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古代編鐘音樂經典

古代編鐘音樂經典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1 01:56:03

#2021我為河北文旅代言##河北文旅看圖識景##激情冬奧相約河北#

吹鼓手指的是在某些儀式上吹奏樂器的人,又稱響器班,有的地方更簡單叫吹嗚哇的、吹喇叭的,這“嗚哇”“喇叭”就是“唢呐”的俗稱。在保定,特别是舊時的婚喪禮儀中那是非有這班人不可的,沒有了他們就沒有了那種禮儀的特有氛圍、氣派和主人家的臉面。在這看似過眼雲煙的吹奏中,包含着一個地方獨有的情懷、人氣和必不可少的文化認同,一旦違反了這些約定俗成的老禮,這家人就會被親戚、朋友、鄉親們瞧不起、嘲笑、甚至疏遠。因此,這吹鼓手行當從古到今,雖然經過無數次的改朝換代,但那班吹奏的人馬、樂器、曲調一樣自顧自地生存着。人生的苦樂、悲喜、生死在那響亮的演奏中畫上了句号,又開啟着新的行程。

這樣的農村演奏班子在保定可以說是比比皆是,不僅婚喪嫁娶離不開他們,現如今連企業慶典、節日慶賀、村與村聯歡他們同樣唱起了主角,是整個活動中最為紅火熱鬧的一幕。而且他們還有自己的組織,有的叫音樂會,有的叫拾幡會,有的叫古樂會、吹歌會等等。同樣是這班人馬,同樣用的是管子、唢呐、笙、笛子、雲鑼、鼓、镲、铙、钹、铛子這些樂器,在結婚時吹奏的是《百鳥朝鳳》《一枝花》《擡花轎》《慶豐收》《婚禮曲》《步步高》《喜洋洋》這些幸福、歡樂的曲調;在喪禮上吹奏的則是《哭靈堂》《哭皇天》《河北梆子大登殿》《河北梆子兒的娘》《哭墳》等悲痛中帶有着一種古老蒼涼的樂曲。當婚喪大事過去之後,這班吹鼓手也随風而散,那村莊、大地又落入了往日的沉寂,但在人們的心裡卻留下了永遠也難以抹去的印迹。

古代編鐘音樂經典(曆經數百年聲猶悅耳)1

1904年赫達·莫裡遜在保定拍攝的吹鼓手

在保定吹鼓手的行當中有曆史最悠久的南高洛古樂,南高洛音樂會分文、武兩壇,文壇負責唱、誦、念、宣卷、統表等事宜,武壇是吹打演奏。演奏有兩種形式:一是以笙、管、笛、鑼為主的樂器演奏;二是以木魚、磬、碰鐘、雲鑼、铙、钹、鼓闆為主的“法器”演奏。音樂會鼎盛時,樂手多達300人,每種樂器都有10人以上操奏,奏、打、唱一應俱全。經鑒定,高洛音樂屬于古代祭祖(軒轅皇帝)和宮廷“鼓吹樂”的遺存,曆經500年聲猶悅耳,國内外專家稱其為中國古代音樂的“活化石”。有冀中最有名氣的子位吹歌和徐水吹歌,子位吹歌以齊奏、合奏較多,紅火熱烈,喜慶歡快。演奏的樂曲有《八仙慶壽》《送情郎》《萬年歡》《打棗》等七八十首。子位村現在有老年吹歌班、婦女吹歌班、少年兒童吹歌班,是名副其實的“吹歌之鄉”。子位吹歌的特點是以管子為主演奏樂器,唢呐、笙、笛、闆胡等為伴奏樂器。演奏時情緒熱烈,講究音色和韻味之美。其中,“咔戲”是個絕活兒,它用管子、唢呐吹奏一段樂曲之後,放下手中的樂器,嘴裡繼續發出奇妙的音響,不僅能模仿河北梆子《大登殿》、豫劇《朝陽溝》等戲曲唱腔,還能學出各種飛禽走獸的叫聲,令觀衆拍手叫絕。徐水吹歌主要是指遷門莊的躍進吹歌會,他們以演奏革命歌曲出名。1958年,他們被邀請參加了首都國慶遊行,接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還被文化部命名為躍進吹歌會。他們演奏的《英雄們戰勝了大渡河》《騎兵進行曲》《社會主義好》等,被中國唱片社錄制成唱片,在全國播放。

此外,保定還有很多吹鼓手的民間組織也都各具特色:活躍在易縣高陌鄉燕子村及周邊的燕子古樂,大約于明朝正德年間傳入,至今已有500多年曆史,古樂曲由雲鑼、笛、笙、管等文場樂器和鼓、镲、铙、闆等武場樂器演奏,音韻悠遠古樸,保持了古曲的原汁原味。據專家考證,從演奏方式上說,燕子古樂與漢代的鼓吹樂一脈相承。大義店村冰雹會是一種古老的漢族吹打樂,創會的原意是為了驅雹袪災,祈求風調雨順,後來在演變中增加了平安增福、延年益壽、婚姻美滿、合家幸福等内容。他們的打擊樂有較複雜的镲舞和開道鑼,這在省内屬于獨有。同口音樂會始于明朝,其樂譜、樂曲屬于北樂,樂隊由笙、管、笛、雲鑼、鼓、镲、铙、铛子等樂器組成。樂曲保留了明清時代的曲調并融納了更古老的曲目,具有深遠的曆史原素。該音樂會形成以來,一直在當地代代相傳,沿襲不衰,主要為本地喪禮、民間祭祀和社會各種慶典活動無償服務,在民俗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延福屯村音樂會是河北省高陽縣的漢族傳統音樂,至今已有570年曆史。演奏形式有兩種,一是固定坐位演奏,又稱坐壇,演奏時圍桌而坐,管子居中,兩側是笙,笛子排後,打擊樂在一側,主管起曲。二是遊走演奏,演奏時雲鑼在前,管子其次,笙站管子兩側,笛子再次,最後為打擊樂。本音樂會除演奏純樂曲外,還唱誦經文,唱誦時铛子在正中,小鼓、小钹在兩側,樂手在演奏中遇調高不同的樂曲時即變換指法而非更換樂器。易縣東韓村拾幡古樂開始于乾隆年間,到現在已經有200多年的曆史,拾幡樂的特點是典雅、清淡、優美、緩慢,講究韻味,具有南方絲竹樂風格,主要演出場合為慶賀民俗節日活動和廟會,獨立演奏,不同其他樂種同場演出。拾幡樂演出陣容強大,最多時有108人,特有的儀仗隊裡有10面龍鳳幡旗,所以叫做拾幡會。這些不同風格、特點的音樂會,都擁有演奏技巧高超的吹鼓手,他服務着社會,也抒發着自己生活的悲喜。

古代編鐘音樂經典(曆經數百年聲猶悅耳)2

南高洛古樂

保定這些吹鼓手的民間組織形成以來,大多一直在本村及周邊地區為喪禮、民間祭祀及社會、政府部門慶典活動無償服務,在當地漢族民俗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其中也有一些,在這些組織之外或是重新組織班子,或是臨時雇傭參加有償的音樂活動,以此積累财富,養家糊口。但不管是哪種形式,存在着哪些差異,他們都以自己的行動傳承着這些古樂,使人們從悠揚的樂曲中觸摸到傳統的脈搏,享受着來自遠古的深沉、博大與美好。

(保定方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