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幼兒教師上課的具體流程

幼兒教師上課的具體流程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5-02 11:17:00

幼兒教師上課的具體流程?一、定義演示技能是教師進行實際表演和示範操作,運用實物、樣品、标本、模型、圖表、幻燈片、影片、錄像和計算機軟件等,以及指導學生進行觀察、分析和歸納的方式,為學生提供感性材料,使其獲得知識,訓練操作技能,培養觀察、思維能力的一類教學行為,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幼兒教師上課的具體流程?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教師上課的具體流程(幼兒教師上課技能之演示技能)1

幼兒教師上課的具體流程

一、定義

演示技能是教師進行實際表演和示範操作,運用實物、樣品、标本、模型、圖表、幻燈片、影片、錄像和計算機軟件等,以及指導學生進行觀察、分析和歸納的方式,為學生提供感性材料,使其獲得知識,訓練操作技能,培養觀察、思維能力的一類教學行為。

二、 演示技能的功能

(一)提供豐富的直觀感性材料,幫助學生理解和鞏固知識

(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思維能力

(三)展示規範操作,培養學生實驗操作和教具使用的技能

(四)凝聚注意,引起興趣

(五)擴大學生視野

三、 演示技能的類型

 (一)直觀材料演示技能

直觀材料演示技能是教師選擇和運用教具、實物與實驗操作,以及幼兒的學具等組織幼兒開展教育活動的一種行為方式。

案例:大班數學《比大小》

教師提供容積相等不同形狀的兩個杯子,一個杯子高而細,一個杯子矮而粗。讓幼兒來猜一猜:兩個杯子中放的東西一樣多嗎?教師話音剛落,幼兒便相互讨論起來了。有的幼兒說:“高杯子裝的東西比較多。”有的幼兒說:“粗杯子裝的東西比較多。”老師說:“我們來做一個實驗看看,到底哪一個杯子裝的東西多。”教師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量杯、水,分别把兩個杯子裝滿水,然後先把高而細的杯子裡的水倒進量杯,在黑闆上記錄下量杯中水的刻度,再把矮而粗的杯子裡的水倒進量杯,也把刻度記錄在黑闆上。幼兒發現兩個杯子中的水倒在量杯裡顯示的刻度是一樣的。由此,幼兒知道了,兩隻杯子裡裝的東西是一樣多。

(二)身體動作演示技能

身體動作演示技能是教師選擇和運用供自己和幼兒進行教學模拟表演,用身體動作來展示物體特征的一種行為方式。

案例:小班歌曲《小鴨,小雞》。

活動準備:木偶小鴨、小雞各一個;幼兒指偶小鴨、小雞各一個。

教師:出示木偶小鴨、小雞讓幼兒認識,并模仿小鴨、小雞的叫聲。

教師:邊表演木偶,邊唱歌曲:“小鴨小雞,碰到一起,小鴨呷呷呷、小雞叽叽叽。呷呷呷、叽叽叽。呷呷呷、叽叽叽。好象說話,又象遊戲。”

幼兒每人戴上指偶,邊表演,邊跟着教師唱歌。

(三)多媒體教學演示技能

多媒體教學演示技能是教師在選擇和運用幻燈片、投影片、錄音帶、唱片、電視等電教媒體手段組織幼兒開展教育活動的一種行為方式。

案例:大班語言活動《會想辦法的烏龜》

所采用的現代教學手段有紙畫、動畫、投影片三張,視頻演示儀一台,錄音機一台。

教師操作投影片,讓幼兒觀察并講述故事情節。

投影片一:“這是在什麼地方?有誰?它們在幹什麼?——在綠綠的小山坡旁有一條清清的小河,兩隻烏龜慢慢地爬上山坡曬太陽。”

投影片二:“這時候又有誰來了?它來幹什麼?小烏龜怎麼辦?”——小結“這時狗熊來了,它想吃小烏龜,小烏龜發現了大狗熊,它們正在想辦法對付大狗熊。”

投影片三:“狗熊為什麼坐在岸邊?兩隻小烏龜又到哪裡去了?”——“狗熊眼睜睜地看着兩隻烏龜緊緊抱在一起,從山坡上咕碌咕碌地滾到河裡。它吃不着小烏龜,很生氣。

四、演示技能應用要點

(一)要為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服務

案例:中班科學活動《認識自然界的泥土和石頭》。

準備學具有泥土、石頭、小工具、沙盤、水盆、抹布、袖套等。教具有錄像帶、電視、各種各樣的石頭。

教師出示裝有泥土和石頭的盆子,讓幼兒嘗試用不同方法找出泥土和石頭;出示水盆讓幼兒分别為泥土和石頭“洗澡”,看有什麼變化。綜合幼兒的發現後,組織幼兒觀看錄像片,了解泥土和石頭的種類及其作用。

