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主義”在網絡平台上銷售的低脂全麥面包
近日,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發文稱,一款名為“田園主義”的低脂全麥歐包被檢測出虛标營養成分,所含熱量遠超其宣傳數值。8月31日,上海市消保委再次發文稱,通過更專業的測算,該款産品的碳水化合物、能量、蛋白質、鈉等營養成分均超過其标注值。
針對“低脂面包”事件,該産品涉事公司回應稱,産品标準符合并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對于營養成分虛标情況,該公司表示檢驗批次和樣品數等因素不同,也會導緻檢測結果的差異。
營養學專家、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範志紅表示,理論上說,同一個原料配方、同一個加工工藝的同一種産品,不應存在每個批次樣品數據産生很大差别的情況。
點名通報
田園主義一款面包實際熱量超标示值
被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點名的産品是田園主義品牌的一款全麥歐包,其号稱是100%全麥粉制作的低脂面包,知名主播薇娅也曾推薦過該品牌面包。
上海市消保委在文章中稱,将該品牌面包送往專業機構檢測後發現,其碳水化合物實際含量為45.7g/100g ,比标稱高出約36%;所含能量标稱764kg/100g,實際檢測出1060kg/100g,比标稱高出40%。
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該款面包主打低脂,面對減肥人群出售,其網店宣傳頁面顯示一個面包隻有155大卡,但根據測算,這款面包實際熱量約215大卡。
8月31日,上海市消保委再次發文稱,此前測算不夠專業,經過請教專家對該款面包進行了更專業的測算,測算結果仍與産品标注不符。經過測算,該面包中碳水化合物的實測值是标注值的116%,産品能量的實測值是标識值的131%,蛋白質實測值是标示值的256%,鈉的實測值是标示值的233%。
公司回應
檢驗批次會導緻檢測結果差異
北青報記者從天眼查平台了解到,田園主義品牌所屬公司為杭州輕食主義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其控股了5家相關食品及電子商務公司。在田園主義品牌網店中,其所售産品均主打“低脂、健康”,面向想要減重的人士。而此次被上海市消保委點名的是該店銷售量最大的一款産品,号稱“輕脂、輕卡、輕負擔,全麥面包銷售額第一名”。
8月30日晚,涉事公司田園主義通過其微博回應稱,公司産品标準符合并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公司回應稱,田園主義的産品檢測報告由河南百信達檢測技術有限公司出具,并以此為依據進行了包裝标識,并曬出了包裝标識。
該微博稱,公司産品都是有正規質檢報告的,另外檢驗批次和樣品數等因素不同,會導緻檢測結果的差異,樣品批次、數量和來源也會影響檢測數據的可靠性。同時,抽樣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會受到原料來源、生産工藝的穩定性、生産商/生産地、貨架期等的影響。
8月31日,該公司網店客服人員回複北青報記者稱,針對網上報道,公司已在第一時間針對營養參數進行核實,所有産品都有正規質檢報告。此外該客服人員表示,上海市消保委對公司檢測報告提出質疑,公司可以配合去重新做檢測報告。
被上海消保委點名後,有消費者稱,自己購買這款面包就是為了減脂,如今産品卻被爆出熱量高出标注值這麼多,對産品感到有些失望。
專家解讀
同配方産品數據不應有較大差别
産品營養成分是如何标注的?有相關标準嗎?對此,北青報記者咨詢了營養學專家、中國營養學會理事、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範志紅。範志紅告訴北青報記者,食品的熱量和主要營養素可以根據其原料進行計算,也可以在有資質的檢測機構進行實際測定。
範志紅介紹,對于預包裝食品,我國2013年開始實施《食品安全國家标準預包裝食品營養标簽通則》(GB 28050),其中要求預包裝食品營養标簽标示的任何營養信息應真實、客觀,不得标示虛假信息,不得誇大産品的營養作用或其他作用。
田園主義此前回應稱,檢驗批次和樣品數等因素不同,也會導緻檢測結果的差異。對此,範志紅表示,理論上說,同一個原料配方、同一個加工工藝的同一種産品,不應存在每個批次樣品數據産生很大差别的情況。而且國标中已經考慮到了取樣誤差的問題,許可實測值與标示值之間有一定誤差範圍。标示值如果明顯超過許可誤差範圍,就不能簡單用取樣誤差來解釋。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該國标中規定,食品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等營養成分允許誤差範圍在大于或等于80%标示值,食品中能量、脂肪及鈉等營養成分含量的允許誤差範圍要小于或等于120%的标示值。對照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檢測結果和允許誤差範圍,田園主義面包所涉營養成分中,食品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并不超誤差範圍,但能量及鈉含量超出了允許誤差範圍。
範志紅介紹,由于制作營養成分表具有一定技術含量,相對比較複雜,一些焙烤企業為了嫌麻煩,可能存在多個配料産品标注同一款營養标簽的行為。也有些企業由于缺乏專業技術人員,可能存在标注不規範的情況。 範志紅表示,全麥面包的顧客通常是減脂人群、控血糖人群以及其他關注健康的人群,這些人本身就對熱量比較關注,如果商家營養标簽标注有誤,就會對消費者産生誤導。“消費者隻能通過營養标簽來判斷産品的熱量和營養素含量,商家隻有如實标注,消費者才能根據其需求選擇合适的産品。”
本組文/本報記者 張月朦 統籌/蔣朔
市場觀察
“全麥”産品魚龍混雜 缺乏行業強制标準執行困難
作為一種熱量較低且飽腹感較強的産品,全麥食品越來越受消費者歡迎,無論是線下還是線上店鋪,不少企業都推出了各類全麥食品。全麥粉含量是評判全麥食品的标準,據媒體報道,食品配料表中的各種配料通常按加入量的遞減順序排列,排在配料表首位的一般來說是食品原料中含量最多的,但目前市場上大部分全麥面包配料表中“全麥粉”并不排在首位,所謂的“全麥面包”實則以小麥粉為主要原料。北青報記者在某電商平台上看到,一款月銷量3萬件的全麥代餐餅幹中,其排名第一的配料是小麥粉,而産品配料表中并不見“全麥”的身影。
範志紅告訴北青報記者,造成全麥面包市場魚龍混雜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我國尚無全麥食品的強制性标準。據媒體報道,中國焙烤食品糖制品工業協會等單位曾在2018年年底推出《全谷物焙烤食品》推薦性團體标準,對焙烤食品(含糕點、面包、餅幹)全谷物含量的要求規定為≥27%,即每30克産品中含8克或以上。由于沒有強制性的标準,消費者選購到的号稱“全麥面包”的産品到底含有多少全谷物,以及是否能達到全麥面包的健康益處,還難以得到保證。“但是如果一個号稱全麥面包的産品中,白面粉的含量甚至高于全麥粉,那就說不過去了,肯定是達不到全麥粉增加纖維、控制血糖和增加飽腹感等功效的。”範志紅說。
來源: 北京青年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