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家裡要吃點魚、蝦這種食材,還要專門跑到海鮮市場購買,記得小時候和父母在一起的時候總是拿個小網和它們去村裡的小溪邊撈一些河鮮,味道不僅鮮美,還非常有營養,真是大自然的饋贈啊。可是來到城市之後,就很難見到這些河鮮了,還挺懷念的。
如今如果再想吃到這口,也隻能去海鮮市場碰碰運氣了,運氣好的話還能遇到人家自己捕撈的河鮮,能吃到是福氣,這6種“河鮮”正在逐漸消失。下面就給大家介紹這6種河鮮,每一種小時候都見過,味道好極了。
第一種、河蚌小時候,在河邊最常見的就是河蚌了,當時還不知道河蚌的學名,就叫貝殼,後來才知道它的學名怎麼讀。河蚌不光生長在河流,在湖泊和池塘裡的深處也能見到河蚌的蹤影,以前河蚌多的時候,村裡的人常用河蚌肉來喂家禽,現在可成了人們口中的寶貝了。食用河蚌主要就是吃它殼裡面的肉,成熟的河蚌肉質非常的鮮嫩,有嚼勁。但是因為河蚌是在水中的泥沙深處生長,所以如果遇到河蚌的話,一定要帶回家仔細清洗,不然會對身體造成危害。
第二種、泥鳅“捉泥鳅”,相信很多人都會唱這首兒歌,也有很多人真的去抓過泥鳅。我隻見過别人抓,自己卻沒抓過,因為泥鳅很難抓到,藏身于泥土之中,非常的靈敏,隻要讓它們察覺到不對勁就會迅速鑽入泥土之中。
泥鳅在小溪、湖泊、稻田等等基本上有水和有泥土的地方都适合泥鳅生長。大家如果想帶上家人和孩子去感受抓泥鳅的樂趣的話,一定要在春夏兩季再去,因為氣溫一冷,泥鳅就會鑽入土中很深的地方,根本找不到,隻有暖和了它們才會出來活動。
泥鳅的肉質很有嚼勁,富含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營養價值很高。泥鳅的做法也有很多,煲泥鳅湯、紅燒泥鳅、爆炒泥鳅等做法,簡單又好吃。
第三種、塘鳢魚
江浙滬一帶的朋友一定對塘鳢魚并不陌生。小時候我也在湖邊見過這種魚,雖然自身個頭不大,但是正面看上去很兇,再了解才知道它是一種食肉的魚類,主要靠捕食湖中的魚和蝦這種更小體積的生物作為養料。
塘鳢魚因為行動迅捷,經常捕魚為食,所以它的肉質非常的緊實,營養價值也非常高,但是因為塘鳢魚個頭實在是太小了,一個手掌就可以拿下,所以肉質雖然不錯,但肉卻很好,不适合使用。小時候,大人總是将塘鳢魚拿來煲魚湯,味道鮮美又有營養。
第四種、禾花魚
大家聽到禾花魚想必就已經知道它的生長環境了,禾花魚就是生長在稻田的湖水之中。禾花魚是鯉魚的一種,但是區别于鯉魚不同的是禾花魚長不大,大概就在二到三兩左右,因為本身具有一種禾花的味道,所以才得名禾花魚。
禾花魚一般在我國的七月份開始捕撈,捕撈方式也很簡單,因為這種稻田基本就是專門養殖禾花魚的,所以禾花魚産量特别多,一網下去準能撈上。人們喜歡吃禾花魚吃飯,其中曬成禾花魚幹是最簡單的也是很好吃的,把禾花魚清洗幹淨,内髒掏空然後放在陽光下曬幹即可食用。
第五種、牛尾巴魚
牛尾巴魚的形象就不用過多贅述了,名字已經形象地概括了,外形看上去呈細長條,像一頭牛的尾巴一樣。其實人家的學名叫黃河拟鲿,是一種淡水魚類,因為在黃河流域生長,所以叫黃河拟鲿。
黃河拟鲿的肉質非常鮮美,營養價值也高,因為在淡水區域生長,自身的腥味也沒有很大,用來烤制或者煲湯都可以。但是,現在黃河拟鲿的價格非常高,一斤能賣到80元,原因就是黃河拟鲿隻在黃河流域生長,數量就很稀少,而且還沒有人工繁殖,所以“物以稀為貴”了。
第六種、石爬子
石爬子的學名叫石爬鮡,也是一種淡水魚類。石爬子對水質和生長環境十分的“挑剔”,必須是幹淨的活水,所以有石爬子的地方也證明這裡的水質很好。
石爬子的價格非常高,一斤能賣到1000元,也是很少人能承受得住的。因為石爬子個體就不大,對生活環境和水質要求還特别高,不能進行人工繁育,所以捕撈和人工成本就會增加,再加上石爬子還可以作為一種觀賞魚,人們對于石爬子的喜愛也讓石爬子的熱度飙升,最後價格才會如此之貴。
不知道大家注意過沒有這六種水中的生物,小時候都很常見,也有的吃過,但是卻不知道學名叫什麼,很多魚類我們都是給人家起“外号”,這也是我們老祖宗的智慧,通過它們的習性、形态來給它們命名。大家如果對其中的河鮮感興趣的話,可以試着在海鮮市場“淘一淘”,但是千萬不要破壞自然環境自行去捕撈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