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是臨床中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由于确診時間較晚,治療效果差,導緻病死率較高。早期診斷對提高肝癌的治療效果尤為關鍵。研究表明,肝癌的惡性程度較高,病情進展快,預後差,目前臨床上主要是通過病理學、影像學及組織活檢對肝細胞肝癌進行确診,甲胎蛋白(AFP)、γ-谷氨酰轉肽酶(GGT)、糖類抗原(CA199)、癌胚抗原(CEA)等用于肝癌的輔助診斷。對于肝癌的檢查,甲胎蛋白指标有多大的意義?今天我們來探讨這個問題。
什麼是甲胎蛋白(AFP)?
甲胎蛋白是甲種胎兒蛋白的簡稱,是一種糖類蛋白質,主要由胚胎肝細胞所産生,但卵巢囊細胞及胃腸道上皮細胞也可産生。在胎兒出生之後,便不再繼續産生,所以,應該除孕婦和新生兒之外,人體内不應有甲胎蛋白的存在。1964年就有人發現肝癌患者的血液中可以查得到甲胎蛋白,以後的研究使人們知道肝細胞癌變之後會恢複産生甲胎蛋白的功能,如血中查到一定數量的甲胎蛋白應當考慮有患肝癌的可能性。
甲胎蛋白指标對于肝癌的檢查有多大的意義?
甲胎蛋白對原發性肝癌的診斷意義已被醫學界公認,其水平變化與是否患原發性肝癌具有高度相關性,是診斷原發性肝癌最合适的标志物,在肝癌患者中通常作為首選的血清學指标。當甲胎蛋白含量大于400μg/L時,應當考慮患者患原發性肝癌的可能。
目前認為甲胎蛋白檢測對于肝癌具有确立診斷、早期診斷、鑒别診斷以及監測複發等價值,可使50%到80%左右的肝癌患者得到診斷,其可靠性僅次于病理學檢查,使肝癌早期患者的發現率顯著提高。
但是目前認為肝癌患者中約有10%~20%甲胎蛋白可為正常(轉移性肝癌細胞和原發性膽管細胞型肝癌細胞都不會産生甲胎蛋白),并且不能因甲胎蛋白正常而否認這些類型的肝癌。另一方面,甲胎蛋白也可能出現假陽性,用作診斷依據時應排除肝炎和肝硬化、胚胎源性腫瘤、其他癌症等的假陽性幹擾。
總而言之,甲胎蛋白水平可以作為肝癌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标,但是單一依據甲胎蛋白水平的變化來确診肝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肝癌的确診最好結合影像學診斷(首選B超,其次結合CT等檢查)以及病理學檢查等共同确定。
#清風計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