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i怎麼測試?上了大學,當你不知道做什麼的時候,就多讀書吧在沒有設置清晰的目标之前,以績點為導向來努力,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gpi怎麼測試?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上了大學,當你不知道做什麼的時候,就多讀書吧。在沒有設置清晰的目标之前,以績點為導向來努力,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
---------------
最近一段時間,“内卷”一詞十分流行,仿佛“萬物皆可内卷”。高考競争激烈是内卷,企業加班過多是内卷,城市搶人大戰也是内卷。
在社會學定義之下,“内卷化”是指一種社會或文化模式在某一發展階段達到一種确定的形式後,便停滞不前或無法轉化為另一種高級模式的現象。而放置到大學的語境之下,績點為王,GPI(真實發展指數)就是很多人大學階段的KPI,造就了“内卷”。
績點如今對于大學生的重要程度可謂不言而喻,但對當年剛入學的我來說,完全是懵懵懂懂,在過了新生階段的新鮮感後,對前路依然一片迷茫,不知道自己該如何度過大學4年,也并不清楚今後要讀研究生還是工作。
好在一路中規中矩地成長着,不想讓自己變差的理念貫穿始終。就像很多人常常說的,上了大學,當你不知道做什麼的時候,就多讀書吧。在沒有給自己的人生設置清晰的目标之前,以績點為導向來努力,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
所以,雖然我并沒有把取得“幾點幾”的績點作為自己的KPI,但也沒有放任自流。複制了高中模式,上課好好聽講,作業按要求完成,做好眼前事。沒想到無心插柳,學期結束後,績點還算上遊。也因此成功領到了大學的第一筆獎學金,獲得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啟動資金。
在嘗到了績點高的甜頭同時,我也逐漸認識到績點的不足之處,把績點的高低直接與個人的能力挂鈎,僅以績點判斷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和自控力,以統一的标尺來卡住所有個性化的方向,有一葉障目之嫌。
不過既然身在其中,隻因為一個制度存在某些不合理,完全不care它,這種自暴自棄的消極處理并不是辦法,且于事無補。對我而言,适應績點的規則,不讓分數為自己想做的事拖後腿,就是最好的應對之道。
為了避免局限在單一視角之下,績點之外,我的大學KPI也在不斷擴展,小目标越來越多。設定了4年讀100本書計劃,讀更多的書,加深了對于社會事物的理解;圈定目的地,把假期的時間用來多出去走走,了解各地的風土人情;參加更多專業比賽,由此結識許多優秀的小夥伴,提高硬實力……
某一處無心的行為,或許是未來一段機緣的伏筆。因為參加了本專業的大賽,我得以和很多志同道合的同學交流,也結識了幾位業内資深人士,這些恰恰成為後面我實習的敲門磚。在參賽中練筆,使得實習的時候能夠快速熟悉,得心應手。
當然,比賽獎金加上績點突出帶來的獎學金,讓我實現了經濟上的獨立自主,不再需要父母額外提供生活費。
大學的KPI不該隻是局限于績點。雖然它可能直接影響你未來人生的某個決策,比如保研、出國,但人生很長,一張試卷與成績單說明不了一切。因此對于績點,最好的對待方式就是但自努力,莫問前程。佛系一些看待,與此同時也不放棄自我提升。畢竟大學之大,績點并不能完全容納。
裡爾克在《給一個青年詩人的十封信》裡曾寫道:“青年人常犯的錯誤是,将生命任意抛棄,甚至陷入窒悶,颠倒,混亂的狀态。這期間每個人都為了别人失掉自己,同時也失掉别人,并且失掉許多還要來到的别人,失掉多元性與可能性。”
所以,在大學的青蔥時光中,别将一切局限于績點而失掉自己,跳脫大學的KPI就是GPI的囚籠,保持初心與本真,視野才能趨向于無限廣闊,避免自我的内卷化。
範娜娜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