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今年旗艦平台骁龍 8 Gen 1 的年中改款骁龍 8 Gen 1 Plus 終于要來了,将于北京時間本月 20 日,即明天晚上正式亮相。
新骁龍 8 平台的發布,或許将标志着上半年的骁龍 8 Gen 1 開始淡出後面的旗艦新機潮,由新骁龍 8 平台繼任者上位。大家都在期待着新的繼任者能一定程度上解決骁龍 8 Gen 1 臭名昭著的火熱問題。
骁龍 8 Gen 1 在位的這 5 個月裡,對高通來說,骁龍這個品牌依舊繼續背負着「火龍」的名号;而對終端廠商而言,這 5 個月要做的是硬件上猛堆散熱,軟件上拼命優化性能和功耗的平衡點。
在新的骁龍 8 Gen 1 Plus 出來前,現役骁龍 8 Gen 1 在終端是否進步?廠商們這五個多月來的努力又是否奏效呢?這裡我找來 WHYLAB 機型庫中的 18 款骁龍 8 Gen 1 機型,并以國内發布的時段分為三組 —— 其中把去年 12 月份發布的 moto edge X30 和小米 12 Pro,以及今年一月份發布的 realme GT2 Pro、iQOO 9 Pro 和一加 10 Pro 組成一組,稱作「早期組」;而二月份發布的 7 款機型歸為「爆發期組」;從三月份至如今五月份發布的 6 款機型歸為一組,稱為「近期組」。
三組機型如下(按發布時間先後排序):
▋ 早期組(共 5 款)
2021 年 12 月發布:
moto edge X30
小米 12 Pro
2022 年 01 月發布:
realme GT2 Pro
iQOO 9 Pro
一加 10 Pro
▋ 爆發期組(共 7 款)
2022 年 02 月發布:
Redmi K50 電競版
紅魔 7
紅魔 7 Pro
三星 Galaxy S22 Ultra
OPPO Find X5 Pro
nubia Z40 Pro
聯想拯救者 Y90
▋ 近期組(共 6 款)
2022 年 03 月發布:
榮耀 Magic4 Pro
黑鲨 5 Pro
2022 年 04 月發布:
vivo X Fold
iQOO Neo6
vivo X80 Pro
2022 年 05 月發布:
中興 Axon 40 Ultra
在正式對比前,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機型都是在各自機型正式發布前後測試的數據,可以一定程度上代表不同時間階段裡廠商們對骁龍 8 Gen 1 平台的性能調度理解,排除了廠商後期系統固件更新的性能調度改進影響對比結果。
當然,也因如此,下面的數據僅代表具體機型在發布之初的早期固件表現,不代表如今最新固件的性能表現 —— 如果大家對某些機型後續固件更新對性能調度表現的變化感興趣,那麼請在評論區告訴我,未來可以再開篇與大家聊聊。
先看我們較常規的「五小時續航測試」過程中測得各機型的最高溫,先說明一下,實驗室會在統一環境下,對各款機型進行:在線長視頻(B 站)、短視頻、電子書、刷微博、拍攝(含照片與視頻)、玩遊戲、聊微信、網購、通話和聽在線音樂,共計 10 個項目,各項持續半小時的續航測試,共計 5 小時,以壓縮模拟我們日常一天使用對電量的損耗程度,而每個項目在進行同時會測量機身的發熱溫度,最終選出該款機子的最高溫度進行對比。
第一組,即骁龍 8 Gen 1 初入消費者視線的「早期組」,其中溫度測得最高的是去年十二月發布的兩款機子,moto edge X30 和小米 12 Pro,背部溫度分别 41.4℃ 和 40 ℃,今年 1 月份的幾款機子的溫度都能控制在 40℃ 以下,iQOO 9 Pro 和一加 10 Pro 甚至能控制在 35℃ 附近。
二月份是今年各品牌紮堆發布年度旗艦的月份,故把此月發布的機型組稱作「爆發期組」—— 這一組最高溫 41.8℃,最低溫 36.2℃,乍一看并沒有比「早期組」冷靜太多;而 7 款機子中有 4 款遊戲電競手機,它們的溫度控制得還算不錯,都在 40℃ 以下。
