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綠、紅、藍、橙、棕和灰,電線外面的絕緣護套顔色通常都有自己的指代意義。所以,在擺弄新燈具時,除了關掉斷路器之外,還要确定你接下來要碰到的每根帶顔色的電線都有什麼含義。
美國的居民用電開始并沒有系統的顔色編碼,甚至都沒有正确使用的一套标準。1879年,當愛迪生第一次引入電燈後不久,保險行業開始發放一些安全指南。第一套正式的指南出現于1881年,内容包括編址容量、絕緣及安裝。但沒有對電線顔色進行分類。
1882年,美國國家火災保險商委員會(NBFU )也曾采用過早期的安全規章。1893年,全國保險電力協會開始試圖把各個州不同的電氣裝置準則和規範統一起來,提出了為建築布線的電燈和電源裝置的全國性編碼标準。
第一個國家電氣規範(NEC)是NBFU在1897年提出的,它也忽略了電線顔色問題的規範化。後來在1928年,NEC更新改版,其中有一個要求是建立接地線顔色的規範,就是後來的白色或天然灰,還禁止這些顔色應用于活線和中性線。
更進一步的顔色編碼是NEC在1937年推出的新版,把用色彩編碼了的線利用與“多分支電路”,并且規定三個分支的電路的線要用黑色、紅色和白色。更多分支的可以加入别的顔色,比如黃色和藍色。
1953年,NEC改變了接地線的顔色,變為綠色或是裸線。綠色也被禁止用于電路線(比如活線和中性線)。
NEC的1971年版本把彩色多支路編碼給跑起來,雖然白色、天然灰、綠色和黃綠條紋仍然保留,這些顔色也被禁止用于接地線。這次的規範丢掉了通路電線的刻闆的顔色編碼要求,因為沒有足夠的顔色來讓系統、電壓與電路區分。
現在的美國,接地線是綠色、黃綠條紋或是裸線,中性線應該是白色或灰色,電路線可能是黑色、紅色、藍色、黃色、橙色或黃色,具體什麼顔色取決于電壓。
這些顔色标準是美國的,其他國家代碼不一樣(加拿大的與美國很相似)。比如,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和美國的接地線顔色相同,他們的中性線是藍色或黑色。而且,活線可用任何除接地線和中性線之外的顔色。紅色和棕色是單相線的推薦色,紅色、白色和藍色是多相流帶電的電線推薦色。
英國最新(2004)改變了遵守國際電工委員會(EC)的系統。他們的接地線顔色(黃綠條紋)保持不變,中性線顔色從原來的黑色變成了藍色。同樣的,以前單相電線是紅色現在變成了棕色。除此之外,英國的多相線路标記和着色也改變了:L1由紅變棕,L2由黃變黑,L3由藍變灰。
為什麼三項插頭接地線的插頭比較長?
這是因為,在設計電源插頭時,為考慮到使用者的安全,有意識地将接地腳設計得比導電腳(兩個較短的腳)長幾個毫米。這樣在插入三腳插頭時,接地腳先接觸插座内的接地線,這樣可先形成接地保護,後接通電源;反之,在拔出三腳插頭時,導電腳先與電源插座内的導電端分開,接地腳後斷開。如果家用電器的金屬外殼由于絕緣體損壞等原因而帶電,這時接地腳就會形成接地短路電流,使家用電器的金屬外殼接地而對地放電,從而使人不被觸電,起到安全保護的作用。
常見的電線管的敷設方法有哪些?
序号 導線敷設方式和部位 文字符合
1 用瓷瓶和瓷柱敷設 K
2 用塑料線槽敷設 PR
3 用鋼線槽敷設 SR
4 穿水煤氣管敷設 RC
5 穿焊接或鍍鋅鋼管敷設 SC
6 電纜溝敷設 TC
7 穿聚氯乙稀硬質管敷設(阻燃PVC塑料管) PC
8 穿聚氯乙稀半硬質管敷設 FPC
9 穿聚氯乙稀波紋管敷設 KPC
10 用電纜橋架敷設 CT
11 用瓷架敷設
混凝土排管敷設 CF
金屬線槽敷設 MR
直接埋設敷設 DB PL
12 用塑料夾敷設 PCL
13 穿金屬軟管敷設 CP
14 沿鋼索敷設 SR
15 沿屋架及跨屋架敷設 BE
16 沿柱或跨柱敷設 CLE
17 沿牆面敷設 WE
18 沿頂棚或頂闆面敷設 CE
19 在能進人的吊頂内敷設 ACE SCE
20 暗敷在梁内 BC
21 暗敷在柱内 CLC
22 暗敷在牆内 WC
23 暗敷設在地面内 FC
24 暗敷設在頂闆内 CC
25 暗敷設在不能進人的吊頂内 ACC
26 沿牆面敷設 WS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