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節氣介紹和風俗?【本篇是:彭博士講《二十四節氣養生》之“立春節氣”】,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立春節氣介紹和風俗?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本篇是:彭博士講《二十四節氣養生》之“立春節氣”】
聽衆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中醫彭鑫博士,今天我們繼續講解二十四節氣之——立春。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也是春季的第一個節氣,我們知道二十四節氣,一共是二十四個節氣,每個季節春夏秋冬的各有六個節氣,立春是春季的第一個節氣,從天文學的意義上來說,太陽位于黃經315度的時候為立春。這一天一般來講是每年公曆的2月3日、4日或5日,為什麼不一樣?(今日頭條@中醫彭鑫博士)因為每一年的太陽位于黃經315度的時候時間有差異,有的時候是2月3日,到達黃經315度,有的時候是4号,有的時候是5号,不一樣。我們知道二十四節氣也是按照太陽曆的曆法來定的,所以即使是有所差異,但是差異不會太大,而且與公曆的重合度比較高,不是按照農曆或者陰曆來定的,太陽曆有一個特點,我們知道中國的曆法就是有太陽曆,還有太陰曆,還有陰陽合曆,太陽曆的特點就是準确度高,閏月不多,所以這就是二十四節氣的時間的刻度的定法。
《淮南子·天文訓》裡面講:“大寒加十五日,鬥指報德之維,則越陰在地,故曰距日冬至四十六日而立春,陽氣凍解。”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大寒再加上十五日,北鬥的這個七星的鬥柄,指向東北45度的地方,這個地方恰恰就是所謂的報德之維,這一天正好是陽氣開始解凍,然後祛除陰寒之邪,這一天就為立春。(今日頭條@中醫彭鑫博士)《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裡邊講:“立春,正月節。立,建始也,五行之氣,往者過,來者續,于此而春木之氣始至,故謂之立也,立夏秋冬同。”立就表示開始建立的意思,春代表春季,所以我們就知道立春就是春季這個季節開始的意思,立夏、立秋、立冬,都是這個意思,立夏就代表夏季開始,立秋代表秋季開始,立冬代表冬季開始。
立春的劃分
從氣象學的意義上來看,因為我們都知道按照季節的劃分,有時候是按照天文學,也就是說地球在宇宙中的相對位置的移動來定春季,就是我們地球上時刻的位置,他是按照天文學來定的,天文學我們都知道,時間和空間隻要确定了二者之一,那麼時空坐标點就定了,天文學的意義上來講就是說地球和太陽的相對位置的一個變化,這樣一種空間的差異就代表着時間的确定,時間隻要以确定了之後,節氣就确定了,這是非常客觀的,非常有規律的劃分方法。
我們要是按照氣象學來劃分,就是會根據這個地區的溫度來判斷是否立春,或者是否立夏、立秋,我國的氣象學的定義是什麼?是連續五天平均氣溫在10攝氏度以上為春季的開始,也就是說從氣象學上測量的話,每天平均氣溫10攝氏度以上,這樣的狀況連續五天出現,春季就開始了,這個時候就是立春的意思,就是春天開始,一般來講,就是2月5号前後,可能我國的大部分地區還沒有到達平均氣溫10攝氏度以上,也就是說這個節氣,就二十四節氣按照時間的劃分的話,(今日頭條@中醫彭鑫博士)它的時間是提前于春季的開始,也就是說我們古人經常說的就是理意往往利于溫度之前這樣一種說法,也就是說這個理意,就是春天的開始,按照天文學上來講的話,他往往超前于這個物候或者氣象的開始之前而出現。我國的平均氣溫劃分一般來講是低于10攝氏度的時候把他當做冬季來對待,平均氣溫要是高于22攝氏度的時候就是夏季,平均氣溫10攝氏度到22攝氏度的時候,這就是物候學或者叫氣象學裡邊的春季和秋季。
從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們立春這個節氣正好是二月初,二月初的時候廣東、廣西那一帶的氣溫才剛剛到達10攝氏度,到了三月中旬的時候,以湖北為主的武漢地區,才慢慢的到達了平均氣溫10攝氏度,這個地區由南往北才到達兩湖,就是湖南、湖北那一帶,三月下旬,才能北上到了黃河這一帶,到了四月上旬,才到了黃河中遊,山西這個地方,到了四月中旬,春天的季節才剛跨越山海關,進入東北到達哈爾濱,五月中旬才能到達我國的最北邊,漠河、黑河這一帶,也就是說從平均氣溫10攝氏度,到達這個标準點是從南往北,從二月份橫跨到五月份這個時間段,我國因為緯度跨度特别大,所以不同地區才能逐漸進入春季,也就是到達氣象學,也就是物候學裡面所講的每天的平均氣溫要高于10攝氏度以上,才進入春天這樣一個标準,這是為什麼?這就是因為我們國家幅員遼闊,南北的緯度差别非常大,不同地區到達10攝氏度平均氣溫的時間點不一樣,可能南方早在二月份就已經到達了,到了北方最北邊,像黑河這一帶,到了五月份才到達平均氣溫10攝氏度,這就是氣溫的一個跨域。
立春三候