這些教具、學具的演示均能幫助幼兒運用多種感官(觸覺、聽覺、視覺)去比較區分泥土和石頭,培養了幼兒觀察自然界的興趣。

(二)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

案例:大班科學活動《6的組成》

準備的教具有6輛實現玩具車、6張貼絨圖片,數字1-6的卡片,分解式卡片一張;學具有幼兒每人6隻小兔,小圖片:2個籠子,用繩子圍個圓圈。

教師說:“聽一聽,笛笛,什麼開過來了?”——汽車開來了。“數一數一共開來了幾輛汽車”——6輛汽車。“6輛汽車可以用什麼數字來表示”——6來表示。“這6輛汽車我們來給它分類,有哪幾種分類方法,請你們想想?”——我們可以從顔色上分:紅色和藍色、款式上分:有頂和無頂、大小上分:大和小等。從而,分出顔色不同的1和5或5和1,款式不同的2和4或4和2,大小不同的3和3。”教師逐一列出6的分解式。然後,請幼兒将桌子上盒子裡的小兔子拿出來并數一數有多少隻?——6隻。再拿出兩個籠子,請幼兒将6隻兔子分别裝入兩隻籠子裡。這時又有幾種裝法,并用分解式表示出來,幼兒操作學具,用分解式表示。

通過這種演示技能的運用能使大班幼兒在感知操作材料中獲得由具體到抽象的認識,并掌握6的組成和分解的知識。

(三)要作好充分的演示準備

如故事活動中圖片和其它教具需要在幼兒了解了故事内容之後,伴随教師第二遍講述出示,供給幼兒操作的指偶、木偶、桌面材料則應該放在第三遍講述時提供,用以鞏固、強化理解,加深印象。

實驗活動中,比較簡單的實驗内容應在教師講授演示之前将材料直接提供給幼兒,讓幼兒自己先去探索、發現、尋覓、積累問題,最後由教師歸納和總結所探究的問題或事物的出現、發生、發展、結果的整個過程和規律。

(四)要善于變化和綜合運用各種演示技能

案例:大班科學活動《認識企鵝》

活動準備有錄像機、錄音機、幻燈機各一部,企鵝标本一個,企鵝頭飾每個幼兒一個。

教師先讓幼兒觀察企鵝标本了解企鵝的外形特征,然後讓幼兒觀看企鵝在南級生活的錄像片,了解企鵝的生活習性。接着觀看幻燈片,讓幼兒概述企鵝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最後播放小企鵝的錄音樂曲,幼兒戴小企鵝頭飾表演企鵝舞蹈。

通過這種演示技能綜合的運用,充分體現其優勢互補,使幼兒緊緊圍繞着看、聽、說、表演等一系列的活動,把握其教學内容,達到教學目的。

(五)演示技能要與語言講授相結合

如在演示某個小動物出場,既要模聲又要模形,如小花貓“喵喵喵的走出來”,小黃狗“汪汪汪的跑來了”。同時在運用演示技能時,要對演示的材料和手段給予必要的說明。還要與教學内容有機結合,使幼兒通過教師的演示技能更好地接受和理解教學内容和要求。

案例:大班科學教育活動《香噴噴的飯菜哪兒去了》

教師出示消化系統的模型,讓幼兒觀察,然後問幼兒:食物從口腔輸送到另一個地方,這是什麼地方呢?引導幼兒讨論。然後又讓幼兒觀察“胃”的模型:食物經過食道進入到胃裡,胃就像一個口袋,而且是一個會蠕動的大口袋。食物被胃磨得很碎很爛。這些被磨爛的食物又到哪兒去了呢?引導幼兒讨論。又觀察小腸模型,原來這些食物進了小腸。小腸就像一個小工廠,把食物中的營養都吸收了。剩下的食物廢渣又到了哪兒去了呢?引導幼兒讨論,再觀察大腸模型,教師邊演示模型邊講解。原來他們到了大腸、最後被排出體外。

這種邊演示邊講解,有序地引導幼兒觀察、思考,符合幼兒認知特點。

關注微信号17學堂(yqxuetang)這裡有很多免費講座視頻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