二月份旗艦新機潮後,三月份開始,骁龍 8 Gen 1 的發布頻率趨于平緩,各月的新機較為零星,因此我将三、四、五月的新機歸為一組,稱為「近期組」。很遺憾,在這組機器裡面,續航最高溫普遍在 40℃ 以上,甚者達到 43.9℃ 的水平;需要說明的是,本組有一款折疊屏手機,其數據為展開使用内屏測試所得。
關于三組機器的續航溫度測試結果,這裡做了個數據整理統計,算出各組的平均最高溫,以及最高溫中位數作參考。
無論是平均數還是中位數,這三個階段的骁龍 8 Gen 1 的機器,在日常使用的發熱溫度呈上升趨勢,溫度控制在數據上并沒有呈進步的走向。
不過「五小時續航發熱」的局限性在于測試項目對 SoC 的使用強度并不算高,更多考驗的是手機自身散熱能力的表現;因此還需要看對 SoC 性能調度更高的遊戲表現。
遊戲方面還是選來了我們的老朋友,一款對 SoC 性能有高要求的遊戲大作(aka. 機圈頂流跑分軟件)—— 《原神》,看看各組機型在這款遊戲中的平均幀率、幀率抖動次數,以及最重要的背部最高溫度。
「早期組」裡,我們能看到各機型在面對《原神》時的表現都不盡相同,平均幀率在 45~56fps 的範圍内,但畫面抖動的次數都在兩位數以上,至于機身背部的最高溫度,整組平均 44.78℃(中位數為 44.2℃),體感上是比較明顯的。
前面提到這「爆發期組」有四款定位遊戲電競的機型,而這 18 台機型錄得的最高溫度也恰好在這一組出現 —— 紅魔 7 的背部最高溫錄得 53.6℃,遠超其它機型,但對應它的遊戲表現也是這 18 款機型中最好的,錄得 60.31fps 的平均幀率,嚴重的幀率抖動也隻出現了 3 次 —— 不過這撒開了跑的資源調配策略确實也太激進,紅魔 7 Pro 以及聯想拯救者 Y90 也有近滿幀的表現,嚴重的幀率抖動也僅 2~3 次,但機身的溫控做得明顯好不少,一個 41.9℃,一個 44.4℃。
從這一組機型的表現能看出,廠商在面對骁龍 8 Gen 1 這款特别的 SoC 時,是很難做到高幀、穩幀的同時,還低功耗、低發熱的,即使是遊戲手機,硬件上猛堆散熱也隻是拓展限制的邊界而已;如此鐐铐下,就考驗廠商們的取舍了,一般要麼保能耗(低耗)、發熱(低溫),要麼保幀率(高幀)、穩幀(低抖動)等遊戲表現 —— 大家都想做多邊形戰士,但不同的廠商對此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機型有不同的性能調配側重點,都基本制定了不同的應對策略。
天枰的另一端,如三星 S22 Ultra 是組内穩幀做得最好的一款,遊戲全程隻錄得 1 次嚴重幀率抖動,45.5℃ 的發熱也并不算太高,但僅 41.91fps 的平均幀率能看出三星在這方面更看重較持久穩定的輸出。
而「近期組」裡,中興 Axon 40 Ultra 的性能調度其實也與三星 S22 Ultra 的類似;而最冷靜的是折疊屏展開狀态的 vivo X Fold,因為有更大的散熱面積,再加上 vivo 體感溫度優先的策略,讓它成為組内,甚至是 18 台手機中最冷靜的機型,測得背部最高溫僅 40.5℃,但遊戲表現也在意料之中,幀率并不高、也不算穩。
如果将三組的《原神》遊戲表現數據做個整理,求出中位數與平均數,數據如下。
所以這五個多月裡,在各家廠商的多方努力下,骁龍 8 Gen 1 機器的溫度降下來了嗎?
從數據看,似乎沒有;也并沒有哪個廠商成功地成為了傳說中「馴龍高手」,都隻是硬件上盡可能堆散熱、在各自的理解基礎上優化和平衡軟硬件的調度罷了。但在這用戶需求多元的市場中,很榮幸地看到不同廠商的調度策略更加百花齊放,甚至有不少廠商開放更多性能選項,讓用戶依據自身的傾向選擇調度策略 —— 這一切的根本,還是來源骁龍 8 Gen 1 這款 SoC 的「天性」,而我們也更期待明天亮相的繼任者骁龍 8 Gen 1 Plus,為今年被迫戴着鐐铐跳舞的廠商和用戶解解綁。
此文寫在新平台發布前,或許能提前給大家留個印象;等新的骁龍 8 Gen 1 Plus 亮相後,或許我們能以此作對比,一探新平台是否真的有進步。
希望未來某天,當人們回想起 2022 年的旗艦手機時,「熱」不會成為在心頭浮現的第一個關鍵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