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忽晚山河已秋是什麼意思?文 | 張麗楠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當人們還沒從盛夏的酷暑中走出來的時候,秋天已經來到了眼相比熱烈的夏天,秋天更多是一種塵埃落定,是自然而然的平靜和心安,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人間忽晚山河已秋是什麼意思?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文 | 張麗楠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當人們還沒從盛夏的酷暑中走出來的時候,秋天已經來到了眼。相比熱烈的夏天,秋天更多是一種塵埃落定,是自然而然的平靜和心安。
縱觀古今,作家們提筆談秋,無不是落寞、孤寂的字眼。秋是王勃的“高風晚,黃葉飛”,是張繼清淨的愁眠,更是葉紹翁潇潇梧桐下的鄉愁。
我所見故鄉之秋日,滿滿的秋意,一股腦傾瀉在林子裡。秋實在是一幅畫,我時常這樣想。如果有藝術家去描繪秋的林子,絕不是一樹的凋敗,又或是放眼望去的一抹火紅。
秋風搖醒了太陽,陽光穿透雲層,灑在樹梢上。走近些,看到層層樹葉顔色各異;再近些,看清最表層的葉子被秋陽照了個金黃,随風招搖,裡面一層是淡黃色的,昆蟲們常常藏匿于這裡,再往下,是淡青色的葉子,雖然隐匿于最裡層,仍逃不過秋意。葉子一點點被染成金色,從不刻意,這要歸功于秋風,風掠過,葉悄黃。秋日幹幹淨淨,似風清清爽爽。
黃葉飄落,宛若蝴蝶留戀不舍地飛舞,翻轉。枝梢尖兒的樹葉最為要強,顫顫巍巍地吊在枝上,好像随時會随着風遠行,像戀戀不舍家鄉的遊子,離開了樹枝便被抽了魂;它的紋理,異于正常的樹葉,紋理間刻滿歲月;再晚點,它的顔色是老态龍鐘的棕,最淺至發白,最深即是燒焦般的黑。秋天的殘忍體現于此,讓這樹葉痛苦地卷曲着,掙紮着,水分被蒸發個徹底,要說“骨瘦嶙峋”也絲毫不為過。如此想來,秋也背負着許多沉重,那些看似無人問津的一切,實則都被我們放在了心上。
秋天真短,短到等不及遊子回鄉,來不及吃桂花糕,隻留得老人們卧在院子裡。有詞叫做“物是人非”,可“非”是人的非,有人愁緒萬千揮不去,有人滿心歡喜上眉梢,我隻擡眼遇秋,秋意正濃。中國文人寫秋多是愁苦、離别和傷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歐陽修的《秋聲賦》:“蓋夫秋之為狀也:其色慘淡,煙霏雲斂;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氣果冽,砭人肌骨;其意蕭條,山川寂寥。故其為聲也,凄凄切切,呼号爆發。”可好玩的地方就在歐陽修的筆鋒一轉, 随之而來的是他順乎自然、不怨秋聲的豁達與樂觀,或許這也是該作品流傳千古的原因之一吧。相同之中帶有了點不同的新意。
夏日的遺憾終會被秋風溫柔化解,我想秋天不隻是離愁别恨,更多的應還有農民的豐收、佳節的團聚和了卻遺憾的欣喜。不知不覺間,就已經到了秋天,夏天的遺憾和故事終究告一段落,秋天的旅途才真正開始。
壹點号山東金融文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