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孔子四十不惑孟子四十不動心

孔子四十不惑孟子四十不動心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5-03 14:28:12

孔子在《論語》中有一段自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其中“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這兩句話,流傳很廣,大家都很熟悉,但很容易被誤解。尤其是“三十而立”,經常被人誤認為是成家立業。其實這句話意思很深,跟成家立業沒半毛錢關系。今天我們就好好探讨一下這兩句的内涵。

孔子四十不惑孟子四十不動心(孔子為什麼說三十而立)1

首先說“三十而立”,到底“立”的是什麼呢?是人生觀、世界觀,是做人原則。

孔子說了,從十五歲開始,就立志求學。經過十五年的學習,終于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人生觀、世界觀已經堅定不變了,做人有了自己的原則,有了自己的志向,對事物的看法,有了自己的判斷标準,不會再為外界所動搖了,這是三十而立。

如果我們現在還沒有确立自己的人生方向,沒有自己的價值标準,别人這麼說,覺得有道理;别人那麼說,覺得還是有道理,沒有自己的主見,分不清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善什麼是惡,這就是沒“立”,這跟年齡沒關系,有的人可能一輩子都沒“立”起來,人雲亦雲,自己就甘當牆頭草,随風倒。

孔子四十不惑孟子四十不動心(孔子為什麼說三十而立)2

什麼是“四十而不惑”呢?意思就是說到了四十歲的時候,已經沒什麼疑惑了,大多數問題都能搞清楚、看明白了。這句話理解起來比較容易,但裡面有個問題存在,值得我們讨論。按常理說,應該先沒有“惑”了,才能“立”志呀,自己還在迷惑當中,怎麼就盲目“立”志了呢?那個“立”會不會有問題?

這個問題就有點深度了。孔子說的“三十而立”,是通過學習古聖先賢的教導,才建立起來的價值标準,靠的是“信”,他堅信古聖先賢說的都是真理,都是對的,不用懷疑,他是依此而“立”。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比較教條主義,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确實做人很有原則,但還不知道通達權變。

孔子四十不惑孟子四十不動心(孔子為什麼說三十而立)3

這就好比一個新手司機,通過跟教練的學習,确實會開車了,能上馬路了。但他隻是嚴格按照教練教的規則來,他還不知道為什麼要那麼開,車出了毛病,也搞不清怎麼回事,遇到緊急情況,更不知道怎麼随機應變。隻有開過很多年以後,才不會畏手畏腳,被這些規矩所束縛,開起車來才可以得心應手。

孔子四十不惑孟子四十不動心(孔子為什麼說三十而立)4

那“四十而不惑”這句話就比較容易理解了,十年之後,他已經深刻理解古聖先賢教導的内涵了,領略其中的精髓了,這才真正沒有什麼疑惑了,處理起事情來,才可以善巧方便,遊刃有餘了。

世事人情可比開車複雜的多了,你雖然很有原則,但你看的可未必對,真真假假,虛虛實實,不是光有原則就可以應付的了的,那還需要有很深的閱曆和智慧,才能看清事實真相。

所以孔子這兩句話,确實是人生經驗之談,确實是很有道理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