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國家生日禮儀?中國人以前過生日也是吃蛋糕吹蠟燭嗎?,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歐美國家生日禮儀?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中國人以前過生日也是吃蛋糕吹蠟燭嗎?
在生日蛋糕還沒有帶進中國之前,有錢人家擺壽宴,有壽桃和壽面,清朝還有些人家做生日饽饽(饽饽是粘米制成,是滿族人的叫法)。這個“壽”指最少一個甲子以上的年齡,所以小孩過生日不能叫“壽”。
中國人第一個生日稱為“周歲”,幾乎是最重要的生日。
此外在我國傳統的壽稱中,常見如六十大壽、米壽(八十八歲的雅稱,因“米”字拆開,其上下各是八,中間是十,可讀作八十八,故名)、“喜壽”、“白壽(九十九歲,因“白”字乃“百”字去“一”,故稱)”、“茶壽(一百零八歲。因“茶”字的草字頭即雙“十”,相加即“二十”,中間的“入”分開即為“八”;底部的“木”即“十”和“八”,相加即“十八”。中底部連在一起構成“八十八”,再加上字頭的“二十”,一共是“一百零八”,故稱“茶壽”)”、“卒壽”、“還曆壽”等。
關于生日的别稱:母難日、誕辰、華誕、芳誕等。
在蛋糕上點燃蠟燭的習俗源于希臘人。希臘人在圓月般的蜜餅上點燃小蠟燭,然後放在阿耳特彌斯神的廟壇上,以供奉這個月神。根據民間的傳統信仰,在生日點燃的蠟燭具有神奇的力量,能夠使願望實現。自人類開始設壇祭神以來,點着小蠟燭或燃起祭火已有神秘的特殊意義。點燃生日蠟燭是向過生日的小孩表示敬意,能為小孩帶來好運。道賀和祝福都是不可或缺的環節。
最早提出生日慶祝的,是關于慶祝佛祖生日的世俗廟會記載中。3世紀初期,“每浴佛,多設酒飯,布席于路,經數十裡,民人來觀及就食且萬人,費以巨億計”(《三國志 吳書》卷4《劉繇傳》)。在佛教的影響下,魏晉以後,陸陸續續有了生日的說法。
俄羅斯:看重10、20、30、50 歲生日,不過四十歲(不吉利)。發白色的紅包,打耳朵。孩子過生日時不吃生日蛋糕,而是吃生日餡餅。
埃及:過生日吃水果,因為水果有繁衍生命的象征。出生一周時會隆重慶祝,是埃及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生日。
西班牙:過生日做餅幹蛋糕,搓四十下耳朵作為祈福。
韓國生日喝海帶湯,海帶代表長壽,祝福媽媽身體健康。新生兒百天抓阄。
尼日利亞:舉行生日派對,穿民族服裝赴宴,送紅包。
美國:吃飯由朋友買單,必須當面打開生日禮物。
英國:把人倒立晃動,生日多少歲就是晃動多少下,最後再加三下,那三下說段押韻的話:Once for your luck,Twice for your luck,Third for the old man's coconut.第一次是為了幸運,第二次也是為了幸運,第三次是為了老頭的椰子。(僅僅是圖個押韻)
阿根廷:将糖果和玩具放進一個特質的盒子中懸挂起來,讓孩子用棍子打破。
日本:百天時為他準備豐富的飯菜,每種菜讓小孩接觸一下,預示一輩子不愁吃。日語中“鲷魚”的發音“恭喜”的一部分相同,所以在節慶日常吃鲷魚以示吉利。
意大利:家長會揪耳垂,小孩子多少歲就揪多少下(隻限于小學)。
澳大利亞:重視成人的18歲和真正走入社會的21歲生日。
伊朗:重視1歲,重視女孩的9歲生日(伊斯蘭教認為女孩子到了9歲要戴頭巾)和男孩的16歲生日,會在生日當天舉行很大的晚會慶祝成年,也會贈送金币以示祝福。
緬甸:一般會去寺廟拜佛,也會放生許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