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億年前的海洋中生活着和人一樣大的“蠍子”
圖注:翼肢鲎的複原圖,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距今4.4.至3.6億年前,正處于志留紀至泥盆紀時期,當時地球生命主要生活在海洋當中。海洋中有一群似曾相識的節肢動物,它們就是被稱為“海蟹子”的翼肢鲎。
圖注:翼肢鲎的複原圖,圖片來自網絡
在志留紀的海洋中,生活着一種動物,它屬于節肢動物,名字叫做翼肢鲎(Pterygotus)。從名字上就能夠判斷出,翼肢鲎長有翼狀的附肢,不過它的附肢是用來遊泳而非飛行的。
圖注:翼肢鲎與人類的體型對比,圖片來自
圖注:用螯肢捕食的翼肢鲎,作者:錫比克
翼肢鲎的體長可達1.6米,如果伸直螯肢長度超過2米。翼肢鲎外形上具有典型的節肢動物的特征,整個身體分為頭、胸、腹三個部分。翼肢鲎的腦袋呈半圓形,上面長有一對圓形的複原,兩隻眼睛之間的距離較遠。在翼肢鲎的眼睛中間長着一對螯肢,螯肢很細長,螯也不大。在翼肢鲎的螯肢之後、身體下方長有五對附肢,其中的前四對附肢細長,功能是在海底行走,第五對附肢比其他的附肢長而寬大,外形如同船槳,是專用于遊泳的。翼肢鲎的名字正因為其第四對附肢而得名五
圖注:翼肢鲎的複原圖,圖片來自網絡
在翼肢鲎長有眼睛和螯肢的腦袋及長有附肢的胸部之後是分成12節的腹部,腹部占了整個身體長度的五分之四。在翼肢鲎的最後一節腹部邊緣有鋸齒,中間有一根刺,很像今天螳螂蝦的尾巴。古生物曾經認為翼肢鲎最後一節腹部中間的刺是用來防禦的,不過最新的研究傾向于它們用這根刺攻擊獵物。
圖注:捕食三葉蟲的翼肢鲎,作者:Kelly Taylor
外形巨大,看上去很兇猛的翼肢鲎一直被當成可怕的掠食者,它們會用邊緣帶有鋸齒螯夾住獵物,然後慢慢吃掉。由于缺乏像螃蟹那種大而有力的螯肢,古生物學家認為翼肢鲎其實沒有那麼強大的捕食能力,它們很可能是食腐動物。翼肢鲎會在海底尋索動物的屍體,然後聚在一起享用。
圖注:用腹部刺攻擊獵物的闆足鲎類,圖片來自網絡
就在不久前,古生物學家根據化石證明翼肢鲎的腹部能夠非常靈活的做出大角度的彎曲,它們能夠将刺狠狠地刺向前方。正是依靠着前刺的能力,翼肢鲎獲得了強大的攻擊力,它們在捕獵時可能會先用螯肢固定住獵物,然後再用刺進行攻擊。對于翼肢鲎的食性存在着不同的看法,還需要更多的化石和研究來确定它們到底是食腐還是食肉的。
圖注:翼肢鲎的複原圖,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鄧氏魚是泥盆紀最可怕的掠食者,圖片來自網絡
無論翼肢鲎食腐還是食肉,它們的食物中都少不了各種魚類。體長可達1.6米翼肢鲎在面對大部分魚類的時候都占有明顯的體型優勢,但是在它的身邊還生存着更大的掠食者,那就是鄧氏魚。一條體長6米的鄧氏魚,咬合力可達750千克,咬碎翼肢鲎的外殼毫無壓力。當遇到鄧氏魚這種巨大的掠食性魚類的時候,翼肢鲎或許會趴在海底一動不動,以此躲避危險。
圖注:闆足鲎類動物的體型對比,圖片來自網絡
從分類上看,翼肢鲎屬于節肢動物門-螯肢動物亞門-肢口綱-闆足鲎類,這個家族中最大的成員是萊茵耶克爾鲎(Jaekelopterus),體長接近3米,是目前已知地球上生存過的最大海生節肢動物,在以後的科普文中會專門介紹的。
作為海生節肢動物,翼肢鲎曾經占據了古生代海洋生态系統中的重要位置,不過當更加強勢的魚類出現之後,它們就消失不見了。
參考資料:
1.Miller, Randall F. (2007). "Pterygotus anglicus Agassiz (Chelicerata: Eurypterida) from Atholville, Lower Devonian Campbellton Formation, New Brunswick, Canada". Palaeontology. 50 (4): 981–999. doi:10.1111/j.1475-4983.2007.00683.x.
2.Størmer, Leif (1955). "Merostomata". Part P Arthropoda 2, Chelicerata. Treatise on Invertebrate Paleontology. pp. 30–31.
3.Brady, Simon J.; Poschmann, Markus; Tetlie, O. Erik (2008). "Giant claw reveals the largest ever arthropod". Biology Letters. 4 (1): 108. doi:10.1098/rsbl.2007.0491. PMC 2412931Freely accessible. PMID 18029297.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