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母嬰

 > 怎樣啟蒙小學孩子數學

怎樣啟蒙小學孩子數學

母嬰 更新时间:2024-06-18 21:26:29

怎樣教寶寶學習數學——資深數學老師來幫您

我們就以提問和回答的方式來進行接下來的叙述:

問題1、寶寶該如何認識數。

數是人們在記錄東西的多少的時候産生的。所以要弄清楚數是什麼,就要讓孩子把數和東西的多少建立聯系。例如數三角形

當我們擺如下△的時候,它的數量是1個,可以用一個符号“1” 來表示,1就是一個數。

如果我們在剛才的基礎上再增加一個三角形,現在的三角形就比剛才多了一個,這樣多的三角形我們用一個數字符号“2”來表示。

……

這樣一直到5,

5這個數表示的數量和我們一隻手的手指頭一樣多,所以可以借助手指頭記住。當一些東西的數量和我們一隻手的手指頭一樣多的時候,它的數量就是5個。

在數東西的時候要讓幼兒進行點數,點數的同時孩子就會把數和東西的多少建立一個對應的關系,也在體驗每個數表示的數量都比前一個數多1。

就記錄一個數字6,來代表他們的數量

這樣的學習一隻到數字9。都是每次遞增1就用一個新的數字符号來表示。

當然0這個數字表示什麼都沒有。

教孩子認識數字,最好和認識東西的多少相結合。也就是在數東西多少的時候教給孩子數的意義。1、2、3、4、5是表示東西多少的,和背古詩“白日依山盡”的道理是不一樣的。

問題二、如何認識10?

10是特别重要的一個數,是兒童學習的第一個兩位數。

它的第一個含義當然是表示比9個再多一個的數,也就是東西的數量和我們兩隻手的手指頭一樣多的時候這樣的數量就用數10來表示。

問題是,十這個數量是用兩個數字來表示的,沒有繼續沿用一個數字來代表,其實我們可以用一個數字來代表十個東西。例如A個,就把A這個符号讀成十。比十多一的叫B個,比B多一的叫C個。這樣很多數量我們可以延續這個方法,把他們都表示出來。

10這個數字,很重要的一個意義是10産生後。産生了十位。也就是用兩個數字符号來表示一個數,1所在的數位是十位,0所在的數位是個位。

這是在分組計數,當東西的數量和我們兩隻手的手指頭一樣多的時候,我們可以把它看成一組,這一組東西就是10個。

于是,從右邊至左邊産生了兩個數位,一個是個位,一個是十位。

怎樣啟蒙小學孩子數學(怎樣教寶寶學習數學)1

在計數器裡撥珠子表示是這樣的。但是不能在寫每個數的時候都是這樣寫,都說十位是幾,個位是幾。

怎樣啟蒙小學孩子數學(怎樣教寶寶學習數學)2

所以個位上就要寫上0表示個位上一個珠子也沒有撥。于是 ,1處在 了 右起第二個數位上,也就是十位上 了 。“10”這個數也就順理成章的這樣來表示。

沒有0這個數字要是表示兩位數就會麻煩很多。

所以教孩子認識10的時候一定要講清楚,從10開始出現了十位的概念。十位的計數單位是10,十位上寫幾就表示幾個10。

再結合着個位上是幾就表示幾個一。這樣從11開始到99的數也都可以 講清楚他們表示的意義。

搞清楚了10的意義,知道了10的産生今後學習其他兩位數也就水到渠成。

例如:34,就表示這裡面包含3個十和4個1

怎樣啟蒙小學孩子數學(怎樣教寶寶學習數學)3

用小棒來表示是這樣的:

怎樣啟蒙小學孩子數學(怎樣教寶寶學習數學)4

為什麼世界各地的各個文明用不同的符号來表示數的時候大多都是10進制呢,人們猜測大概和我們每個人都有10個手指頭有關。假如我們每個人都有8個手指頭,那麼大概8進制就會打敗10進制。瑪雅人是用20進制計數的,他們好像在計數的時候除了手指頭還使用了腳趾頭了啊。

有人說數學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問題三、蒙氏數棒

怎樣啟蒙小學孩子數學(怎樣教寶寶學習數學)5

這樣的蒙氏數棒對孩子認識數是很有好處的,它清楚的表達了數和東西多少之間的關系。某寶能買到。(我不賣東西,所以不是植入廣告)

問題四、如何教孩子學習加法。

怎樣啟蒙小學孩子數學(怎樣教寶寶學習數學)6

我們通過這個例子來教孩子學習加法。

首先要把上面的圖用動作表示出來,笑笑的一隻手有2隻鉛筆,另一隻手有3隻鉛筆。合在一起是多少支鉛筆呢?

