建築材料,造型獨特,充滿自然氣息,2016年營業後迅速成為網紅打卡地。
纜車、電影廳、劇場、水上樂園、餐飲等設施一應俱全,滑沙、騎駱駝、沙地車、沙灘排球、蒙古族文化展示等娛樂休閑項目達上百項……景區負責人告訴記者,2019年,響沙灣接待遊客100多萬人次。今年國慶節期間,盡管受到疫情影響,房間仍然早早被預訂一空。
庫布其沙漠分布着大面積響沙,毗鄰城鎮,交通便利,發展旅遊産業的條件得天獨厚。雄渾的大漠、豐富多彩的風俗文化,每年吸引衆多遊客前來休閑觀光。
響沙灣、七星湖、恩格貝、銀肯塔拉……如今,庫布其沙漠中已經湧現出七八個主打沙漠旅遊的景區,帶動相關産業項目聚集。
達拉特旗展旦召蘇木境内的邦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承包了9000畝荒沙,通過改良土質,恢複植被,如今這片已經被改造成林地和飼草地,青貯玉米和苜蓿、燕麥種植面積達5000多畝,飼養從美國、西班牙、法國等地進口的良種賽馬170多匹。2017年,這家公司聯合中國馬業協會成立馬術學院,面向社會提供專業馬術培訓,并提供餐飲、住宿等服務。
近水樓台先得月,景區周圍的農牧民也順勢吃起了旅遊飯。
民宿、煙酒商店、蒙餐……杭錦旗七星湖景區位于庫布其沙漠腹地,記者在景區附近的獨貴塔拉鎮牧民新村看到,幾乎家家戶戶門上都挂着招牌。
42歲的牧民孟克達來家有5000多畝草場。30多年前,他家的大部分草場被流沙侵占,房外10多米就是沙丘,一家人喂着幾十隻羊,連溫飽都難保障。2003年,地方政府組織生态移民,将包括他家在内的36戶牧民遷到了牧民新村。
随着沙漠生态改善,七星湖一帶依托沙漠、湖泊等景觀建成了旅遊區。孟克達來瞅準機會提供騎駱駝服務,後來服務不斷豐富,包括民宿、餐飲和沙地車、騎駱駝、快艇等。2018年,他又聯合斯仁巴布等27戶牧民成立銀河旅遊公司。
2010年,孟克達來隻有自建的2頂蒙古包,如今自建和租用的蒙古包增長到8頂,可同時容納30多人住宿、用餐。去年,他家來自旅遊的純收入超過20萬元。
“過去,這裡的人吃不飽穿不好,都千方百計往外走。近幾年,生态好了,富起來了,跑出去的人又回來了。”孟克達來說,僅在牧民新村,這幾年就回來近30人,他們之前有的打工,有的是教師,也有學音樂等藝術的,回鄉後都幹起了旅遊服務。
生态産業化,沙漠資源化,既帶動了沙漠增綠、經濟發展,又讓庫布其人認識到了生态的價值,真正體會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現在,庫布其沙漠地區構築起初具規模的生态産業體系,走出一條治沙、産業、扶貧多輪聯動的綠色發展之路,成為内蒙古西部經濟向高質量轉型的重要增長點,昭示着建設生态文明的美好前景。”鄂爾多斯市林草局局長韓玉飛說。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來源: 《瞭望》新聞周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