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拉尼娜和厄爾尼諾

拉尼娜和厄爾尼諾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4 14:17:57

今年的天氣異常反常,都已經到了夏天三伏天,天氣卻是如此的涼,穿半袖都擋不住涼意;好多農作物在今年都欠收,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節都能吃上自家種的豆角、黃瓜等各種蔬菜,如今連毛都沒有。都說今年是厄爾尼諾反天氣現象,那究竟什麼是厄爾尼諾和厄爾尼諾反天氣現象呢?

厄爾尼諾暖流,是太平洋一種反常的自然現象,在南美洲西海岸、南太平洋東部,自南向北流動8着一股著名的秘魯寒流,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正是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海域水溫普遍升高,向西流動的赤道暖流得到加強。恰逢此時,全球的氣壓帶和風帶向南移動,東北信風越過赤道受到南半球自偏向力(也稱地轉偏向力)的作用,向左偏轉成西北季風。西北季風不但削弱了秘魯西海岸的離岸風——東南信風,使秘魯寒流冷水上泛減弱甚至消失,而且吹拂着水溫較高的赤道暖流南下,使秘魯寒流的水溫反常升高。這股悄然而至、不固定的洋流被稱為“厄爾尼諾暖流”。

厄爾尼諾又分為厄爾尼諾現象和厄爾尼諾事件。厄爾尼諾現象是發生在熱帶太平洋海溫異常增暖的一種氣候現象,大範圍熱帶太平洋增暖,會造成全球氣候的變化,但這個狀态要維持3個月以上,才認定是真正發生了厄爾尼諾事件。在厄爾尼諾現象發生後,拉尼娜現象有時會緊随其後。

氣象成因

在南美洲西海岸,南太平洋東部, 自南向北流動着一條著名的秘魯寒流。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3月時值南半球夏季。南半球海域水溫普遍升高。向東流動的赤道逆流得到加強, 恰逢此時, 全球的氣壓帶和風帶向南移動,東北信風跨過赤道。受到南半球的自轉偏向力作用, 向左偏轉成西北季風。西北季風不但削弱了秘魯西海岸的離岸風 — — 東南信風, 使秘魯寒流冷水上泛減弱甚至消失, 而且吹拂着水溫較高的赤道逆流海水沿秘 魯寒流來的方向逆洋流南下, 把秘魯寒流變性為暖流。這股悄然而至不固定的暖流被稱之為厄爾尼諾暖流。通常這位“ 不速之客”在 每年的3月以後, 随着南美洲西海岸水溫逐漸變冷而随之消失。

厄爾尼諾反現象一般指拉尼娜現象,它是使海面溫度持續異常偏冷的現象。拉尼娜現象就是太平洋中東部海水異常變冷的情況。東南信風将表面被太陽曬熱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緻使西部比東部海平面增高将近60厘米,西部海水溫度增高,氣壓下降,潮濕空氣積累形成台風和熱帶風暴,東部底層海水上翻,緻使東太平洋海水變冷。

拉尼娜現象就是太平洋中東部海水異常變冷的情況。東南信風将表面被太陽曬熱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緻使西部比東部海平面增高将近60厘米,西部海水溫度增高,氣壓下降,潮濕空氣積累形成台風和熱帶風暴,東部底層海水上翻,緻使東太平洋海水變冷。

拉尼娜和厄爾尼諾(厄爾尼諾與拉尼娜)1

拉尼娜和厄爾尼諾(厄爾尼諾與拉尼娜)2

拉尼娜與厄爾尼諾現象相反,随着厄爾尼諾的消失,拉尼娜的到來,全球許多地區的天氣與氣候災害也将發生轉變。總體說來,拉尼娜的性情并非十分溫和,其氣候影響與厄爾尼諾大緻相反,其強度和影響程度不如厄爾尼諾,但它的到來也可能會給全球許多地區帶來災害。

厄爾尼諾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的增暖、信風的減弱相聯系,而拉尼娜卻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度變冷、信風的增強相關聯。因此,實際上拉尼娜是熱帶海洋和大氣共同作用的産物。

拉尼娜究竟是怎麼形成的?

海洋表層的運動主要受海表面風的牽制。信風的存在使得大量暖水被吹送到赤道西太平洋地區,在赤道東太平洋地區暖水被刮走,主要靠海面以下的冷水進行補充,赤道東太平洋海溫比西太平洋明顯偏低。當信風加強時,赤道東太平洋深層海水上翻現象更加劇烈,導緻海表溫度異常偏低,使得氣流在赤道太平洋東部下沉,而氣流在西部的上升運動更為加劇,有利于信風加強,這進一步加劇赤道東太平洋冷水發展,引發所謂的拉尼娜現象。

拉尼娜和厄爾尼諾(厄爾尼諾與拉尼娜)3

拉尼娜現象

信風是指低空中從熱帶地區刮向赤道地區的行風,在北半球被稱為“東北信風”,南半球被稱為“東南信風”,住在南美洲的西班牙人,利用這恒定的偏東風航行到東南亞開展商務活動。因此,信風又名貿易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