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高考改革已經在浙江、上海試點了4年,而多數省份從2018年秋季開始,也将進入新高考時代。除了不再分文理科這一最大改變之外,新高考在很多方面都和過去的傳統高考有很大的不同,走班制教學就是衆多改變中的亮點之一。
陸續開啟高考改革的省份
談到走班制的概念,可能很多人覺得聽上去比較陌生,但是如果說起大學裡的必修課和選修課,大家就不難理解了。走班制教學就如同大學裡的選修課一樣,是由學生自主選擇之後進行的分班教學。當然了,大學裡的選課,既可以選擇課程,也可以選擇授課教師,中學裡的選課更多的是選擇課程。
走班制教學
在新高考時代,文理已不再分科,學生從六門小學科中自主選擇三門參加高考,這就給傳統的教學模式帶來了很大的沖擊。或許在新高考時代裡,還是會有相當多的學生選擇理、化、生這樣的純理科搭配,或者是政、史、地這樣的純文科搭配,但是更多的學生都會在六門學科中穿插選擇,這就使得傳統的行政班教學難以為繼了。
自主選課
在舊高考時代,因為文理分科的存在,不管考生各門學科的興趣和基礎如何不同,隻要确定了文理科,就隻能按照既定的學科設置和教學模式來。考生選擇了文科,不管政、史、地三門學科是否全都有興趣,是否全都擅長,必須專心這三門學科的學習。同樣,理科生不管理、化、生三門中是否有短闆的學科,隻要選擇了理科,就必須努力提高成績。盡管這樣的模式未必适合學生的全面發展,也不利于考生全面發揮自身的優勢,但是安排教學是相對容易的。文科或者理科老師在統一的教室裡,對一個班的學生進行教學,雖然個别學生可能學習興趣不高,但是有沒有興趣都必須學習這門學科的,所以正常的教學是不受幹擾的。
不同的學科搭配
但是到了新高考時代,學生自主選擇小學科搭配,如果繼續在傳統的教學班級進行統一的上課,那麼就會存在一部分學生認真聽課,一部分學生完全不聽課的現象。如果班級内部多數的學生都聽課的話還好,如果絕大多數的學生都沒有選擇該學科,這就很讓教師很難開展教學了。這就如同文科(理科)老師去理科(文科)班上課一樣尴尬,文科(理科)老師去理科(文科)班上課,雖然多數人都不願意聽,但是畢竟高考也不用考,所以教師随便一點也行,繼續認真也行。但是現在的這種尴尬就不同了,一個班萬一隻有個别學生學習某個小學科,叫教師如何來安排教學?所以走班制是新高考時代的必然産物。
走班制改革
所謂中學走班制,簡單的說就是授課教師在專門的一個教室,面對來自不同行政班的學生,進行統一的授課。同一個行政班的學生在同一節課上,有的在這個教室學習物理,有的在那個教室學習化學,有的在另一個教室學習地理...這就像大學的選修課一樣,同一個時間,大家在不同的教室分别學習不同的課程,但是大家都有自己的必修課,那就是語文、數學、英語。
關于中學正在摸索和實施的走班制,究竟是有利于學生的學習,還是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在過去的幾年中争論很兇。褒獎這種全新教學形式的觀點很多,批評它的言論也很多。應該說,新高考制度下,必須實行走班制,但是是否有利于學生的學習與發展,因人而異,也因地而異。
新高考
首先,走班制是否能夠正常的運轉,受限于傳統的教學思維與師資力量是否雄厚。
在傳統的教學思維下,多數教師都認為将學生統一分配到不同的班級,三年中不管大家的成績差異如何,基本上都是這一波學生在一起學習,這樣既方便了班主任進行日常的管理,也方便授課老師教學和督促學業。但是實行了走班制之後,同一個行政班的學生可能要到不同的教室去上課了,紀律的管理,學業的督促,作業的批改是否還能像過去那麼方便?這就真的要看學校的生源了。說實話,如果是生源較好的學校,學生的學習習慣比較好的話,可能影響不是特别大,如果是生源較差的學校,走班制下,還能否低進高出實現逆襲,這個就真的不好說了。背後的利弊,隻有學生、家長以及教師自己體會了。
走班制的背後比拼的也是師資
與此同時,學校的師資力量是否雄厚,教室數量是否充足,也制約着走班制的發展。在文理不分科之後,小學科的冷熱必然會出現極大的偶然性與不确定性。或許這一屆新生很多學生都喜歡物理,也許下一屆就一群人喜歡化學,每一屆學生的興趣點未必相同,所以小學科的教師配置必須充足,否則走班制教學就難以為繼,個别學校必然會重走老路,強迫學生選擇學科。同時,走班制教學後,除了正常的行政班教室外,還要配置走班教學的教室,這對于多數城市中學和縣城中學來說,可能問題不大,但是對于大多數的鄉鎮中學來說,可能就會有壓力了。
其次,走班制教學之後,學生是否能更好的學習與發展,既要看學校的管理模式,更要看學生自身的學習态度與習慣。
很多家長都擔心走班制之後,基礎不好的學生提高可成績就沒有過去那麼容易了,畢竟這類學生的學習态度和習慣多少都存在着一些問題,過去通過班主任的嚴格管理,授課教師的嚴格督促,或許能加以扭轉實現逆襲。但是在走班制環境下,學習習慣不好的學生可能就更加随意了,這是家長們最為擔心的事情。
态度決定一切
客觀的說,家長們的擔心并不是杞人憂天,教師的督促也教導對于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還是有重要影響的。走班制教學後,班主任及教師還會不會和過去一樣嚴格,讓家長倍加關心。其實家長們也不要過于擔心,畢竟中學不是大學,隻要高考制度還存在,中學就會繼續攀比升學率,教師肯定還會一如既往的重視學生的學業。同時家長也要改變傳統的思維,覺得教育完全是學校的責任,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同樣需要家庭教育的輔助。
新高考
總的來說,走班制教學是高考改革後的大勢所趨,是不可能因為一些經濟利益受損的教育人不負責任的謾罵而改變的。文理不分科總體上肯定是有利于孩子的學習與成長的,但是如何将這場高考改革平穩的進行下去,需要好好的摸索。急功近利肯定要不得,因循守舊的停留在原處肯定也不利于教育的發展,需要全體教育工作者和全體國民的共同關注和獻言獻策,才能将這場正在進行時的高考改革進行到底。
(相關圖片來源于網絡,徽南城意頭條号,談曆史地理,說人文教育,看社會百态,聊地方發展,喜歡小編文章的朋友歡迎點贊與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