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加工設備崛起的同時,國内激光核心零部件生産商也在崛起。
在激光設備中,激光器是激光設備的心髒。猶如CPU之于計算機、發動機之于飛機。激光器的性能、質量和價格決定了一台激光設備的性能、質量和價格。
根據介質的不同,激光器可分為二氧化碳激光器(氣體激光器)、YAG激光器(晶體/固體激光器)和光纖激光器。
由于制造成本更低、技術成熟、體積更小等諸多優勢,光纖激光器近年來發展迅速,是最有前途的激光器。
2017年全球的工業激光器4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中,光纖激光器的銷量就達到22億美元。
創鑫激光、銳科激光(300747.SZ)和傑普特是國内最早進入激光器的3家企業,主要産品也為光纖激光器。三家企業也是國内的領軍企業。不過三家公司雖然都是做光纖激光器起家,如今的發展路徑已有所區别。
傑普特光電側重于往下遊應用端發展,其核心元器件自産化和國産化水平較低。創鑫激光和銳科激光都選擇“器件先行”的發展策略,光纖激光器的核心器件都在逐步實現自産。
傑普特選擇朝下遊走,也可以“理解”。相比激光加工設備行業,光纖激光器領域略顯“苦逼”。
之所以說“苦逼”,是針對産品的研發難度和市場規模而言。激光器研發周期長,失敗風險大。即便研發成功,若産品不被市場認可,又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更主要的是,雖然研發難度大,但市場空間卻很小。作為當下最主流的光纖激光器,每年全球也就20多億美元。
研發難度大、市場空間小,且國内市場已被國際IPG(中文譯名:阿帕奇激光)寡頭壟斷,新進入者想分一杯羹很難。
加上設備端需求旺盛且可以快速切入,所以國内諸多激光器企業失去了研發的耐心,選擇向下遊發展。
不過,堅守激光器研發的中國企業們,必然也會得到堅守的回報。
這些年,國産中低功率激光器質量趨于穩定,憑借性價比優勢已經逐步實現進口替代;國産高功率激光器質量和性能也在不斷完善,實現進口替代是趨勢。
國内企業的崛起,IPG産品難以有性價比優勢。即便在降價三次之後,其産品單價依然要比國産激光器高出10%—20%。沒有性價比優勢,近年來IPG的中國市場在被快速蠶食。
蠶食IPG市場份額的,主要是創鑫激光、銳科激光。銳科激光在國内市場占有率僅次于IPG,市場占有率約為17%;創鑫激光僅次于銳科激光,市場占有率約為13%;傑普特光電的市場占有率則是約5%。
往下遊發展的傑普特從激光器的隊伍中“掉隊”,留下的創鑫激光和銳科激光誰能勝出,還真不一定。
來源:讀懂财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