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禛是什麼朝代的?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是一部名垂後世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許多讀者也許不知,蒲松齡此書在當時獲得贊譽,與王士禛的賞識關系密切王士禛與蒲松齡都是山東人,一人在小說領域大放光芒,一人被譽為一代詩宗其實,王士禛更是一位廉吏他以“不負民即不負國,不負國即不負所學”為信條,将為官、為人、為學高度統一,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王士禛是什麼朝代的?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是一部名垂後世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許多讀者也許不知,蒲松齡此書在當時獲得贊譽,與王士禛的賞識關系密切。王士禛與蒲松齡都是山東人,一人在小說領域大放光芒,一人被譽為一代詩宗。其實,王士禛更是一位廉吏。他以“不負民即不負國,不負國即不負所學”為信條,将為官、為人、為學高度統一。
順治十五年(1658年),王士禛參加該年殿試時中進士,被任命為揚州府推官,并于兩年後到任。這個職務主要是審核州縣初審案件。當時,揚州官員大操大辦“瓊花觀迎春會”,享樂于花海之間。但王士禛發現這一活動的資金是由當地百姓分攤的,給百姓造成了不小負擔,立即向上級建議取消會事。“迎春會”取消,揚州百姓稱快,将他與宋代曾在揚州為官的蘇東坡媲美,這是王士禛“不負民”理念的初次實踐。
王士禛在地方為官頗有政聲,獲得“公實今日之循吏,仁而明,勤而敏,廉而能慎者也”的評價。康熙年間,王士禛獲得重用,曾入值皇帝在宮内的秘書機構南書房,擔任過經筵講官。高居廟堂後,王士禛“不負民”的理念越來越堅定。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時任都察院左副都禦史的王士禛審理了一宗皇室案件——“克什兔案”。克什兔是“紅帶宗屬”,也就是皇族的人,族籍由宗人府負責管理,政治、經濟方面都享有特權。此人因患毒瘡而生命垂危,醫生張希仁幫他治愈後,他恩将仇報,私造僞契,誣陷張氏全家賣身為奴于他,到刑部甚至是宗人府去告誣狀。王士禛堅持用證據說話,迫使宗人府維持刑部原判,并将此人“革職鞭責”。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王士禛擔任刑部尚書,成為台閣重臣,但他毫無驕矜之氣,反而更加勤謹、審慎,糾正了不少冤假錯案。比較有名的是“徐起龍案”:徐起龍的女兒被其婆母曹氏夥同惡人辛二等欺壓。徐起龍與表弟侯六登曹氏之門理論,被曹等人打出,而曹還以“白晝入宅抄搶”告于官。案子到了刑部,初審司官草率結案。王士禛查明實情後,不但釋徐、侯,嚴懲曹氏、辛二等,更是怒诘司官:“你們是畏勢呢,還是循情呢,或者是已納賄呢?竟敢如此判決诳瞞我!”
王士禛一生“不負民”,除了信念堅持,還在于他始終能清正自守,不沾公家分文,他與“一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流俗絕不相關。揚州當時為南北咽喉要道,往來的達官顯貴很多,可王士禛身為推官卻“不名一文”,以至于詩友許天玉向他借盤纏去參加會試,他都無銀可助,最後夫人張氏隻好脫下腕上的玉镯來當掉,這才得以資助詩友。
在揚州為官五年後,王士禛在離開時曾寫過一首詩:“可使文人有愧辭,韓歐坡老是吾師。四年隻飲邗江水,數卷圖書萬首詩。”“隻飲邗江水”是他清廉的真實寫照了。事實上,王士禛不光是不會“吃拿卡要”,送上門的錢,他都不要。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八月,王士禛調任戶部右侍郎,主管寶泉局督理錢法。過去的老規矩是,鑄出錢币都須給主管官員呈上樣錢,說白了就是用現金行賄。王士禛主管寶泉局後,力革此弊,從未派人去過錢局,嚴防染指。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王士禛被罷官返回山東老家時,“遂巾車就道,圖書數簏而已。送者填塞街巷,莫不攀轅泣下。”做了45年官,他的行李隻有數箱圖書,泣淚相送的百姓卻堵塞了街巷。王士禛“不負民”,“代價”是清貧,收獲的是百姓的敬重和曆史的肯定。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