我們都知道這個春季有幾個物候,物候指的就是世間萬物的外在表現所帶來的變化,這就是物候,立春節氣有三個候,叫做初候東風解凍,二候蟄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
也就是說初候的時候,從立春那一天開始,冰雪開始融化,春風拂面,這是第一個候。再過五天,有冬眠的動物,或者昆蟲就開始活動起來了,叫做蟄蟲始振。再過五天,就是第三候的時候,水裡的魚開始上遊到冰層,就是魚陟負冰,就是魚兒感覺到溫暖,開始往上面遊了,到了冰層的表面了,我們能通過冰層能看到底下魚兒遊動的狀态,就說明水已經開始逐漸溫暖,這就是立春節氣的三個物候。
立春農諺
我們再說說立春的農諺,農諺代表着勞動人民在勞動過程當中發現的一些規律,比如說第一個農諺,我們非常熟悉的叫做“一場春雨,一場暖”,也就是說立春過後,每下一場雨,氣溫就會升高一點,因為整個的東風拂面,大地開始解凍,地表的氣溫也開始上升,北方寒冷的氣流的壓迫感越來越弱,南方濕熱的氣流逐漸開始擡頭,所以冷暖氣流一交會就會出現下雨,但是下雨過後,南方暖濕的氣流就逐漸的開始北上,所以氣溫就會逐漸的升高,有些地區就開始逐漸的開始準備春耕播種了,這是第一個。
第二句農諺叫做“立春雪水流一丈,打的麥子沒處放”,什麼意思?就是如果說立春下雨,下雪,雪水對于早春的土壤成長非常重要,這個時候如果是雪水充足,土壤中水分充足,麥子的長勢就會非常好,有助于小麥的成長。
還有一句農諺叫做“誤了一年春,三年理不清”,這個是什麼意思?就是誤了一年春,指的是如果耽誤了春天的播種,秋收就會受到比較大的損失,如此惡性循環的話,三年也挽不回延誤了春天播種而導緻的這種巨大損失,這就是農業生産過程當中,你得按照自然規律來進行農事活動的這樣一種強調,是強調大家一定要很緊節氣的節拍,把春耕春種做好。
還有一句農諺叫做“早春孩兒面,一日兩三變”,因為這個時候指的是立春節氣,就是早春,春天早期的時候,這時候南方比較暖和,到了北方還比較寒冷,所以這個時候就很容易形成北方的冷空氣和南方的熱空氣,發生摩擦,形成鋒面,進而發展為氣旋,氣旋形成了之後就會下雨,氣旋一走了之後,又會雨轉晴,所以春季的氣旋是全年當中最多的,天氣也變化無常,就好像小孩子的臉,有時候笑,有時候哭,一日兩三變,就說明早春的時候天氣的變化非常複雜,經常多變,形容這個。
立春民俗
一、咬春
我們再看一看民俗,在立春這個節氣,在民俗當中就有迎春、報春、送春帖、貼春聯,衍春、咬春、吃春餅等這些迎春的活動。在這所有的迎春的活動裡邊,對我們養生關系比較密切,有一個叫做咬春,咬春是什麼意思?就是在立春這一天,一家人講究要吃蘿蔔、生菜以及蔥、蒜、芥、姜、韭等五種辛辣的蔬菜,拼成的五辛盤,又叫春盤,這五種辛辣的蔬菜,取他們意思,古人叫做咬的草根斷,則百事可做這種意思,也就是說吃這個蔬菜,新鮮的蔬菜,蘿蔔、生菜,這些蔬菜都是疏通經絡氣血的,同時要吃五辛,我們都知道五辛是蔥、姜、蒜、芥、韭這五種辛味的蔬菜,把它做成了蔬菜拼盤,然後來一起吃。
二、吃春餅
還有一個是吃春餅,春餅在北方,尤其是在北京、河北等地非常流行,在立春這一天,無論是家庭貧賤富貴,家家戶戶都要吃春餅,取迎新迎春之意,春餅是怎麼做的?它是以小麥面進行制作,擀成薄餅烙好,之後再把蔬菜卷進去,這個裡邊有蔥、甜面醬,還有攤好的雞蛋,再放上菠菜、韭菜、粉絲、豆芽等這些蔬菜,把它放到餅上去,把它碼好,然後再用筷子,把這些蔬菜給他擺放整齊,再用餅把它卷起來,卷起來之後,下端把它包好了,然後用手捏住,然後再轉一圈把他兜住,這就卷起來了,卷起來之後,就是外面是小麥攤好的薄餅,裡邊就是這些蔬菜,就有蔥,有甜面醬,還有攤雞蛋,炒的菠菜,做的韭菜、粉絲、豆芽等這些蔬菜,要把它卷到一起,(今日頭條@中醫彭鑫博士)卷好了之後,放在盤子上,然後再把筷子抽出來,這樣一來的話,這一卷就做好了,吃春餅,就是吃這一卷做好的,裡邊包着菜的這個餅,這叫吃春餅了。這些都與養生有關系,我們都知道春季,“春三月,此謂發陳”,也就是說春季的時候,身體的新陳代謝是由内而外的進行疏散,通過吃新鮮的蔬菜,然後再配合這些辛散之氣的蔬菜,比如蔥、蒜、姜、韭菜等,都是辛散之味,配合着春季的疏通氣血的這種節氣給他疏散開來,然後小麥面餅小麥可以溫胃,可以養脾胃,補元氣,再用小麥面餅卷好的話,一方面蔬菜疏肝,小麥可以健脾,疏肝健脾,達到這樣一個作用,這就是我們從古代的民俗裡面所讀出來的養生的方法,這就是我所講的立春這一天的民俗。
【本篇是:彭博士講《二十四節氣養生》之“立春節氣”】(更多精彩,請關注明日的立春節氣:養生篇)
免責聲明:本文為健康知識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藥物、藥方、針灸以及其他各種治療和養生方法,請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應用,切勿自行應用。如因不當使用所産生的問題,概不負責。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為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引用。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關法律權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