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夏季,診室來了一位“便急”的年輕媽媽,面帶憂郁又充滿了期望。
“便急”憋不住,又急又羞她告訴我她有多年的便溏史,最近一年多感覺大便越來越急,有便意就必須馬上如廁,不然就會發生尴尬的事情。
平時工作出差較多,如果周圍沒有衛生間,她就會感覺非常不安且伴随緊張和惶恐。
求醫一年餘吃過不少藥物,也紮過針灸,感覺針灸讓她更好了一些,但是療效也隻停留在某一個階段不再有進展。
這讓她更加焦慮,甚至懷疑身體的問題也是因為心理原因造成的,問我用不用調理一下這方面?
她說這次來的目的是想找找有沒有能讓她身體更有進步的醫生看看。
仔細詢問,讓我發現了病因所在聽完她的描述,我的腦海裡閃電般掠過幾種可能的情況,于是我問她,以前是不是患過“腸易激綜合症”?
就是肚子被風吹或遇到涼氣馬上就會有擰或疼的感覺,必須要迅速如廁,拉完後就沒事兒了?
她有些驚訝的點了點頭;然後我又問,以前臀部有沒有受過外傷?有沒有滑雪、滑冰的時候墩傷過?有沒有久坐後屁股疼?她想了想,很肯定的說“沒有,這些都沒有”。
我說,那你再仔細回憶一下,幾年前或者十幾、幾十年前有沒有?她還是搖了搖頭。
我沒有再堅持,讓她俯卧在床上,我一眼就看到她左側的骶骨附近出現了問題,之前我之所以問她有沒有受過外傷,就是因為這類問題見過很多,果然都在意料之中。
其實很多患者身上都有連自己都不知道的問題,有時他們的主訴和對既往史的否認可能會誤導醫生,所以針對患者的症狀和體征,我們要相信自己的判斷,仔細檢查,驗證這個問題是不是真的存在。
行針前,我又問患者,以前針灸時知不知道紮的哪裡?
她打開手機,給我看了當時的照片,我很快明白了她之前的治療停滞在某個階段不再繼續好轉的原因。
遇到這種輾轉多處治療的病人,一定要了解患者曾經的治療經過和方式方法:
從表征上看,這個年輕媽媽的症狀就是我之前問到的受寒和外傷兩種病因疊加造成的,非一種因素所緻,施治宜兼顧病所。
《陰陽應象大論》說:
寒極生熱,熱極生寒,寒氣生濁,熱氣生清。清氣在下,則生飧洩;濁氣在上,則生䐜脹。此陰陽反作,病之逆從也。
故善用針者,從陰引陽,從陽引陰,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裡,以觀過與不及之理,見微得過,用之不殆。
《靈樞經》又說:脹取三陽,飧洩取三陰。
根據患者的情況,我重點選擇了針取三陰,三陰交、漏谷、天樞、秩邊等穴位。
從開始紮針到結束差不多有十幾分鐘,其間也順手把她的便溏治療了一下,也就是曾經的“腸易激綜合征”沒好利索遺留下來的“尾巴”,結束後我告訴她,你這次治療後應該會有很大的變化。
果然,間隔三天複診時,患者欣喜地告訴我,便急便溏的症狀都有明顯好轉,第一次治療的效果就讓自己充滿信心。
經過一個多療程的針灸治療,患者便急便溏的症狀已經完全消失,抑郁焦慮的情緒也随之消失,生活回到了正軌。
生活工作學習中或身體上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往往是導緻心理疾病最直接的病因,首先應從這方面考慮。
這位年輕媽媽是典型的身體疾病引發的心理問題,所以通過調理解決了身體的問題才使得她身心俱悅。
#大家健康超能團#@大家健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