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印記
更是一座城市的靈魂
記憶中的陝北
東南西北的狂風肆虐着黃土高坡
頑強的生命之花卻在溝壑林立的高原千載怒放
這便是藏身于陝西黃土高坡的萬佛石窟
▼
“第二敦煌”鐘山石窟
鐘山石窟位于陝西省子長縣城西15公裡處的鐘山南麓,從子長縣城出發,經瓦窯堡鎮沿着秀延河一路向西,穿過青石鋪地的鐘山橋,看見大普濟禅寺牌坊,鐘山石窟便到了。
走進石窟,如同遊曆一個立體的時空畫廊。唐人的題刻被宋人的造像所覆蓋,明代的碑碣與清代的牌坊相呼應...各個時代的遺迹疊印于石崖間,令人如同與各個朝代的先人對視交流。
3号窟無疑是鐘山石窟中最驚豔的一個,不到200平方米的窟内,雕刻着一萬多尊大小佛像,雕刻之精細,彩繪之精美,中外學者認為,其曆史價值、藝術價值不在雲崗石窟、龍門石窟、敦煌莫高窟之下。
一進石窟大門,震撼的感覺迎面而來。三尊并排的釋迦牟尼造像幾乎占據了三号窟一半空間。
細細觀察這三尊造像,最左的釋迦牟尼佛像面容清秀,分列兩旁的迦葉和阿難同樣相貌俊秀而年輕,釋迦牟尼佛足所踏蓮花為兩朵,蓮蓬未開。
中間的釋迦牟尼佛坐于已全部開放的蓮花之上,迦葉和阿難面容已呈中年模樣。
最右邊的釋迦牟尼佛坐在盛開的蓮花座上,迦葉和阿難已是老年形态,尤其迦葉彎腰駝背,老态畢露。
主窟四壁及石柱柱壁上滿雕小千佛、菩薩、羅漢、弟子等,石窟前壁下方浮雕有16尊均高0.7米左右的羅漢像,或合目誦經,或恍然深思,或側首,或垂眉,或微笑,或怒視,每個形象都顯示出不同的性格。
石窟東壁一組“佛涅槃圖”,釋迦佛仰身而卧,進入不生不死的境界。衆弟子有的仰面嚎啕,有的俯首飲泣,有的陷入沉思,有的側目凝視,神情動态,惟妙惟肖。
極緻綻放的石窟藝術
我國古代石窟藝術到宋代時已開始衰敗,鐘山石窟的雕塑反而在宋代趨于鼎盛,技藝精湛的思想與雕刻手法臻于完美,體現了趨于寫實和世俗化的石窟藝術高峰。
鐘山石窟的造像既不同于敦煌的木胎泥塑,又不同于雲崗、龍門、麥積山的純用石雕,而是以石雕為胎底,外用泥塑勾勒細部,最後施以彩繪。
這裡的菩薩絢麗多彩,婀娜多姿,顯然是最奪眼球的。
最引人注目的是蓮台上的兩尊脅持菩薩,左邊的菩薩頭戴花冠,面容俊俏,衣帶飄垂,腰肢側倚。可惜雙臂已殘,我們隻能通過想象來彌補其曼妙的身姿了。
右邊的菩薩是全窟的美神,頭上花冠高聳,中心有一小佛像,微微颔首,似笑含羞,斜倚腰身,凸顯曲線,胸前佩戴珠寶璎珞,腰間輕系紅色飄帶。右手已殘,左手做說法印,跣足立于蓮台上,其神态其身形其服飾其色彩,真是令人一見傾心。
探秘鐘山未解之謎
或許是隐匿于陝北的黃土高坡太久太久了,鐘山石窟就像一座剛被開采的寶山,其内涵和底蘊深厚而浩大,還有許多待解之謎,等待着人們去探索去發掘。
謎團1:鐘山石窟是中國最早石窟嗎?
