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部衰老有哪些症狀?人之“雙足”,猶如樹之“樹根”,是支撐人體行為活動的基礎,有一雙好的腿腳,才能保證活動自如,這是“精氣神”的前提:腿腳不便,整天躺在床上,自然也就算不得健康了,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腳部衰老有哪些症狀?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人之“雙足”,猶如樹之“樹根”,是支撐人體行為活動的基礎,有一雙好的腿腳,才能保證活動自如,這是“精氣神”的前提:腿腳不便,整天躺在床上,自然也就算不得健康了。
也正因為如此,腳在健康中的地位,一直備受大家“尊崇”,甚至民間還有“人老腳先老”的說法,一個人衰老以後,從腳上最先就能看出來?這樣的說法,到底靠不靠譜。
俗話說“人老腳先老”,這樣的說法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
要說這句話到底靠不靠譜,自然就要從醫學的角度來思考,正巧,中醫和現代醫學,對此都有其相對應的解釋。
首先是中醫:
早在《黃帝内經》中就有記載:“陽氣起于足五趾之表,陰脈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意思是身體的陽氣,從腳趾的表面開始起源;而陰氣從腳心的位置開始彙聚。
無論是陰氣,還是陽氣,在中醫的觀點中,是組成人體平衡的一部分,陰陽充足,保證血氣運轉順暢,水利通達滋潤。而一個人的衰老,必然也是從氣息的“損耗”開始的。
老人因為年齡增長,身體器官和組織衰弱,陰氣和陽氣的産出也會因此變少。作為陰陽“起源”的足部,自然也會因為氣息的損耗而出現異常情況。
其次是現代醫學:
《中國醫療》曾經對此有過解釋:對于老年人而言,醫學上有一種常見的疾病叫做“間歇性跛行”。
這是一種足部血管供應不足和神經病變所引起的症狀。随着年齡的增長,老人血管和神經衰老,很容易因為血液循環緩慢和神經衰老引起病變,從而增加“間歇性跛行”這一疾病的概率。
換句話說,“間歇性跛行”出現與否,也可以看做是現代醫學判斷是否衰老的标志。
由此可見,“人老腳先老”,的确存在參考價值和存在意義,足部的狀态值得我們更加關心,尤其對于年輕人來說,“早衰”的情況在腳上也會有所體現,理應警惕。
腳上出現3種異常,警惕“早衰”的可能到來
第一種:腳上皮膚變幹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身體機能運轉正常,營養物質的供給也應該是非常高效的。
這其中就包括“膠原蛋白”,年輕人的足部皮膚大多白裡透紅,晶瑩透亮,這和膠原蛋白的持續産出有非常大的關系。如果腳上的皮膚變幹,看起來松松垮垮,則說明身體膠原蛋白供給不足,身體機能下降,警惕早衰的可能性。
第二種:腳趾關節頻繁疼痛
人的雙腳上,有足足30多個關節,關節的健康,依仗的是鈣質的滋養。如果總是感覺關節疼痛,可能身體鈣質的吸收效率降低,代謝能力不足,同樣也是衰老的典型表現。
另一方面,關節疼痛也和氣血不足相關,如果自身不存在貧血症狀,氣血不足同樣有衰老加速的可能。
第三種:腳上脂肪層變薄
腳上的脂肪層,包括腳底的皮膚組成,以及腳後跟的組織堆積程度。年輕人身體機能旺盛,腳上的脂肪層比較厚,因此走路維持的時間也更長。
但如果存在“早衰”的迹象,身體機能下降,脂肪層中營養物質減少,腳會慢慢地變“薄”,走路時消掉的緩沖變少,走路時間長了,更容易出現腳底發酸,紅腫的情況。
因此,如果有類似腳底變薄,并且走一會路就腳底酸疼的朋友,要提前保養足部,遏止可能存在的“早衰”勢頭。
那麼,如何調養足部,才能有效緩解早衰的情況呢?
中醫認為,“足為血之末梢”。顧名思義,足部是距離心髒氣血滋補最遠的部位,如果能有效保證足部的血氣滋養,早衰的勢頭或能得到扼制。
比如通過食補的方式補充足部氣血:
例如紅棗,牛肉,雞蛋等食物,都是非常不錯的選擇。适當食用富含維生素B的海鮮,動物肝髒等,滋補生血,改善身體氣血健康。
也可以選擇泡腳的方式:
通過溫度提升,來促進足部的血液循環,從而達到調養足部,緩解早衰的效果。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泡腳的溫度不宜過高,過高的水溫會導緻足部皮膚燙傷,反而容易增加炎症,潰瘍等疾病風險。一般來說,泡腳溫度維持在“微微燙腳”的程度即可,大約在40度到50度左右。
總而言之,足部的健康,和人體的衰老息息相關,預防早衰現象,也要從足部的健康調整入手,堅持調養,延緩衰老,健康也會給你回報。
參考資料:
[1]王小梅. 知"足" Hold住健康[J]. 現代養生, 2018(19):2.
[2]小舟. 健康從足開始[J]. 中國保健營養, 2007(01):63.
[3]王深明.腿部腫脹要當心血栓 [J].《中華養生保健》,2016:28-28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