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在世界哪一個角落,美食都是人們共同的愛好。
東南亞各國的飲食文化大同小異。不過小汐今天想與大家一起來看一看馬來西亞人的早餐,和中國的早餐文化相比,馬來西亞人的早餐也很有特色。
由于馬來西亞民族多元,早餐樣式也包羅萬象。頗有當地特色,但又處處透露出中菜、印度菜和泰國菜甚至是國家的異國風味。款式選擇之豐富、味道之濃重、視覺之沖擊、分量之多、配料之霸氣……都有一種“澎湃”的氣勢。
并不是說味道不好,相反,大馬菜味道可以說是相當好,尤其是對于喜歡吃濃重口味的人而言。但是,對大多數人來說,馬來西亞的早餐更像是午餐、晚餐及宵夜。早晨就這樣吃,真的“太澎湃”了!
大馬菜一般會用到許多香料,在制作和調味上也是非常細緻講究的。但是,對于不少國家來說這樣的風味會過于濃烈和油膩。
據悉,馬來西亞的肥胖率在亞洲排行榜上位居榜首。接近一半的人都有高脂肪的問題,而飲食是“貢獻”最多的禍首。
少量多樣從來不是馬來西亞人們喜歡的早餐模樣,必須多量多樣,才是馬來西亞人的早餐日常。
肉骨茶、Roti Canai(一種像印度煎餅的薄餅,可沾豆類咖喱及牛、羊、雞肉咖喱,愛吃甜的也可以沾白砂糖吃)牛油咖椰(kaya)醬烤吐司、生熟雞蛋、豬腸粉、喇沙面、海南茶……都是大馬人的早餐日常。可以說每一道餐點味道都相當可口。但是,也非常的高油高糖高鹽。
咖椰醬吐司
咖椰醬吐司,在烤吐司塗上厚厚的香甜的咖椰醬後,再配上一片厚厚的鹹黃油就大功告成了。是馬來西亞、新加坡常吃的早餐。傳統的咖椰醬是很甜,所以有些開在中國的南洋餐廳提供的咖椰吐司都會做成減甜版。
肉骨茶
大家都聽過新加坡的肉骨茶吧,但其實正宗肉骨茶的創始地是馬亞西亞。
味道上大同小異但又各有特色,新加坡的肉骨茶胡椒味較重。而馬亞西亞則有較濃重的“中藥味”。
馬來西亞肉骨茶還有分幹、濕兩種吃法,口味多樣、味道濃重,而肉骨茶中的“茶”指的不是茶葉而是“中藥”的意思。對于當地人來說,肉骨茶有滋補養生的概念。
經濟米粉面
因為經濟實惠又吃得很飽。是學生及上班族的最愛,價錢約介于1令吉50仙至2令吉之間(約人民币4-5元左右)。在鄉間或小鎮甚至會更便宜一點。
可加許多不同的配料,搭配荷包蛋或咖喱汁、參巴辣椒醬,美味加倍。
半熟蛋
對于咱們中國人來說,早餐吃雞蛋是最普遍不過的。但是大馬人喜歡的卻是半成熟的雞蛋……
大馬人萬年不敗的經典早餐組合,兩個隻有四五很成熟的雞蛋,淋上醬油、胡胡椒粉,制作簡單。搭配kaya面包蘸着吃也别有一番風味。是一款到處都可以吃到的料理,無論是街邊小吃檔,還是高級餐廳。
炒粿條(Char Kway Teow)
這道應該是最容易包容所有亞洲地區口味的早餐了,也是馬來西亞槟城潮州人的代表性美食。在當地到處都可以看到它的蹤迹。
配料有雞蛋、蒜米、蔥段、粿條、黑醬油、醬油、豆芽菜、豬肉/雞肉、蝦、血蚶,有些地方還會放臘腸。
為了讓炒粿條更加香,一般會選擇用豬油取代植物油來炒,用柴火取代煤氣來炒,這樣會更香。整個炒的過程用是猛火快炒。很多人都愛吃這款炒粿條,因為實在是又香又可口。
但是又不得不說,豬油的用量還是相當大的,在這個越發倡導飲食健康的時代,應該不少人對這樣的美食都隻能饞饞,因為實在不敢多吃。
今天分享的“看完馬來西亞人吃的早餐,我隻想說,真的“很澎湃””到這裡。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