在鐘山石窟附近,見到的關于鐘山石窟的介紹,幾乎都會有這麼一句——中國最早的石窟。 “最早”一詞的論證來源于三号窟内一方明嘉靖年(公元1522年)的石碑,上面記載鐘山石窟開鑿于“晉太和(公元366年)年間”,和敦煌石窟開鑿年份相當。如果這個開鑿時間能确認,鐘山石窟作為中國最早的石窟之一倒也名副其實。
“我對這個時間是不認可的。我認為‘北宋治平四年’是最準确的。”《鐘山石窟解讀》作者、研究鐘山石窟30多年的杜建軍表示,鐘山石窟以前有十幾個窟,目前保存下來有五個窟。在最重要的3号窟内,多個石碑上刻有紀年,比如熙甯五年、至元二十五年、北宋治平四年等,其中至今最早的是“北宋治平四年”,雕刻在石窟頂部的石碑上,并多次出現。
謎團2:鐘山石窟裡供奉有孔子?
據工作人員介紹,3号窟裡還雕刻有孔子造像,接受信徒祭拜。該“孔子”造像正襟危坐,留有長須,頭戴四方帽,手持佛珠,長袍加身端坐,一旁有形似胡人的侍者手持龍頭拐杖護持主人。
“這個造像不可能是孔子。”高安林告訴記者,去年11月,根據子長縣有關部門安排,他帶領拍攝團隊在鐘山石窟呆了17天,對石窟進行了系統拍攝,準備出版一本鐘山石窟的畫冊。拍攝期間,他幾乎看遍了石窟的每一個角落,發現了很多供養人的造像,甚至有胡人供養人。“這意味着,很多供養人在出資建造佛像的同時,也會把自己形象雕刻在洞窟内。這座雕像,應該也是供養人的造像。洞窟西側那方刻于明嘉靖的石碑提及,當時有一個名叫‘孫公’的人捐獻大量金錢重修萬佛洞。我認為,這尊雕像很有可能就是‘孫公’。因為造像的時代特征也與碑石紀年相符”。
謎團3:鐘山石窟實際上是“佛學院”?
資料顯示,鐘山石窟所在應為“普濟寺”。但是當下的鐘山石窟,除了石窟與禅院外,其餘建築,比如藏經樓等幾乎沒有保留下來。
衆所周知,敦煌石窟和麥積山石窟,由當時的衛戍部隊開鑿而成,其目的或為安撫寂寞,祈福平安。普濟寺所在名為“安定”的邊關小城,自古也是兵家争地,所以也有學者認為,鐘山石窟同樣為邊關将士所開鑿,為生者祈福,祭奠死者。
“
我認為普濟寺鐘山石窟有别于其他石窟,不是純供奉、祭拜的場所,它或許是一個修行的道場,簡單來說就是‘佛學院’。
”
在細細觀察了鐘山石窟之後,著名旅美畫家、收藏家範炳南表示。
在5号窟西側山崖上,範炳南發現了多個洞窟。他認為,這應該是修行人的修行之所。在三号窟主殿東側,他則發現了一方雕刻于元代至元二十五年的石碑,石碑鑿刻了普濟寺從祖師龍泉老人傳承的譜系,從惠字輩到善字輩,再到德字輩弟子,一一記錄在案。同時,以普濟寺為上院所涉及下院的文字記載,則自西向東,波及佳縣、安塞、彬縣(今彬州市)、長安縣(今西安市長安區)、泾陽縣、臨潼、渭南以及河南等地,所派僧人和寺院名稱一應俱全。
範炳南認為,由此而見,北宋以來,鐘山石窟有可能應該為佛教的修行聖地,培養了大量的僧人,并廣為傳道。對此,陳根遠表示,考古很嚴謹,需要嚴格地考證。普濟寺鐘山石窟是否是北宋的“佛學院”,可以提出猜測,但事實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鐘山石窟的精美,非身臨其境無法體驗,但目前也面臨着其他石窟一樣的嚴峻考驗:因為鐘山石窟所在山體為砂岩,很多造像已經風化成砂礫掉落。想要一睹陝西“第二敦煌”真容的朋友,抓緊時間速去欣賞吧~
自駕路線:西安→包茂高速→子長/建華寺/S206出口→S206→子靖線→鐘山石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