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就用加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把2支鉛筆和3支鉛筆合在一起是5支鉛筆。

把上邊這句話用算式來表示就是:

2 3 = 5

“ ”是加号。“=”讀等号。

其中,2表示一隻手裡拿的2隻鉛筆,3表示另一隻手裡拿的3支鉛筆。“ ”表示把兩個部分合在一起。5表示合在一起後有5支鉛筆。

整個算式就表示:把2支鉛筆和3支鉛筆合在一起是5支鉛筆。

這些話都讓孩子學會說一說。

為了說明合在一起是5支鉛筆還要讓孩子親自數一數,以确認是5支鉛筆。小孩子的計算能力還沒有達到一看就知道得數的程度。

之後的幾天學習加法的時候都讓孩子說一說算式表示的意義。

這個算式的讀法也要教給孩子。

2 3 = 5 讀作:2加3 等于 5

=表示算式左右兩邊的東西一樣多。

理解了加法的意義,孩子再用加法解決問題的時候,就能夠列出加法算式來解決。

最開始的時候給學生出計算題的時候,最好帶着情境。不要直接出5 4=?這樣的題目 。

例如可以出類似下面的問題。

1、 ☆☆☆ ★★

☆☆ ★★

□ □=□

學生先點數數出左邊有5顆星星,右邊有4顆星星。

然後再把所有的星星再點數一下,得到得數9。

這樣完成算式 5 4=9

當然點數是最開始學生學習的時候,為了孩子更好的理解數的意義而采用的一個方法,如果學生能夠按群記數(按群記數也就是一看就知道東西的多少,是我們追求的一種孩子能達到的理想狀态。)我們可以适當減少點數的要求。

問題五:如何教寶寶學習減法。

怎樣啟蒙小學孩子數學(怎樣教寶寶學習數學)7

學習減法的過程和學習加法的過程是一樣的。以上圖為例。

首先,看圖提出這樣的問題:圖中荷葉上原來一共有7隻青蛙,有3隻青蛙跳了下去,還剩幾隻青蛙呢?

回答:

荷葉上原來一共有7隻青蛙,有3隻青蛙跳了下去,荷葉上現在還剩4隻青蛙。

把上面這句話表示的意思用算式表示出來就是:

7 – 3 = 4

7表示什麼呢?7表示原來有7隻青蛙。是原來青蛙的總數。

3表示什麼?3表示有3隻青蛙跳進了水裡。也可以說,從總數中去掉了3隻青蛙。

4表示最後荷葉上還剩下4隻青蛙。

類似的表達對孩子們來說是有難度的,孩子說不好也不要着急。先教給孩子怎麼說,也可以家長說一遍,孩子重複一遍。逐漸的孩子們會慢慢的把這些意思表達清楚。

最後再連起來說一說:7-3=4表示荷葉上原來一共有7隻青蛙,有3隻青蛙跳了下去,荷葉上現在還剩4隻青蛙。

“-”是減号,表示從總數當中去掉一部分。算式讀成:“7減3等于4”

剛開始學習減法的時候,要讓孩子多練習幾次,說一說減法算式表示的意義。等到孩子理解了算式的意義了,就不再做這樣的要求。

一年級 學生學習的數量關系其實隻有:

部分 部分=整體 整體-一部分=另一部分

問題六、學前要學習那些數學知識?

20以内加減法就夠用了,一年級上學期的學習都是20以内的加法和減法,下學期才學習100以内的加減法。所以最多教到100,再大的數對幼兒沒有意義。

要多讓孩子接觸立體積木,在玩的過程中了解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特點。會玩積木的孩子一般都能學好幾何。

問題七、10以内的加減法如何計算?

練習數的組成和分解是練習10以内加減法的有效方法。

例如以5為例:

△ △ △ △ △

5能分成1和4,1和4能組成5

△△ △△ △

5能分成2和3,2和3能組成5

△ △△ △△

5能分成3和2,3和2能組成5

△ △△ △ △

5能分成4和1,4和1能組成5

5~10的數都這樣練習,剛開始學習的時候結合着實物得到分解和組成的口訣。逐漸脫離實物,最後達到脫口而出的程度。

問題八、如何教孩子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

以8 5為例子。

首先還是通過實物或學具擺一擺來感知這兩個數量。

怎樣啟蒙小學孩子數學(怎樣教寶寶學習數學)8

在孩子熟悉了8和2能組成10 和5能分成2和3後,孩子很容易得到,

8 5就是8加2再加3。

怎樣啟蒙小學孩子數學(怎樣教寶寶學習數學)9

8 5=13

也就是湊10法。

退位減法正好是相反的。

13-5就用13減3再減2。

怎樣啟蒙小學孩子數學(怎樣教寶寶學習數學)10

13-5=8

其實減法還有一個辦法得到答案,就是想加法算減法。

因為 8 5=13 所以:13-5=8

(其他方法沒有向大家介紹,選擇我覺得好操作,好理解的方法介紹給大家)

一般情況下,如下圖我們是能寫出四個算式的,兩個加法,兩個減法。

☆☆☆ ★★

☆☆ ★★

5 4=9

4 5=9

9-5=4

9-4=5

這裡也滲透了加法交換律。即:

5 4=4 5

可以教給孩子們。

順便說一下,這樣的題目對孩子理解等式是有意義的。

5 4=( )-1

括号裡填10,不填9,因為是的數相等。

1=4-5是錯誤的,因為加法算式要從左向右讀。

把所有的加減法的題都打印在卡片上,家長拿卡片,學生快速說出得數。這樣的卡片練習口算是孩子練習口算的傳統方法,也是有效方法。建議大家繼承使用。

怎樣啟蒙小學孩子數學(怎樣教寶寶學習數學)11

按照先10以内,再20以内,先是不進退位的,再進退位的這樣的順序練習。逐步達到自動化的程度。

而後在一年級下學期的時候再讓孩子熟背乘法口訣。這樣今後的學習就打好了基礎。

以後的多位數的加減法或乘除法的計算都是以這些一、二年級的知識為基礎的。

學生到時候隻要掌握一些法則,方法以熟練的20以内加減法和乘法口訣為基礎。計算就會一直得心應手。

能力所限,時間倉促。若有錯誤和遺漏請批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母嬰资讯推荐

热门母嬰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