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夜思是否是假的?小年說:近日,一個名叫“熱度排斥症”的互聯網“病症”正在被許多人讨論,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靜夜思是否是假的?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小年說:
近日,一個名叫“熱度排斥症”的互聯網“病症”正在被許多人讨論。
推薦給你,靜夜思。
看見熱搜就抗拒,
這個世界有多少“熱度”與你相關?
來源:中青評論 | 作者:土土絨
一部電視劇越火越不想看,一部綜藝的讨論量越高越不想關注;面對五花八門的熱搜,你不再感到好奇,湧上心頭的是些微厭惡情緒……
作為一個天天緊盯微博熱搜和媒體熱點的人,我看到這種“病症”時感到“心有戚戚焉”。因為工作需要,各種熱議話題都是我必須了解的範疇。然而看多了之後,我就有了一種“拔劍四顧心茫然”的感覺。
“婆婆給封校的大四兒媳送紅燒排骨”“農村夫妻裝扮成郭靖和黃蓉收稻子”“妹妹淩晨1點讓哥哥陪着給男友送飯”……這都什麼事啊?怎麼就上了熱搜榜?這有什麼普遍意義嗎?具有一點公共性嗎?
我想我并不孤單,因為在評論區裡,我經常看到類似的留言:“現在是什麼新聞都可以上頭條嗎”“沒新聞可以不發”。
所以,可能在很早之前,“熱度排斥症”的“症狀”就在很多人身上出現了,隻是人們還沒有給它一個名字而已。
熱度,反映的是關注度。看看大家都在關注什麼,是人們自然而然的好奇心,也是我們普通人認識世界的一個窗口。一個充滿活力的世界需要熱度,也必然會産生熱度。
問題在于:這些究竟是真實熱度,還是“虛假繁榮”?為什麼“東家長、西家短”能赢得這麼多關注?為什麼一部天天被熱議的電視劇,自己卻看不下去?為什麼照片看上去像人間仙境的“網紅景點”,打卡後才發現照片實際上是“照騙”?
誰也不是一開始就排斥熱度,隻是,看過了太多“包場式熱搜”“按頭式安利”“強制性投喂”之後,再單純的網友也能感覺出一絲不對勁來。動不動就“上頭”,一不小心就“種草”,這些熾熱的表達背後,分明充滿着濃濃的“人造味”。而“人造味”熱度最終指向的,則是“流量密碼”這4個字。
随着互聯網的發展,“流量密碼”成為行業内競相追逐的目标,似乎有了流量就有了一切。不管是哪個行業,都前所未有地重視網絡營銷,試圖通過種種方式吸引流量。當然,企業營銷并不是原罪。隻是,過猶不及,過度營銷也會讓人産生審美疲勞。
影視劇不在作品質量上下功夫,卻砸錢在宣發上造勢,能不讓人反感嗎?無數人“種草”的産品,買了卻一點也不好用,能不讓人失望嗎?一些“爆火”的網紅視頻,最終卻被證明是擺拍,能不讓人“累覺不愛”嗎?
年輕人本來是網絡熱度最天然的受衆,現在卻選擇與熱度保持距離,甚至逆向而行,這可以看成是“過熱”之後的一種“應激反應”,也是互聯網時代一種稀缺的冷靜。
有學者認為,“熱度排斥症”反映了在社交媒體場域中,平台“強勢圍攻”與用戶“自覺抵抗”之間逐漸生發出一場力量博弈。
其實,這種博弈或許一直存在,隻不過,沒有形成一種明确的聲音、引起注意而已。被熱度困擾的人們以為自己是“少數派”,于是在“沉默的螺旋”中,默默地選擇了遠離。
而當“熱度排斥症”越來越廣泛,選擇不聽、不看、不發言的網友越來越多,真實信息和觀點越來越稀少之時,就是“沉默的螺旋”反噬之時。這時,不管多麼好的營銷宣傳,隻怕都是一場泡沫。
對于個人來說,與熱度适當保持距離,本就是一種難得的冷靜。冷靜之後才有清醒,才不會被“過載”的信息所綁架,才不會被營銷炒作所“忽悠”,也才有理性思考的空間。
這或許就是先賢所說的“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這個世界,沒有那麼多熱度與自己有關,撇去喧嚣的互聯網泡沫,冷靜處世,是勇氣也是智慧。
來源: 中國青年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