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賦圖》取材于三國時代著名的文學家曹植所著的《洛神賦》。
畫家顧恺之發揮了高度的藝術想象力,富有詩意的營造了原賦中的意境氛圍。是中國繪畫史上的一件經典作品,此畫一問世,無人再敢繪此圖。
這幅由多個情節組成的書畫巨作,背後還有一個纏綿凄婉的故事。
《洛神賦圖》局部
故事的主人公甄氏,在建安年間嫁給袁紹的兒子袁熙。東漢獻帝七年,袁紹病死,曹操乘機出兵,袁熙帶兵逃往遼西,甄氏被曹軍俘虜。
甄氏溫雅脫俗,氣度非凡,曹操見此便以上禮待她。
當時無官在身的曹植,經常陪伴甄氏,曹植天性聰明,詩詞歌賦,樣樣精通,深得甄氏的欣賞。于是兩人花前月下,朝夕相處,日久便難舍難分。但此時曹操卻偏将甄氏賜予曹丕。
父命難為,曹植很是失落,内心悲痛萬分,加上曹丕頻繁施加壓力,曹植開始放蕩恣肆,曹操見此很失望。
曹操死後,曹丕登上帝位,建立魏國。
《洛神賦圖》局部
甄氏和曹植錯綜複雜的關系,始終讓曹丕難以釋懷,僅封她為妃,在宮中一直失寵。
後期加上其他嫔妃的陷害,不久甄氏便郁郁而終。
曹植命運更加悲涼,曹丕稱帝後,對他一直懷恨在心,又因甄妃一事便命曹植出封臨淄。
曹植有心報國,卻不被重用。一次途經洛水時,夜宿舟中,恍惚間見甄妃淩波而來。
一覺醒來,方知是南柯一夢。
《洛神賦圖》局部
曹植憑着夢中之境,一點點将夢中人幻化出來,千般癡情,萬縷相思,終成一篇千古不朽的文學作品。
“翩若驚鴻,婉若遊龍,容耀秋菊,華茂春松。若輕雲之蔽月,似流頸秀項……”
隻可惜最終成灰燼。
《洛神賦》言辭華美。
神人相戀,纏綿凄婉。顧恺之讀後,深為感動,凝神一揮而成《洛神賦圖》,再現了文學原作的主題。
《洛神賦圖》局部
畫卷從曹植和随從郊遊山水遇見洛神(據說是伏羲之女,因溺水而亡,化為洛神)開始,到洛神乘風而去為止。
全卷共畫了61個人,分為幾個場景,交織着歡樂,哀怨,落寞的情調。
整體構思巧妙,畫面生動感人。
洛神的回眸顧盼,曹植的依依不舍,人物的刻畫在顧恺之的筆下都達到了傳神的極緻。
顧恺之在畫人物時很注重“點睛”,據說他曾經等了好幾年,才為自己畫中的人物“點睛”。
全幅畫主要用線造型,墨線是典型的蠶絲線描,通過飄逸的衣褶,女神的飄帶和洛水波濤的描繪,使畫面飛揚靈動。
顧恺之不僅對人物刻畫的到位,連細節處都極為神髓,可見他的“傳神論”對後世國畫理論和發展的重要影響。
《洛神賦圖》局部
在《洛神賦圖》中,除了人物顧恺之還根據《洛神賦》中的文字描繪,想象出很多奇禽異獸。
畫家将多種動物的特征融合在一起,畫出了心中的視覺形象,他畫的魚長着豹子一樣的頭,他畫的龍長着鹿一樣的角,羚羊般的身體。
這些動物馳騁在江水上,如同在空中騰飛,增加了故事的傳奇性和神秘性。
《洛神賦圖》局部
《洛神賦圖》最後以洛神乘風離開後,曹植和随從也駕車依依不舍而去結束。
曹植的南柯一夢終究要醒,而顧恺之卻把這一切永遠定格在曆史的畫卷上,讓後人在藝術的長廊裡盡情回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