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孔子勵志的簡短故事?有些人,我們同他交往時,就像坐在春風之中;而有些人,我們同他交往時,就像進了充滿惡臭的房子,恨不得馬上逃跑,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有關孔子勵志的簡短故事?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有些人,我們同他交往時,就像坐在春風之中;而有些人,我們同他交往時,就像進了充滿惡臭的房子,恨不得馬上逃跑。
心理學說,每個人都想得到同伴的認可的,成為人人喜歡與他相處的人,我們有一個良好的人際關系,對生活、對工作都有巨大的幫助,人生也會因此快樂很多。
兩個小故事,講透待人接物之道,助你赢得良好的人際關系。
01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這個故事是說,互鄉這個地方的人,(應該是因為野蠻不開化)很難同他們交談。而孔子卻願意見了這個地方的一個小學生,孔門的學生就很疑惑,為什麼孔子會願意見這個地方的人?
孔子說:“贊同他進步的地方,不贊同他退步的地方,何必要(在責備别人的時候)做得太過分呢?這個孩子把自己整理得很整潔地過來,我贊賞他的整潔,而不要死死記住他曾經的過失。”
我們對待他人,要積極肯定别人的進步,而對别人過去的不恰當之處,不要執着地反複批評。
其實,有時候想想,有多少情誼都是在無限的翻舊賬之中被一點點消耗了呢?
有多少親戚朋友甚至家人,就是因為我們不能放過他的過往,而被我們一點點推遠的呢?
不揪着别人以前的過失不放,就能真正地接納身邊每一個人,你的心胸開闊了,人際關系當然也會越來越好了。
02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孔子曰:“知禮。”孔子退,揖巫馬期而進之,曰:“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君取于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君而知禮,孰不知禮?”
巫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
陳司敗這個時候問孔子:
“魯昭公是一個懂得禮的人嗎?”
孔子說:
“他懂得禮。”
孔子出去之後,陳司敗向巫馬期做了一個揖,靠近了他,說:“我聽說君子是不勾結在一起的,君子也會勾結嗎?魯昭公取了吳國的王室,這是同姓,(但是因為周禮規定同姓不婚,沒法用丈夫的姓和本家的姓放在一起稱呼她),就叫她吳孟子。魯昭公要是懂禮,誰不懂禮呢?”
巫馬期把這些話告訴了孔子,孔子說:“孔丘我很幸運,如果有過錯,其他人一定使我知道。”
這個故事有點兒模糊,不就是孔子犯的錯嘛。但事實上,孔子當時以博學、治禮聞名,他和魯昭公也是很熟悉的,當年昭公對他算是有知遇之恩,他不可能不知道吳孟子的事。
但是他沒有選擇因為吳孟子的事指責昭公,因為本來春秋之時,諸侯王室的親緣關系早就淡化,拘泥于這種細節之禮已經不是很有必要了,他願意保全昭公的名聲,而冒着被别人指責自己無知的風險。陳司敗這個人,故意給孔子下套的,而孔子也自願走入套中。
也就是說,在一些非原則的問題上,為别人适當遮掩,哪怕代價是自己要被指責,也願意優先選擇維護别人的顔面。反觀我們,很多時候是優先自己的面子,甚至沖動地要去做意氣之争,而不會首先照顧到身邊人的感受,更甚至會有把别人的不足之處,當成笑談大肆宣傳。
所以我們真該向孔子學學,試問誰不願意與會顧念自己的人多交往呢?
曉角心語:兩則故事,讓我們看到孔子是如何待人接物的,故事中顯示出孔子對人的仁愛和尊重,細細品讀學習,必将對我們的人際交往大有裨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