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決定在今天的甯波設立州治時,取境内“四明山”的“明”字,稱其為明州。史載公元752年,日本孝謙天皇時曾派三艘遣唐使船駛抵明州港,開啟了明州港對外開放的曆史。但明州在唐代還不是政府指定的口岸,所以大唐文獻隻有關于廣州和安南的市舶使的記載。不過,明州作為口岸有着良好的自然條件,餘姚江、奉化江、甬江,三江在明州府城并流,由此東流入海。
從考古發掘情況看:餘姚江人居曆史最為久遠,餘姚江船舶曆史也最為久遠。在餘姚“河姆渡”新石器遺址,人們不僅發掘出了6000多年前,人類種植水稻的曆史線索,而且還發現了7隻木槳和一個陶制的獨木小船。站在“河姆渡”古渡口,我不禁遙想6000多年前的這些栽培水稻的先驅,是否會劃着獨木小船順江而下,不出20公裡,就可到達餘姚江就與奉化江合流而成的湧江。湧江實際上是短短的一段近海江口,海水漲潮時,江潮回湧,故謂湧江。載着先民的獨木小船,再向東漂幾公裡,就到東海了。河姆渡的人很可是最早通過江河親近大海的華夏先民。
明州三江通海,為這方水土提供了向海洋發展的一切可能。甯波的鄞州區,早在古代就是備受關注天朝關注的地區。秦一統天下後,以三江口為天然界線,劃分出鄞、鄮、句章三縣(為會稽郡所轄)。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把鄞縣、鄮縣、句章三縣設為鄞州。不久後,又廢鄞州。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設明州。長慶元年(公元821年),明州州治遷到了三江口,與今天甯波城的中心區鄞州區完全重合。大宋被迫南遷,于南宋慶元元年(1195年),升明州為慶元府,府治仍設在老鄞縣(即三江口)。
《甯郡地輿圖》(約1846年繪制)
南宋《寶慶四明志》中的《鄞縣縣境圖》
甯波高麗使館
甯波河姆渡古渡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