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軒的《草房子》長期以來都被看作兒童小說,是小學生推薦讀物,書中每篇文章都能單獨成書,合起來确實一部小說。小說以小學生桑桑在油麻地六年經曆為主線,描寫了桑桑、秃鶴、杜小康、細馬、紙月和老師蔣一輪、白雀關系的糾纏,以唯美的筆觸,勾畫着60年代普通鄉鎮的生活,故事充滿辛酸,但是在作者的筆下,倒顯得不苦、不難、不躁、不緊、不慢,甚至小說到處都透着一股明亮的色彩,讓人在各種悲傷的故事背後,能夠看見恰似希望透射過來的光。而孩子哪裡懂得這些呢?
1.每個人都沒有完美人生,但是都在努力的活着
小說以秃鶴開始,童年時代便頭頂不着一根頭發,頭頂發亮以至于所有人都想摸一把,後來秃鶴自我意識覺醒,開始與整個世界對抗,毀掉了彙報演出,又開始讨好身邊的人;
杜小康家境殷實,擔任班長,能夠依靠家裡的小賣鋪辦成其他小朋友無法辦成的事,穿着出衆,第一個擁有自行車,奈何家道中落,棄學掙錢,随着養鴨失敗,最後以20塊錢起家擺小攤還債;
紙月堪稱每個男同學異性啟蒙的最佳對象,那種情愫甚至一生難忘,可是在滿月之日母親自盡,始終不知父親是誰,為避小流氓騷擾,奔波3裡讀書;
細馬被親生父親送給了無法生育的叔叔嬸嬸,因厭學引發了一系列問題,就在要被送回親生父母之處時,突發變故,洪水泡塌了房子,叔父因遺傳病去世,細馬留下來陪着嬸嬸靠放羊白手起家;
蔣一輪和白雀關系描寫的較為隐晦,但是大家都知道不過就是青年男女戀愛那點事,作者通過桑桑傳信,将二人關系發展描寫的清晰含蓄,後來陰差陽錯未能成親,婚後藕斷絲連的婚外戀被蔣一輪妻子發現,蔣一輪妻子大病成疾,這場戀情才算結束;
杜小康家庭變故以後,桑桑應該是最幸福的孩子了,但是,桑桑因為鼠疫差點丢失了生命,最後靠着死馬當活馬醫心态求來的偏方保住了性命,但是“他覺得他已經死過一次了”。
桑喬那用榮譽掩飾的背後,是作為獵人的不堪過往。
2.成人的天崩地裂,在孩子眼裡不過是“沒錢買課本”
秃鶴在知道自己的秃頭無法醫治,也無法遮掩的時候,經過反抗和讨好,選擇了無奈接收,不再過分執着。而成年人似乎更注重于用自身的缺陷,整容、美體、植發,誰能坦然面對自身的缺陷呢?
杜小康在經曆了家庭變故,直觀感覺隻是失去了讀書的權利和玩過家家時“當司令”的權利,他在蘆葦蕩裡跟孤獨、雷雨、大風鬥争,他第一時間用20元白手起家。家庭的變故,對孩子來說是天崩地裂的,換做是大人,是不是就認命了,自暴自棄了呢?
紙月沒有父母,上學路上遇到小流氓,依然堅持上學。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學習中也會遇到攔路虎,與會遇到很多困難,是否選擇了正視苦難還是逃避痛苦?
細馬在被質疑“為了房子,為了财産”的質疑打消以後,像個小男子漢一樣,放羊蓋房,白手起家,他隻是為了心中的那一份感動和純真。成年人趨利避險,安能如此純粹?
桑桑在四處求醫,吞下一堆中藥後,終于迎來了真正的偏方,活了下來,他可能不知道死亡或者活着意味着什麼,所以才能活得這麼自若。成年人在确診的一刻,往往精神世界先崩塌了,哪裡還會想着還有美好的心願沒有完成呢?
3.讓孩子勇敢,讓大人堅強
每一章節單獨都是一個完整的故事,在孩子眼裡,小孩子的世界應該就是這樣,直面愛憎,不懂逃避,打打鬧鬧,保持善良與童真。但是,在大人眼裡,小說描寫的是實實在在、真真切切發生的故事,那些故事在時代的背景下給予我們不一樣的感動和啟示。
佛教雲:“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别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
在有生之年,每個人都将不同程度經過八苦,對比小說來看,那些苦難讓孩子更加勇敢,對成年人而言,顯然更需要一份勇氣和堅強。
4.最後,每個人都活在時代背景下,一聲歎息
文章成書于1961年,桑桑的故事應該是始于1955年,那六年時間裡,油麻地的人們都過着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從小說的筆調都可以感受到那種明亮,即使在自然災害面前,也顯得那麼雲淡風輕。但是,就在桑桑來這幾年前,秦奶奶卻失去了他和老伴奮鬥了一輩子才到手的房子,那片美麗的、肥沃的土地被改造成了學校,在孩子們眼中學校裡面搗亂的那個秦奶奶是讨厭的,跳河救人的秦奶奶又是可愛的。秦奶奶後來守護着這座校園,最後自己搬出了校園,是坦然接受了時代的予奪還是她無力去争了呢?小說隻寫了鬥争及和解過程,對背景未着一墨,但是成年人都知道是怎麼回事吧?例如,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有些香港人破産,需要用一生努力來還銀行貸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